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为充分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需要在维持和保护村镇地区现有的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环境的质量,在保护生物资源的同时通过生态环境的优化为实现村镇的产业升级等发展需求提供硬件基础。而在基于微观尺度的村镇社区层面,生态的优化规划需要在地点级别的较小空间范围内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空间的协调、促进多主体的公众参与、保障项目全周期和可持续的优化效果等目标,对规划工作的精细度、实施的可操作性、视角的完整性均有较高的要求,是村镇社区规划工作中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新的挑战。

同时,在实施面向村镇社区的生态空间优化规划的过程中,将空间格局优化与对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的整治协同起来考虑,探索在保护乡村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建设美好的村镇景观,实现生态的敏感性与适应性双重提升目标,增强生态系统的自然和社会效益,也是建设“以人为本”的村镇生态环境,进而推动地区整体建设的重要契机。在上述背景下,本书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下属课题“村镇社区生态保护与生态空间优化规划技术”,综合多国经验,梳理了面向村镇社区的生态空间优化策略与技术。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村镇社区生态优化规划的相关策略,梳理了面向村镇社区这一微观尺度的生态优化总体目标、原则、内容,并基于两种维度——面向规划过程全阶段和不同类型生态空间的时空维度,以及“三生”协调与“公众参与”这两种重要规划理念维度,梳理了村镇社区生态空间优化的相关策略。成果有助于为相关规划工作拓宽思路,平衡村镇社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可持续的村镇发展。

下篇则探讨村镇社区生态优化规划工作实施中的技术,梳理了面向具体项目的规划内容的基本构成,以及在项目优化具体目标的设定、调查的实施、规划方案的制订、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方案的设计、后续的维护管理的各阶段中,兼顾生物保护与景观营造,以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双重提升为目标的规划实施技术。成果将为相关规划思想的应用和落地提供指引,促进基层村镇社区生态空间优化工作的推广和实施。

司马蕾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