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个保卫科干事是怎么练成的?

因为发现了碎尸,北城分局的刑警大队长张斌,以及主管刑事侦查的副局长陆少华,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何金东跑到岸边接人,开口就介绍案情:“陆局,张队。我们是凌晨六点左右接到的报警,现场发现了一只女性的断手,而后又找到了其他人体组织。”

陆少华面容严肃,撑开雨伞问道:“谁报的警?”

何金东指了指警戒线外面的杨锦文:“就他,钢铁厂保卫科的一名干事。”

陆少华看见人后,眼里泛出了一丝笑意。

何金东正觉得奇怪,便看见杨锦文小跑过来,笑着招呼道:“陆叔叔。”

陆叔叔?何金东咽下一口唾沫,很意外地看向这小子。

陆少华解释道:“小文是我老战友的儿子。”

“呃……”

何金东点点头,心里正犯着嘀咕,却又听见陆少华道:“对了,有一件事儿得告诉你们俩,局里按照组织要求,准备吸纳退伍军人转业到分局工作。

杨锦文符合规定,而且还是大学毕业后当的兵,所以组织决定,吸纳他成为咱们局里的实习警员,八月份过后,他就正式向局里报到。”

何金东额头冒起了问号,难怪三个月前自己去钢铁厂处理杀人案时,杨锦文老是打听分局的情况,原来人家并不是无的放矢。

何金东没有多想,毕竟眼前的案子要紧。

他却又听见杨锦文开了口:“陆局,这尸体是我发现的,我申请提前向局里报道,一起侦查这起杀人案。”

“不是……”何金东瞪了他一眼:“你什么都还没学呢,你会破案吗?”

我已经当了近四十年的刑警……杨锦文心里想着,他迎着何金东的视线:“我能行!”

陆少华笑了笑:“那就看有没有人带你了,咱们做警察的都是传帮带,你得先找个师父。师父答应了,你可以先跟着学习一段时间。”

杨锦文指着蹲在路边,打着伞、抽着烟的一个老帮菜,开口道:“我想跟着郑警官。”

“郑康?”何金东眨了眨眼,心里腹诽,这小子怎么谁都认识。

这会儿,郑康刚好转过脸来,便看见领导正向自己招手。

他指了指自己鼻子,陆少华点点头。

郑康转了转眼珠,把烟头扔掉,站起身向这边走来。

他正狐疑,不知道领导找自己干嘛,便看见一个年轻人向自己跟前跑来:“郑警官,我想跟着您学习。”

郑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却见陆少华向自己点了点头,那意思不言而喻。

“呃……”

“谢谢郑……谢谢师父!”杨锦文没等他开口,马上就认了师父,而且还快走两步,站在了郑康的背后。

何金东在旁边看傻了,这啥情况,一般来讲,普通人遇到尸体的概率有多高?

报案人天然就会被警察给怀疑上,杨锦文这还没洗脱嫌疑。

一转眼,好嘛,成了自己人,当上了见习警员,他还腆着脸给自己找了一个师父。

比何金东更震惊的是郑康,他一句话都没说,竟然认了一个徒弟?

这上哪说理去?你脸大啊?你就喊我师父!?

郑康正想回绝,却听见杨锦文在他耳边低声道:“师父,我当年高考,数学考了141分,您家里要是有孩子上学的话,我可以给他补补课。”

“呃……”郑康咽下一口唾沫,狐疑地盯着他。

这时,陆少华开了口:“老郑,你是老刑警了,退休前带带新人也好。这位小同志叫杨锦文,高材生来着,跟着你不吃亏。”

郑康犹豫片刻,略微点头:“行,我认下他了。”

一听这话,何金东摸了摸脸,总觉得眼前发生的事不太真实。

郑康可是队里出了名的难搞,虽然他看着是一个好好先生,但谁要踩到他的地雷,他是很不好说话的。

郑康能亲自答应收徒,而且还没做背景调查的情况下,这让何金东觉得特别蹊跷。

古怪!

太古怪了!

何金东正琢磨,两位领导已经走向了抛尸现场,他急忙跟上去,心思回到了工作上。

这会儿,郑康还一脸狐疑地盯着杨锦文。

做刑警的都这样,都是摆弄人的,突然被人摆弄,心里肯定不痛快。

郑康呲了一下牙:“你叫什么来着?”

“师父,我叫杨锦文。”

“做我徒弟,我有三个条件。”

“您请讲。”虽然杨锦文早已经知道他说的是啥,但还是装着虚心求教的样子。

郑康清了清喉咙:“第一,不准打听我的家事儿。”

————师娘正和您闹离婚,她已经在娘家住了半年,您的独生子是学渣来着,高二期末,数学考了10分。

“第二,出任务时,不准问东问西,有问题就集中在一起问。”

————就因为我太想学习,上一世差点被您扫地出门,没师父带,就得去干后勤,多遭罪啊……杨锦文心里腹诽。

“第三,不准让我帮你写案卷!”

————这个可是我的拿手活,杨锦文就是靠着会写案卷,能写报告,还会破案,慢慢往上晋升,一直做到市公安局一把手。这重活一世,自然不在话下。

97年,分局还没有数字化办公,案卷和报告都是靠手写,很多刑警出任务、抓人、蹲点,跑的飞快,等写案卷时就抓耳饶思,苦思冥想。

“师父,我知道了。”杨锦文点点头。

郑康看他答应的很痛快,便觉得这小子在敷衍自己,但话已经说了,实在难搞,到时候撵他走。

“那好,我们现在去见一见报警人,从源头开始查。”

杨锦文吸了一口气,咂咂嘴道:“师父,那个……我就是报警人。”

“你说什么?”郑康吓了一跳,远离了他几步,像是防贼一般。

杨锦文只好把来龙去脉讲了一遍,没有夹带自己对案子的任何推理。

不是说推理不对,但没有线索的推理,那是空中楼阁,而且也会引起郑康的反感。

老刑警在工作状态中的嗅觉非常敏锐,而且也很古板,看人看事都很准。

杨锦文可不敢露出马脚来。

听他讲完后,郑康对他的疑虑稍稍消除,而后点了一支烟,眉头紧皱的看向正在暴涨的河水。

而芦苇荡里,人声鼎沸,警员们一边撑着伞,一边收集被害者的碎尸。

“师父,你说,凶手为什么不直接把碎尸抛去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