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习近平的反贫困系列重要论述,关注最多的还是国内学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提出许多重要的治国理政思想和理念,深刻影响了当今中国社会。在此方面,目前国内学界主要集中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和理念方面,其实这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阔的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如今,围绕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三个自信”“三严三实”“四个全面”“四个自信”“五大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精准扶贫等,国内学界发表了大量成果。相对来说,研究习近平反贫困系列重要论述的成果要少一些。

本研究将习近平旨在使人民群众摆脱贫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扶持贫困人口等)重要论述所包含的深刻思想,都称为新时代反贫困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对习近平有关扶贫开发、精准扶贫方面的重要论述有不少研究,这些其实也都属于对新时代反贫困思想的研究。下面就国内学界对新时代反贫困思想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梳理和评述。

目前国内学界研究新时代反贫困思想的著述主要是散见于各类报纸、期刊的论文,尚没有此类主题的专著公开出版。研究新时代反贫困思想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类主题。

(1)以习近平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为主旨的研究。此类研究论文一般都发表在2014年以后。若对之进行简单归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对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的阐释性论文,刘永富、黄承伟、郑剑、宋亚平等都发表过此类论文。[19]二是对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论述进行概括归纳的论文,熊若愚、张占斌等发表有此类论文。[20]三是对习近平《摆脱贫困》一书中的扶贫开发思想的研究。《摆脱贫困》一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习近平在宁德地区工作时的扶贫开发主张和思想,自2014年以来,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他们对本书里的扶贫开发思想进行了研究。关于这个方面,有谈学习《摆脱贫困》的体会的,如缪慈潮、张文彪、李先灵等均写有此类论文[21];有专门挖掘《摆脱贫困》中的反贫困思想的,如笔者对《摆脱贫困》中的反贫困思想做了较为清晰的梳理和阐述[22];也有以《摆脱贫困》为考察对象进而梳理习近平的扶贫思想的,如王洪标等。[23]

应该说,这些论文对习近平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和探讨。不足在于,这些论文对习近平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完整。事实上,习近平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是一个有着完整结构和严谨逻辑的思想体系,单篇论文往往很难准确反映其全貌。

(2)以习近平扶贫开发系列论述中的精准扶贫为主旨的研究。这类论文自2015年才开始面世,目前能检索到的期刊论文不多。这说明,以习近平的精准扶贫为主旨的研究还很薄弱。这些研究大致也可以分为几类:一是谈学习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论述体会的论文,何辛幸、黄承伟等写有这类论文。[24]二是对习近平精准扶贫论述进行阐释的论文,唐任伍、易棉阳、宫玉涛等写有此类论文。[25]三是阐释习近平精准扶贫论述的哲学底蕴、哲学意蕴或哲学内涵的论文,如邓义昌探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论述的哲学意蕴,孙晓阳探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论述的哲学内涵,赖风探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论述的哲学意蕴。[26]四是探讨习近平精准扶贫论述对某些贫困地区脱贫实践影响的研究,陈驰、苗军的硕士学位论文即属于此类论文。[27]

以习近平的精准扶贫论述为主旨的研究成果不多。从总体上看,这类论文对习近平精准扶贫论述的研究缺乏深度,其中有的论文对习近平的精准扶贫论述的概括和阐述还有值得商榷之处。目前尚无人探讨习近平的精准扶贫论述与他过去的扶贫主张之间的逻辑联系。

(3)以习近平的民生主张为主旨的研究。反贫困问题事关民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贫困问题其实就是民生问题。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生概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凡是与改善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都可看成民生问题。狭义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显然,无论是广义的民生还是狭义的民生,都与反贫困高度重合,因为反贫困本身就是通过改善民生来实现的。因此,研究习近平反贫困系列重要论述不能忽略习近平的民生主张。以习近平的民生主张为主旨的研究,目前尚无专著出版,发表的论文也不多。目前这方面的论文有:①以习近平的民生主张为主旨的硕士学位论文,如吕彬彬的硕士学位论文对习近平的民生建设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初步研究。[28]②对习近平的民生主张进行归纳和概述的期刊论文,韩琳、刘志明、张万连等人都写有此类论文,都是有价值的研究。[29]③就习近平关于民生的一些论述谈学习体会的论文,李广斌等写有此类论文。[30]④阐述习近平生态民生思想的论文。李龙强对习近平“环境民生”的逻辑进路和现实应对进行了探讨,很有新意;张永红就习近平的生态民生思想进行了研究,颇值得重视。[31]以上都属于新时代反贫困思想的研究。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学界是新时代反贫困思想研究的主力,但事实上成果还不是很多,尤其是有些成果缺乏学术价值分量。在所发表的有关新时代反贫困思想研究的论文中,明显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真正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