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欧洲甜菜糖业崛起

制糖甜菜兴起于近代欧洲,一开始是作为家畜饲料作物被种植的。“甜菜原产于波斯及地中海沿岸,初不为人所重视,以其无大用,只供家畜之饲料耳,至18世纪奥利维尔·德塞尔(Olivier de Serre)及马葛富(Margraff)相继发现其含有糖质,其名始著。然其时欧洲大陆各国因有舶来品蔗糖之供给,于甜菜制糖,尚不注意。迨19世纪初,法皇拿破仑封锁大陆,禁止各国与英通商,一时蔗糖输入断绝,大陆之人遂专力于甜菜糖之制造。而拿氏亦适于此时,谋振兴实业,于糖业尤为当务之急,乃下令筹款100万佛郎,拨地32万法亩,奖励提倡,不遗余力,于是甜菜之种植以广,甜菜糖之制造以精,而甜菜之地位以高,以视向之徒饱牛羊之腹者,直不可以道里计矣。”[4]

甜菜糖的制造始于德国,1747年德国化学家马葛富发现甜菜根含糖分5%~7%。此种发现在当时并无人注意,而其门徒安奇(Achrad)一直从事此项工作,并于1799年设立了一个小甜菜糖厂,年生产甜菜糖约6吨,德皇闻此新法制糖而予以褒奖。1801年由政府提供资本,设甜菜制糖厂。[5]1806年,拿破仑下令封锁欧洲大陆,禁止各国与英国通商,糖品来源遂告断绝,于是,他下令奖励制糖工业,以谋求补救办法。1811年,法国政府拨地32万亩(法国单位),筹款百万法郎,设立化学学校培养制糖人才,并筹建4所制糖厂,欧洲甜菜制糖由此勃兴。但是,遗憾的是当时甜菜糖业存在甜菜根部含糖分不多、杂质过多、制造程序烦琐、结晶困难等诸多问题。

1830年,法国人佛茂林(Vilmorin)开始甜菜种植试验。其后,奎定堡(Queding Burg)及蓝鹏卿(Robbethge)等人依据优生学原理,苦心研究试验,甜菜根部含糖分由5%~7%增加到20%,且品质优良。甜菜经育种成功后,甜菜糖品的产量大增,其中,以德国甜菜糖品产量为最多,其甜菜栽培面积竟占全国农作物面积之首位,欧洲糖业市场几乎全为其甜菜糖品所占有。就德国甜菜糖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而言,一开始因担心甜菜种植会限制作物产量及消耗地力,种植者甚少,后来得知种植甜菜较之种植其他农作物为优,不仅可以增加土地收获,而且其根、叶及制糖后渣滓均可作为饲料供给家畜养殖,借此可以发展畜牧业。另外,收获甜菜之后,种植其他农作物,收获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提高了3倍。因此,在谷物和家畜价格与其他邻国相比日渐降低的形势下,德国政府大力发展甜菜种植业,并借此重振农业经济(农业发达与陆军强大有辅车唇齿之关系),甜菜糖业快速发展起来:1836年,德国有甜菜制糖工厂122家,产糖14吨;1850年制糖工厂猛增到403家,产糖13362吨;1850年以后,德国甜菜糖业“国内生产益滋,供过于求,乃定输出之策”;1890年,制糖工厂略有减少,为395家,但是产糖量并未下降,达到了19791吨;1895年,制糖工厂锐减为184家,产糖量也锐减为533吨;1900年时,制糖工厂达到近400家,产糖量恢复到16370吨;1903年,制糖工厂为384家,产糖19675吨。[6]从1860年到1910年的50年间增加了30余倍,这一方面得益于德国政府大力保护奖励政策,另一方面受惠于其甜菜制糖技术的精良。成功之后的德国甜菜糖业,不仅满足了德国国内的糖品需求,并且向英国、日本及英属印度等地输出了大量甜菜糖品。[7]

从1747年甜菜中糖分被发现到1830年甜菜育种成功,欧洲甜菜糖业的崛起,不仅催生了一个新的经济产业,而且也与传统的甘蔗糖业形成了竞争性发展局面。与德国一样,奥地利、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均着力发展甜菜糖业,成为甜菜制糖大国。“甜菜糖一项,近代隆盛异常,欧洲遍地皆是,北自俄罗斯,南暨意大利、西班牙,且远渡大西洋而发达于美国,甘蔗糖之市面几尽为所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