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衣冠:元明服饰中的蒙古因素
- 罗玮
- 839字
- 2025-04-08 21:24:05
序三
人们往往将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衣列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虽则如此,对于衣(服装,或稍延伸为衣冠、服饰)的研究,在史学领域却是个比较小众的题目,各种通史、断代史教材和课程一般不会涉及这方面内容。衣冠服饰本身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物质产品,却被赋予了文化意义,因此极少出现在经济史视野当中;而从文化史角度来看,它又被视为比较低端的层次,地位远不能与精神范围内的思想、文学诸领域相比。不受重视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研究难度还很大。传统文献对衣冠服饰的正面叙述很少。尽管正史当中常有《舆服志》的设置,但其中有关衣冠服饰的内容大都是围绕宫廷生活和礼仪活动展开的,具有显著的片面性,并不能反映一代衣冠服饰的概貌。上述两方面因素,导致衣冠服饰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冷门绝学”色彩。
罗玮撰写的《马上衣冠——元明服饰中的蒙古因素》一书,选取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代元而立的明朝为时间范围,考察了蒙古因素对两朝服饰的影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以前主要只有片段和局部研究,本书起到了很好的归纳、总结作用,并且进行了更具深度的分析。在查找和摘录零散文献资料的同时,作者又花费大量精力搜集图像资料,汇为一帙。全书印制精美,图文并茂,为中国古代服饰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也对读者了解相关问题大有裨益。此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从元到明蒙汉文化习俗交流、交融的情况,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前,我曾就元朝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做过讲座,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总结,但没有涉及包括衣冠服饰在内的社会生活领域。本书对此则是有益的补充。
当然,由于材料的零散性和随机性,本书的讨论也还会有漏洞和缺憾。比如,虽以“服饰”为题,实际上几乎都是“服”即衣冠的内容,对于“饰”即饰品基本未予以关注。对有些材料的理解,或许也还有探讨的余地。凡此,期待作者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补充、深入。
张帆
元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元史研究会原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