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实挑战
第一节 现实挑战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陆生物种,土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自然要素。因此,土地的自然存在环境以及开发和利用取向对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育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对土地和人口资源大国而言,更是如此。
中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开发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开发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0年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12;H.Ritchie、M.Roser,2019)。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期,中国的土地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直到明末清初时期,随着耐旱农业作物如番薯和玉米等的引进,中国土地资源的开发才开始向大河流域的上游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推进(程鸿,1983;鲁西奇,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0年,中国的土地资源开发依然遵循着养活国人的传统目标。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极大地加速了土地利用多元化的进程。进入21世纪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在经历了长期粮食自给后,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进口规模快速扩大。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净进口量超过了1.4亿吨,其中大豆进口所占比重就达97.5%(1.39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有鉴于此,近年来中央多次提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并以此制定了“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相关决策,这是一种出于强化国家食物安全的土地利用开发战略和发展安排。在2022年10月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执行这一决策的党政同责要求。
客观地讲,人类的土地资源开发从来都是随着其文明发育进程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的,特别是在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转型阶段。全球土地资源存在着严重的空间分布差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191个国家和地区中,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的国家仅有24个。虽然这24个粮食自给有余的国家只占全球国家总数的12.6%,但它们却贡献了全球当年谷物产量的49.28%和谷物出口量的73.30%(见表1-1)。究其原因,这24个国家拥有充足且易于耕种的耕地是一大关键,其中土地资源大国如俄罗斯、印度、巴西等的作用至关重要。
表1-1 2018年24国主要指标占全球比重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的土地资源大国,且开发历史悠久。但从土地利用的现状以及人口众多和社会发展需求多元的实际情况看,要实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国家发展战略诉求,仅靠“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面临很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正因如此,明确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来自何方,是提升国家粮食供应安全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