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先礼后兵

李方旺放下筷子,沉思片刻。

“叔,婶,你们的担心有道理。”李方旺开口道,“刘记富管钱,刘铁柱管人,孙桂芳管妇女工作,他们在队里确实经营多年,有一定的影响力。”

他看着叔叔,眼神变得锐利而沉稳:“不过,事情也没那么难办。咱们可以‘先礼后兵’。”

“先礼后兵?”李志华和王秀芬都有些不解。

“对。”李方旺解释道,“首先,咱们要明确一点,养鸡场是咱们全队的大好事,干好了,家家户户都受益。这一点,我相信刘记富他们心里也清楚,毕竟他们也是队里的一份子,没道理跟自己的好处过不去,跟全队人的利益对着干。”

“所以,我的想法是,咱们先主动拿出诚意,邀请他们一起参与进来,把姿态做足。”李方旺继续说道,“叔,您是队长,又是公社指定的试点负责人,开个筹备会,可以把他们三位都请上,名正言顺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比如孙桂芳嫂子,妇女能顶半边天,养鸡场很多活儿适合妇女干。咱们可以正式委托她负责组织和管理妇女参与养鸡场的工作,给她明确的职责和权力,让她感觉到被尊重和需要。”

“至于刘记富和刘铁柱,”李方旺看向叔叔,“账目,按规矩还是由刘记富负责记录,该走的程序不能少。民兵队的治安巡逻,也继续由刘铁柱负责,尊重他们的职权。咱们主动示好,把态度摆出来,看看他们的反应。”

李志华皱眉道:“要是他们不领情呢?或者阳奉阴违,暗地里使坏?”

“这就是‘后兵’了。”李方旺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咱们主动示好,给足了面子,如果他们还因为私心或者旧怨,不顾全队利益,故意捣乱、使绊子,那就是他们自己站到了大家的对立面。”

“所以,咱们在‘礼’的同时,也要做好‘兵’的准备。”李方旺补充道,“叔,您还是要成立一个核心的执行小组,由您亲自挂帅,再加上广飞他爸张大山,还有其他几位靠得住、真心想干事的叔伯。养鸡场的核心规划、资金使用、关键决策,都由这个小组来最终敲定和落实。”

“账目虽然让刘记富记,但每一笔涉及养鸡场的开支,都必须有执行小组的集体签字,您最后把关,并且要定期向全体社员公开明细,做到完全透明。这样,就算他想做手脚,也无处下手,还会把自己暴露出来。”

“刘铁柱那边,咱们尊重他民兵队长的职权,但养鸡场是经济建设,核心事务不能让他插手。如果他利用民兵身份捣乱,干扰生产,那就是破坏集体经济,到时候咱们有理有据,可以直接向公社反映。”

李方旺总结道:“总的来说,就是先团结,给机会,看表现。如果他们愿意合作,那是最好,大家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如果他们不识抬举,非要捣乱,那咱们就掌握了道义和主动权,到时候再把他们彻底架空,或者上报公社处理,那时候民心也在咱们这边,谁也说不出咱们半个‘不’字。”

李志华听完侄子这番分析,只觉得思路清晰了很多,原本的担忧也减轻不少。“先礼后兵……嗯,这个法子稳妥!既给了他们面子,也留了后手。行!方旺,就按你说的办!”

婶婶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方旺啊,还是你脑子活络。不过,这些事你出主意就行,可别跟着掺和太多,耽误了学习。高考是顶顶重要的大事,知道吗?”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叔叔李志华就忙活开了。他按照和李方旺商量好的策略,准备召开第一次养鸡场筹备会议。地点就设在自家院子里,几条长凳拼凑起来,就是一个临时的会场。

李方旺没有参与,他安安静静地待在土坯房里靠窗的小桌旁,心无旁骛地复习着功课。

窗外,叔叔洪亮而带着些许紧张的声音、乡亲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偶尔夹杂着刘记富略显含糊的回应和孙桂芳爽利的笑声,断断续续地传进来。

……

晚饭桌上,气氛比昨天更加轻松,婶婶王秀芬脸上一直挂着笑,给李方旺和叔叔碗里夹满了菜。

“方旺,你那个‘先礼后兵’的法子,还真管用!”李志华端起酒碗,美滋滋地抿了一口自家酿的米酒,脸上泛着红光,“今天开会,我照你说的,把姿态放低,给足了他们面子。嘿,你猜怎么着?刘记富和刘铁柱都没吭声反对,孙桂芳更是当场就应下了活儿。他们都还挺合作的!”

他显然对今天的会议结果非常满意,觉得是自己的“礼”到了位,才换来了对方的配合。

李方旺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往嘴里扒了口饭,说道:“叔,这很正常。”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李方旺放下筷子,平静地说,“养鸡场是咱们队翻身的机会,这是明摆着的大利益。他们只要不傻,就不会在一开始就公然反对,跟全队人的利益过不去。现在表现出合作,是因为他们也想看看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或者至少不被这股大潮落下。”

他顿了顿,补充道:“咱们的‘礼’,只是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让他们可以暂时顺应这个‘利’。他们现在合作,不代表以后也会一直合作。关键还是要把养鸡场尽快办起来,做出实实在在的效益,让大家看到好处,人心聚拢了,咱们的根基才算稳。到时候,就算他们想反悔,也得掂量掂量。”

李志华听着侄子这番冷静得近乎老成的话,脸上的兴奋劲儿慢慢冷却下来,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是我想得简单了。这事儿,还得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掉以轻心。”

婶婶在一旁听着叔侄俩的对话,虽然不太懂那些“利来利往”的大道理,但也明白了自家侄子考虑得更深远,不由得又给李方旺夹了一大筷子炒鸡蛋。

……

周日下午,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在乡间土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方旺和张广飞一起,踏上了返回学校的路。

“方旺,你说这次咱们班能有几个考上大学的?”张广飞踢着路上的石子,语气里带着几分憧憬,又有些许不安。

李方旺看了他一眼,笑了笑:“尽力而为吧。现在想这些没用,最后这两周好好冲刺才是关键。”

“也是……”张广飞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两人默默地加快了脚步。

当他们再次推开高二二班教室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时,眼前的景象让喧闹惯了的张广飞都忍不住安静了下来。

教室里空旷了许多。

比起上周,班里的同学明显更少了。

原本满满当当的几十张课桌,如今大部分都空着,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空荡的课桌椅间拉出长长的影子,更显得有些冷清。

粗略一数,教室里只剩下不到十个学生,稀稀拉拉地坐着。

除了他们俩,就只有林雨晴、周晓雯、王江涛,还有几个平时不太起眼但成绩还算扎实的同学。

这些人,都是通过了之前的预考,获得了最终参加高考资格的幸运儿。

那些预考落榜的同学,已经提前结束了他们的高中生涯,回乡务农,或者另谋出路去了。

刘建国也还在,但他形单影只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低着头,看不清表情。

他周围的座位都空了——那些往日里跟着他起哄、一起玩闹,却没有高考资格的跟班们,此刻一个都不见了。

教室的另一角,林雨晴和周晓雯正凑在一起低声说着什么。

周晓雯一边说一边比划着,不时用眼角的余光瞟向刚走进来的李方旺,脸上带着几分好奇和兴奋。

林雨晴则显得矜持一些,虽然也在听着,但目光偶尔扫过李方旺时,会很快移开。

……

午饭的时候,食堂里弥漫着单调的咸菜萝卜汤和玉米面饼子的气味,学生们端着各自的搪瓷饭盆,或蹲或站,匆匆解决着午饭。

李方旺无意间抬头,正好撞上周晓雯看过来的目光,她像是受惊的小兔子,飞快地低下头,凑到林雨晴耳边嘀咕着什么。

林雨晴似乎有些无奈,轻轻推了她一下,但也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朝李方旺这边瞟了一眼,随即又迅速移开,耳根微微泛红。

这两个女生的反应,让李方旺厚脸皮地想着,该不会对自己有意思吧。

短暂的午睡之后,李方旺回到教室,习惯性地整理抽屉。

手指在抽屉深处摸索时,忽然触到一个陌生的触感。

他好奇地将它拿出来,原来是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

展开纸条,上面没有署名,只有一行娟秀的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