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族灭忠良,恶果自食

凛冽的寒风如同一头猛兽,在长安城呼啸而过,似乎连空气都被冻得凝固。刑场之上,气氛肃杀得让人不寒而栗,四周的百姓们裹紧衣衫,面色凝重,眼神中满是不忍与惋惜。

杨慎矜被押赴刑场,他的步伐却依旧沉稳坚定,不见丝毫慌乱与怯懦。身上那件曾经象征着荣耀与身份的官袍,如今已变得破旧不堪,被寒风吹得猎猎作响。他的头发凌乱地飘散在风中,几缕白发在其中格外刺眼,那是他在狱中遭受折磨的痕迹。然而,他的脊背挺得笔直,脸上没有丝毫畏惧之色,反而带着一种历经苦难后的从容与坦然。

“吾族清白,天地可鉴!”杨慎矜临刑前仰天大笑,那笑声在空旷的刑场上回荡,穿透了寒风,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这笑声中,饱含着他的冤屈、不甘,以及对正义的坚信。他的声音刚落,刽子手手中的大刀高高扬起,寒光一闪,随着“噗”的一声闷响,鲜血四溅,殷红的血洒落在洁白的雪地上,瞬间洇染出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犹如一朵盛开在寒冬的凄美之花。

一只乌鸦落在旗杆上,发出刺耳的啼鸣,仿佛在为这位忠臣的冤死而哀悼。围观的百姓们纷纷掩面而泣,有的老人忍不住低声咒骂那幕后黑手李林甫,声音虽小,却充满了愤怒。他们知道,杨慎矜是被冤枉的,却无力改变这残酷的结局。

此时,李林甫府中却一片欢腾。府邸内张灯结彩,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歌姬们身着华丽的舞衣,身姿轻盈地舞动着,长袖飘飘,如同一群仙子。美酒佳肴摆满了一桌又一桌,宾客们推杯换盏,脸上洋溢着谄媚的笑容,纷纷向李林甫祝贺他的“胜利”。

李林甫坐在主位上,身着一袭绣着金丝蟒纹的长袍,头戴一顶精致的乌纱帽,显得格外意气风发。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眼神中满是对权力的贪婪与满足。在他看来,杨慎矜的倒下,意味着他的权势将更加稳固,再也没有人能威胁到他在朝堂上的地位。

然而,就在杨慎矜被灭族不久后,咸宁太守赵奉章挺身而出,决心揭露李林甫的罪行。赵奉章身材魁梧,面容刚毅,平日里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书房中,花了数月时间,搜集了李林甫二十条大罪,写成密奏。每一条罪行,他都附上了详实的证据,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赵奉章深知此事的危险性,他的书房外,时常有可疑的身影徘徊,他知道,那是李林甫的眼线。但他毫不畏惧,夜不能寐,坐在书桌前,指尖轻轻摩挲着奏章,心中既有紧张,又有一丝期待。他期待着这份奏章能够呈到玄宗面前,让皇帝看清李林甫的真面目,还天下一个公道。

“我身为朝廷官员,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怎能眼睁睁看着李林甫这等奸臣祸乱朝纲,残害忠良?哪怕粉身碎骨,我也要为正义而战!”赵奉章在心中暗自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李林甫在朝廷中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密奏尚未送出,就被李林甫安插的驿丞截获。驿丞是一个尖嘴猴腮的小个子男人,他拿着密奏,如同捧着一件稀世珍宝,急匆匆地跑到李林甫府中邀功。

李林甫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洒了一地。“赵奉章,好大的胆子!竟敢与我作对,我定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他的脸色铁青,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仿佛一头被激怒的猛兽。

他立刻命御史台差役前往咸宁郡,务必将赵奉章除掉。御史台差役们个个身材魁梧,满脸横肉,手持利刃,气势汹汹地闯入郡府。

赵奉章正在公堂之上处理公务,他看到差役们闯进来,心中一沉,知道自己的计划败露了。但他并没有慌乱,而是挺直了腰杆,大声说道:“你们这群助纣为虐的恶徒,今日闯进我郡府,是何用意?”

为首的差役恶狠狠地说道:“赵奉章,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污蔑丞相!丞相让我们取你性命,以正国法!”说着,他一挥手,差役们便一拥而上,将赵奉章按倒在地。

赵奉章挣扎着,大声喊道:“我所奏之事,句句属实!李林甫祸国殃民,罪该万死!你们助纣为虐,迟早也会遭到报应的!”他的声音在公堂中回荡,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差役们不再与他废话,拿起手中的棍棒,狠狠地朝赵奉章身上打去。一下又一下,棍棒落在赵奉章的身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赵奉章咬紧牙关,不肯屈服,鲜血从他的嘴角流了出来,染红了他的衣衫。

公堂匾额上“明镜高悬”四个大字,在这血腥的场景下显得格外讽刺。鲜血染红了地面,顺着地砖的缝隙流淌,仿佛在诉说着这世间的不公。

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正在庆贺冬至。街头巷尾弥漫着节日的气氛,孩子们穿着新衣,在雪地里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忙着准备丰盛的菜肴。然而,没有人知道,在遥远的咸宁郡,一位忠臣正为了正义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天夜里,李林甫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杨慎矜身着血衣,满脸鲜血,一步一步向他走来,嘴里不停地说着:“还我命来,还我命来……”李林甫惊恐地从梦中惊醒,大汗淋漓,慌乱中打翻了烛台。火光照亮了他惊恐扭曲的脸,他的眼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大明宫的飞檐积雪渐融,雪水顺着屋檐滴落,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仿佛是王朝无声的泪水。曾经的盛世繁华,在李林甫等奸臣的弄权下,渐渐蒙上了一层阴影,暗示着大唐王朝即将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