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是《大观园行乐图》的作者,惜春又代表了混迹僧道的宗室,或许《红楼梦》用此方式埋下一个秘密:《红楼梦》作者的身份是出家宗室!
《红楼梦》作者应该有过出家经历。
《红楼梦》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作者自言是要记录“家庭闺阁琐事”“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书中女子虽然各有其影射的历史人物,但生活原型若非作者熟悉之人,不可能把她们写得鲜活生动。小说中贾宝玉经历的很多事情,应该也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
贾宝玉的结局应该是出家,或者有过出家经历,这从小说的伏笔及脂砚斋的批语可以推断出来。
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过两次:“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第二十二回宝玉听了《大闹五台山》的戏文后便神魂颠倒,写下一篇顿悟禅机的偈子,这都在暗示宝玉会遁入空门。关键是第二十一回脂砚斋有一条批语:“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明示了贾宝玉未来会出家为僧。
《红楼梦》楔子讲这部书来历时,说是由一个“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录而来,“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这段话应非戏言,“空空道人”、“情僧”都提示了《红楼梦》的早期作者是一个出家人,或许后面又经过“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等人进行增补润色。
《红楼梦》的作者必然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书中大量贵族生活的细节描写,非亲历过者不可能如此细致。书中描写的大量珍贵器物,如凫靥裘、慧绣璎珞(原型是顾绣)、软烟罗以及妙玉的奇珍古玩,作者都能娓娓道来。
笔者进一步推测,《红楼梦》的作者应该来自朱明宗室,而非普通世家大族。
首先,《红楼梦》更像一部家史而非国史。
如果《红楼梦》是隐写一部国史,那么应该把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李定国、郑成功、黄道周、忠贞营等放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对南明历史有重要影响,但属于远宗的隆武帝、鲁王只能二人共享贾探春这个形象,对南明历史影响甚微的潞王、崇祯皇子,以及对南明历史毫无影响的瑞王、惠王,却能在金陵十二钗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从国史的角度看,仅在位了一个月的绍武帝的重要性,也远高于潞王、瑞王、惠王等人。
可见《红楼梦》除了隐写朱家灭亡的历史外,更像是一本记录嫡派各支系的族谱,先是把嘉靖皇帝一系的几个分枝在大观园群芳中安排清清楚楚,然后再兼顾明末历史的其它人物。
另外十二钗中没有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位置,从族谱的角度看就容易理解了:他没有子嗣。
其次,王熙凤尽管心狠手辣、蛇蝎心肠,但显然作者对王熙凤的喜爱远超憎恶。王熙凤影射魏忠贤,魏忠贤欺上瞒下、坏事做尽,但对朱家忠心耿耿,他做的事情其实都在维护皇权利益,唯有站在宗室立场才会对魏忠贤赞赏有嘉。
另外贾雨村的原形是阮大铖,但小说没有把他写得像贾瑞那样猥琐不堪、一无是处,反而一开头写得大有英豪之气,大约也因为阮大铖在弘光时期其实是弘光帝用来制衡文官集团的工具,本质上还是在为皇权效力。
可见《红楼梦》更像是站在宗室立场评价历史人物。
可能有读者会问,《红楼梦》作者难道不应该是江宁织造曹家的曹雪芹吗?
江宁织造曹家是否真的有个叫曹雪芹的人,这至今还是悬案。即便江宁织造曹家真的有此人,应该也只是《红楼梦》编辑者,而非原创作者。楔子中说: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曹雪芹批阅、增删,这不是已经说清楚了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红楼梦》是隐写曹家家事,又有什么必要“真事隐,假语存”呢?曹家的家长里短,谁又会有兴趣去探佚呢?曹家家事,曹家自己人不一定搞得清楚,作者又隐给谁看呢?曹家被抄家,不过是封建贵族之常事,又如何谈得上“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唯有朱明灭亡这种天下人都知道,但又都不能言说的家仇国恨,才有必要千皴万染、层层设谜去隐写,才有必要“真事隐,假语存”,也才谈得上“白骨如山忘姓氏”“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