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卷一百五十·后唐末帝纪(上)

末帝,名叫从珂,原本姓王,是镇州人。他的母亲是宣宪皇后魏氏,在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正月二十三日,于平山生下了他。景福年间,明宗担任武皇的骑将,在平山一带攻城略地时,遇到了魏氏并将她掳走,那时从珂年仅十多岁,明宗便将他收为养子,他的小字是二十三。从珂自幼谨慎持重、沉默寡言,成年后,身高七尺有余,方脸宽额、身材魁梧,材貌出众且雄伟,以勇猛果敢著称,明宗十分喜爱他。在太原时,他曾与石敬瑭因击球一同进入赵襄子之庙,看到赵襄子的塑像竟然自己屹立站起,从珂将此事暗自藏在心里,内心颇为自负。等到跟随明宗四处征讨,他因奋力作战而声名远扬,庄宗曾说:“阿三不仅和我年龄相仿,作战的勇猛劲儿也差不多。”庄宗与梁军在胡柳陂交战时,双方军队都陷入了混乱,从珂护卫着庄宗夺取土山,攻破了敌人的精锐阵营,庄宗的军队得以重振士气。当时明宗率先渡过了河,庄宗很不高兴,对明宗说:“你应当为我拼死作战,渡河是要去哪里?”明宗向庄宗请罪,庄宗因从珂在战斗中有功,这才消了气。

天祐十八年(公元921年),庄宗在黄河边扎营,商议讨伐镇州。留守符存审在德胜寨还未出发,梁人以为庄宗已经向北进军了,于是出动全部兵力攻打德胜,庄宗命令明宗和符存审兵分两翼抵御,自己率领中军前进。梁军退却时,从珂带着十几名骑兵混入梁军一同后退,到了梁军营垒大门时他大声呼喊,斩杀了数人,砍坏了敌人瞭望的楼橹后返回。庄宗大笑道:“太勇猛了,阿三!”还赏赐给他一坛酒。

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四月,从珂跟随明宗突袭攻破郓州。九月,庄宗在中都击败梁将王彦章,迅速向汴州进军。明宗率领前军,从珂带领精锐骑兵跟随,日夜兼程,率先攻下了汴城。庄宗慰劳明宗说:“恢复大唐社稷,是你们父子的功劳啊。”

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朝廷任命从珂为卫州刺史。当时有个叫王安节的人,是昭宗朝宰相杜让能的宅吏。王安节年轻时善于经商,从奇人那里学到了相面之术,因事在从珂的私邸见过他,回去后对人说:“这是真正的北方天王之相,日后必定会成为天子,只是最终结局我就不知道了。”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明宗奉诏北上抵御契丹,因为家在太原,便上表请求任命从珂为北京内衙指挥使;庄宗不太高兴,改任从珂为突骑都指挥使,派他戍守石门。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魏州军队发生叛乱,明宗前往洛阳,当时从珂在横水,他率领部下军士从曲阳、孟县奔赴常山,与王建立会合,日夜兼程,渡过黄河向南进军,从此明宗的军队声威大振。

天成初年(公元926年),朝廷任命从珂为河中节度使。第二年二月,加官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十一月,又加官检校太傅。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加官检校太尉。在这之前,从珂与枢密使安重诲在常山时,因酒桌上的事产生不快,从珂一拳打向安重诲的脑袋,击中了他头上的梳子,安重诲逃跑才得以幸免。从珂虽然事后表示悔悟并道歉,但安重诲始终怀恨在心。等到从珂镇守河中时,安重诲得知他时常出城,便假传圣旨,命令牙将杨彦温在从珂出城时关闭城门不许他进城。这一年四月五日,从珂在黄龙庄检阅马匹,杨彦温关闭城门拒绝他入城,从珂得知变故后立刻返回,派人询问原因,杨彦温说:“只请相公入朝,这座城不能让您进来。”从珂停留在虞乡将此事上报,明宗下诏让从珂回朝。又派药彦稠带兵讨伐杨彦温,下令要将杨彦温活捉,以便当面审讯。十一月攻克城池时,杨彦温已经死了,明宗因为药彦稠没能活捉杨彦温而十分生气。几天后,安重诲以从珂失守为由,暗示宰相上奏按法处置,明宗很不高兴。安重诲又亲自上奏,明宗说:“我还是小将校的时候,家里连衣食都难以维持,全靠这个孩子背石灰、收马粪来维持生计,才有今天贵为天子的地位,却连一个孩子都保护不了!你想要执行朝廷法典,我不明白你的意思,你们赶紧退下,回自己家里闲坐着吧。”于是下诏让从珂回到清化里的府邸,不再参与朝会。从珂仍然害怕安重诲会想出各种办法来陷害他,只能每天诵读佛书暗自祈祷。

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安重诲获罪,从珂随即被授任左卫大将军。不久后,又任检校太傅、同平章事、行京兆尹,充任西京留守。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晋升为太尉,调任凤翔节度使。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五月,被封为潞王。

闵帝即位后,给从珂加官兼侍中。不久,从珂的儿子重吉出任亳州刺史,女儿进入宫中做了尼姑,从珂正担忧会有难以预料的灾祸降临。应顺元年(公元934年)二月,朝廷调任从珂镇守太原,当时并没有下达正式制书,只是口头宣布授任。从珂得知此事后,召集宾客、佐吏和将领们商议,众人都说:“主上年幼,还没有亲自处理过诸多事务,军国大政全都委托给朱宏昭等人,王爷您必定没有保全的道理。”判官马裔孙说:“君主下令召见,不等备好车马就要出发。各位说这些凶险的话,不是好的计谋。”当晚,从珂让李专美起草檄文向各道求援,想要诛杀君主身边的奸臣。朝廷命令王思同率领军队前来讨伐。三月十五日,朝廷的军队大规模集结。(《九国志·李彦琦传》记载:潞王据守岐下,各道将领猛攻他的营垒,李彦琦当时被困在城中,拿出全部家财充作军用。)十六日,大将督率众人攻打外城,从珂登上城墙,流着泪对外边的人说:“我还不到二十岁就跟随先帝四处征伐,出生入死,身上布满战伤,才建立起如今的社稷,跟我一起上阵的军士有很多。如今朝廷信任奸臣,残害皇室骨肉,况且我有什么罪过!”说着便痛哭起来,听到的人都为之哀伤。当时羽林都指挥使杨思权对众人说:“大相公,是我们的主公。”于是率领军队从西门入城,严卫都指挥使尹晖也率领军队从东门入城,朝廷的军队全部溃败。十七日,从珂征收当地居民的家财来赏赐军士。当天,从珂整顿军队向东进军。二十日,抵达长安,副留守刘遂雍献城投降,并拿出京兆居民的家财犒劳军队。二十三日,到达灵口,诛杀了王思同。二十四日,到达华州,将药彦稠收押入狱。二十五日,到达阌乡,王仲皋父子前来迎接拜谒,从珂下令将他们诛杀。二十六日,到达灵宝,河中节度使安彦威前来投降,向从珂请罪,从珂赦免了他,让他返回镇所。陕州节度使康思立前来迎接。二十七日,到达陕州,从珂下令向京城宣告此事。二十八日,康义诚军中的士兵相继前来投降,康义诚到军营门前请罪,从珂赦免了他。闵帝身边的各路军队全部到达,众人在路边诛杀了宣徽南院使孟汉琼。这天夜里,闵帝和手下一百多名亲信骑兵从元武门逃走。

夏四月初一壬申,从珂到达蒋桥,文武百官依次站立迎接,从珂传下教旨,称还没有拜祭先帝灵柩,不便相见,等在至德宫会面,此时六军勋臣以及节将、内职等官员已经多次上表劝从珂即皇帝位。当天,从珂入宫拜见太后、太妃,来到西宫,趴在先帝灵柩前痛哭,宰相和百官按班次进见行礼,从珂回拜。冯道等人呈上笺表劝进,从珂站起身对群臣说:“我这次行动,实在是迫不得已,应当等主上回到京城,先帝园陵之礼结束后,我就退回到藩地。各位这么快就说到这件事,实在没有必要。”卫州刺史王宏贽上奏,说闵帝在前一个月二十九日到达卫州。初二癸酉,皇太后下令将闵帝降为鄂王。此外,太后还下令说:“先皇帝承受上天眷顾,光大帝业,圣明真诚感动天地神灵,德泽遍布四海,正期望停息战争,却突然驾崩。自从少主继承皇位,奸臣专权,作威作福,不诚不信,离间皇室骨肉,猜忌藩王。既随意变动藩王镇守之地,又骤然发动战争。于是导致少主轻易离开社稷,极大地扰乱了军民,万世的宏大基业,几乎要毁于一旦。皇长子潞王从珂,位居嫡长子,年少而品德高尚,能文能武,既忠且孝。前朝平定诸多艰难,他有征战讨伐的大功;继承大业,他有辅佐朝政的丰功伟绩。如今因为宗庙无人祭祀,先帝园陵下葬之期已近,必须委托亲近贤能之人,让他监国抚民,以免国家政务壅塞停滞,抚慰百姓的推崇之意。可从本月四日起主持军国大事,暂且用书诏印施行政务。”当天,监国从珂在至德宫,宰臣冯道等人率领百官在宫门外等待请罪。从珂来到庭院中,说:“各位相公等人有什么罪过,请恢复原位。”百官这才退下。初三甲戌,太后下令说:“先皇帝历经艰难,平定华夏和四方,在艰难中继承大业,使百姓富足。鄂王继承皇位后,奸臣弄权,作威作福,不诚信,离间皇室骨肉,猜忌藩王。鄂王轻易舍弃宗庙社稷,不能承担重任,宏大的基业和皇位,危险得如同将要坠落的旗帜,必须拥立年长的君主,来继承大业。皇长子潞王从珂,日益孝顺恭敬,天赋聪明,有神武的英姿,有宽仁的伟大谋略。先朝开创基业时,他平定天下,历经百战的辛劳,以忠贞辅佐实现一统天下的大业,尽臣子的忠诚和为人子的孝道,超越古今。而且他克制自己、教化百姓,推心置腹地抚慰将士,天下百姓都歌颂归附他,上天的眷顾和任命降临到他身上。国家政务不可一刻荒废,九州四海不能没有归属。何况先帝下葬之期已到,各方诸侯都会前来,长久考虑继承大业之事,重任应当交付给贤良的长子,潞王从珂应即皇帝位。”

初四乙亥,监国从珂前往西宫,在先帝灵柩前祭告后即皇帝位。代理中书令李愚宣读册书:

维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岁次甲午,四月初一庚午朔,六日乙亥,文武百官,特进、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微宫使、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臣冯道等九千五百九十三人上奏:帝王兴起顺应时运,与天地符应,黄河出现河图,洛水出现洛书,云跟从龙,风跟从虎。帝王无不拓展疆土,养育万民,奠定稳固的基业,保有长久的福运。百姓再次歌颂太平,天命明显归向,必须登上皇位的尊位,来奉祀祖宗。皇帝陛下,天生仁爱睿智,神灵佐助权谋,在艰难时刻侍奉庄宗,在四处征伐之际跟随先帝,凡是参与决战,无不取得成功。到了整饬朝纲之时,常常整肃军队纪律,为国家的志向远大,坚守臣子的操守完备。自从先帝驾崩,常常悲叹时光易逝,原本期望诸侯同来会葬,亲自前往先帝园陵。然而自从鄂王继承皇位,奸臣专权,致使神灵乏人祭祀,激起朝野人心归附。使受委屈的得以伸张,使否塞的变为通泰,人心大为顺服,天象极为明朗。群星汇聚东井呈现祥瑞,众星拱卫北辰顺应天命。因此文武百官,地方长官和众多贤能之士,乃至普通百姓,都祝愿您登上皇位。如今秉承太后的慈爱旨意,遵循先朝的长远规划,安抚四海九州,享有千秋万代的福运。臣等满怀最大的心愿,恭敬地献上宝册,秉承太后的命令,侍奉皇帝登基。臣等实在是欢庆雀跃,恭敬上奏。

皇帝在大殿的东楹接受群臣的称贺。在此之前,皇帝在凤翔的时候,有个盲人张濛自称懂得术数,侍奉太白山神,太白山神的祠庙就是元魏时崔浩的庙。当时的吉凶,人的祸福,张濛向神禀告,就能传达吉凶的话语,皇帝的亲校房暠极为相信他。一天,张濛来到府中,听到皇帝的声音,惊讶地说:“这不是人臣的声音。”房暠询问此事,张濛就传达神的话说:“三珠并一珠,驴马没人驱,岁月甲庚午,中兴戊己土。”房暠请求解释,张濛说:“神说的话我不知道其中含义。”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五月,官府的各个大门无缘无故自动开启,人们十分惊骇诧异。房暠派人询问张濛,张濛说:“衙署出现小的异常不要奇怪,不出三天,就会有恩命降临。”当天夜里消息传来,皇帝被封为潞王。等到皇帝调任镇守河东,非常恐惧,询问张濛,张濛说:“王爷您肯定没有祸患。”王思同的军队到来,皇帝又询问张濛,张濛说:“王爷会拥有天下,但不能仅凭一己之力,朝廷的军队是来迎接王爷的。王爷如果怀疑我,我只有一个儿子,请王爷把他安置在您的部下,以此来让我表明忠心。”皇帝于是让张濛代理馆驿巡官。到了此时,皇帝接受册命,册书上写着:“维应顺元年岁次甲午,四月庚午朔。”皇帝回头看着房暠说:“张濛说的甲庚午,难道不奇异吗!”皇帝让房暠和术士一起解读三珠并一珠的事,他们说:“三珠,代表三位皇帝;驴马没人驱,是说失去皇位。”皇帝即位之后,任命张濛为将作少监同正,还赐给他金鱼袋及紫衣来酬谢他。皇帝最初被封为潞王时,有谈论此事的人说:“潞字的一足已经进入洛字里了。”另外,皇帝在凤翔的时候,有个何叟,年过七十,突然死去,见到阴司官员靠着案几告诉何叟说:“替我告诉潞王,来年三月他会成为天子,在位二十三年。”何叟苏醒后,害怕不敢说。过了一个月又死去,阴司官员见到他叱责说:“怎么敢违背我的旨意,不传达此事,再放你回去。”何叟退下后看到廊庑下有簿册文书,便询问主管的人,主管的人说:“朝代将要更替,这就是升降人爵的簿籍。”等何叟苏醒,到皇帝的亲校刘延朗那里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皇帝召来何叟询问,何叟说:“请验证我的话,如果没有应验,杀了我也可以。”后来有人说:“二十三,大概是皇帝的小字。”还有,石壕人胡杲通擅长天文,皇帝召来询问,胡杲通说:“王爷贵不可言,如果有所举动,应该在乙未年。”等到皇帝起兵,又询问他,胡杲通说:“今年是篰首之年,王者不适合建功立业,如果等到来年入朝,那么福运就会长久。”后来这些话都应验了。如此看来,皇位的归属,必定有冥冥之中的定数,怎么能轻易说呢!

初四丙子,皇帝下诏让河南府征调京城居民的财物来资助赏赐军队。初五丁丑,又下诏预借居民五个月的房税,不论士绅还是普通百姓,一律执行。皇帝向来轻视钱财、喜好施予,从在岐下被各军推举拥戴时,就告诉军士们说:“等进入洛阳,每人赏赐一百千钱。”到了这时,因为府库空虚匮乏,于是有了摊派征敛的命令,京城中百姓相继有人因不堪重负而自杀。初七己卯,卫州上奏,本月九日鄂王去世。初八庚辰,任命宰臣刘煦兼管三司事务。初九辛巳,邢州上奏,磁州刺史宋令询上吊自杀。宋令询是鄂王在藩地时的都押牙,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局。十二甲申,皇帝因为鄂王去世,在内园服丧,群臣前来慰问。十一癸未,太后、太妃拿出宫中的衣服、器具用品,来资助赏赐军队。

十三乙酉,皇帝身着衮冕,驾临明堂殿,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各就各位,宣布制令将应顺元年改为清泰元年,大赦天下,通常赦免令中不赦免的人都被赦免。十五丁亥,任命宣徽北院使郝琼为宣徽南院使,暂代掌管枢密院;任命前三司使王玫为宣徽北院使。任命随驾牙将宋审虔为皇城使,刘延朗为庄宅使。任命凤翔节度判官韩昭裔为左谏议大夫,充任端明殿学士;观察判官马裔孙为翰林学士;掌书记李专美为枢密院直学士。十六戊子,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康义诚被处死。当天,下诏说:枢密使朱宏昭、冯赟、宣徽南院使孟汉琼、西京留守王思同、前邠州节度使药彦稠,相互勾结煽动,随意发动战争,共同施展离间的阴谋,几乎造成国家倾覆灭亡的灾祸,应该公开处决,以快人心,并且削夺他们的官爵。

十八庚寅,凤翔上奏,西川孟知祥僭越称帝,国号大蜀,年号明德。有关部门进言说:“皇帝在五月初一御驾明堂殿接受朝贺,初三是夏至,祭祀皇地祇,前两日要向献祖室奏告,不举行朝会。以往正旦、冬至,如果当天有祭祀之事,那么第二天接受朝贺。如今祭祀在五更前,天亮时行礼完毕,皇帝御殿在天亮之后,请按照惯例行事。”皇帝下诏说:“日出后御殿,对举行祭祀之事没有妨碍,应该依照常年惯例。”史馆上奏:“凡是诏书以及处理公事的文件,臣下的奏议,希望让近臣抄录交付史馆。”皇帝下诏让端明殿学士韩昭裔、枢密直学士李专美抄录送去。十九辛卯,任命左谏议大夫卢损为右散骑常侍。二十壬辰,下诏赏赐禁军以及在凤翔城下归顺的将校钱帛,各有不同数量。(《通鉴》记载:在凤翔归顺的禁军,从杨思权、尹晖等人开始,每人赏赐两匹马、一头骆驼、七十缗钱,下至普通军人赏赐二十缗钱,在京城的禁军每人赏赐十缗钱。)当初,皇帝离开岐下时,各军都期望得到破格的赏赐,等到跟随皇帝来到京师,没有达到期望,于是相互传谣说:“去掉活菩萨,扶起一块铁。”他们的贪婪无厌竟到如此地步。二十四丙申,将明宗皇帝安葬在徽陵。二十五丁酉,将明宗神主供奉在太庙。二十六戊戌,山陵使、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冯道上表请求辞去政务,皇帝没有批准。

五月初一庚子,皇帝驾临文明殿接受朝贺。初六乙巳,任命左龙武指挥使安审琦为左右捧圣都指挥使,任命右千牛上将军符彦饶为左右严卫都指挥使。初七丙午,任命端明殿学士韩昭允为枢密使;任命庄宅使刘延朗为枢密副使;任命暂代掌管枢密事的房暠为宣徽北院使;任命成德军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都部署、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驸马都尉石敬瑭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加官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都部署职务照旧。汴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侍中、驸马都尉赵延寿进封为鲁国公。

初九戊申,中书门下上奏,太常礼院称,明宗在本月二十日祔祭太庙,由宰臣代理太尉行事。因为冯道在休假,李愚十八日是私忌日,在斋戒期间,刘煦又上奏兼管三司事务而请求免去祭祀之事(《五代会要》记载:清泰元年五月,宰臣刘煦上奏:“中书根据近期敕令,祠祭行事官在斋戒期间,只有祭祀之事可以进行,其余的都要停止。而且,宰臣行事在斋戒期间,不押班,不前往内殿请安,不掌管印信。臣因为兼管三司公事,对于祭祀之事、国忌日、行香等,恳请特别免去。”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皇帝下诏让礼官斟酌商议。有关部门进言说:“李愚的私忌日,在斋戒期间。凡是私忌日,遇到大朝会入阁宣召,都要前往朝参。如今祔祭太庙之事重大,忌日属于私事,请比照大朝会宣召的惯例。”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任命陕府节度使康思立为邢州节度使,任命同州节度使安重霸为西京留守,任命羽林右第一军都指挥使、春州刺史杨思权为邠州节度使。初十己酉,左监门卫将军孔知邺、右骁卫将军华光裔一并被勒令停职现任官职。当时派孔知邺前往应州告庙,他称病推辞任命,改派华光裔,华光裔又称坠马伤了脚,所以两人都被罢免。

十一庚戌,任命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冯道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任同州节度使;任命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为枢密使,封为齐国公;任命郓州节度使李从曮为凤翔节度使。十二辛亥,任命严卫都指挥使尹晖为齐州防御使。十五甲寅,任命侍卫马军都指挥、顺化军节度使安从进为河阳节度使,掌管军事职务照旧。太常卿卢文纪上奏:“明宗那一室,酌献舞曲,请命名为《雍熙之舞》。”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十八丁巳,任命皇子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重美为检校司徒、守左卫上将军。从此,各道节度使、刺史、文武臣僚,相继加官检校官,或者晋升官阶、爵位、封邑,这是因为皇帝登位而广施恩泽。十九戊午,任命陇州防御使相里金为陕州节度使。当初,皇帝用檄书通告藩镇邻邦,只有相里金派遣判官薛文遇往来商议事情,所以用节度使的职位奖励他。宣徽北院使、检校工部尚书房暠加官检校司空,担任左威卫大将军,使职照旧;任命枢密使、左谏议大夫韩昭裔为刑部尚书,使职照旧。

二十己未,太白星在白天出现。任命枢密副使刘延朗为左领军大将军,职务照旧。二十一庚申,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李愚加官特进,充任太微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其余职务照旧。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判三司刘煦加官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判三司。二十四癸亥,秦州上奏,西川孟知祥出兵逼迫攻陷成州。任命宣徽南院使、右骁卫大将军郝琼为左骁卫上将军,职务照旧;任命前义州刺史张承祐为武胜军留后。二十九戊辰,任命前右龙武统军王景戡为右骁卫上将军。

六月初一庚午,将侍卫捧圣军改名为彰圣军,将严卫军改名为宁卫军。初三壬申,封吴岳成德公为灵应王,礼仪级别等同于五岳。皇帝当初起兵时,派使者祭祀吴岳祈求护佑,等到登上帝位,所以有这样的回报。(《五代会要》记载中书门下上奏:天宝十载正月,封吴山成德公,与沂山、会稽、医巫闾一同受封。至德二载十二月,改吴山为岳,祭祀官员及礼仪与五岳相同。如今国家想要祈祷灵验,应该显示特殊礼遇,臣等商议,请求加封为灵应王。皇帝听从了这个请求。)幽州节度使赵德钧进封为北平王,青州节度使房知温进封为东平王。初四癸酉,任命前鄜州节度使索自通为右龙武统军。初五甲戌,皇子左卫上将军重美加官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充任镇州节度使兼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初八丁丑,下诏天下正在囚禁的罪人,委托所在地方的长官亲自审问,迅速清理判决。十一庚辰,皇帝前往至德宫,接着前往房知温、安元信、范延光、索自通、李从敏的府邸。十三壬午,任命以检校太子太傅退休的王建立为检校太尉、兼侍中、郓州节度使;任命前宋州节度使安元信为检校太尉、兼侍中、潞州节度使。

十三癸未,三司使刘煦上奏:“天下的民户,自天成二年核定秋夏田税以来,至今已有八年。近来相继有百姓到朝廷诉说田地分配不均,朝廷多次进行减免,税额逐渐减少,希望派遣朝臣全面检查核实。”皇帝没有答复。十四甲申,皇帝为已故皇子亳州刺史重吉、皇长女尼惠明大师幼澄发丧服丧,群臣到阁门表示慰问。皇帝起兵之初,重吉和幼澄都被闵帝杀害。十五乙酉,任命户部侍郎韩彦恽为绛州刺史,任命左武卫上将军李肃为单州刺史。十六丙戌,襄州节度使赵在礼加官同平章事。二十四甲午,任命武胜军留后张承祐为华州节度使;任命皇城使宋审虔为寿州节度使,充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任命右卫上将军刘仲殷为宋州节度使;任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寿州节度使皇甫遇为邓州节度使;任命前华州节度使华温琪以太子太傅之职退休。二十七日丁酉,左神武统军周知裕去世,追赠太傅。这个月,京城大旱,天气酷热,中暑而死的有一百多人。

秋七月初一庚子,以太子少保之职退休的崔沂去世。初四癸卯,凤翔呈进伪蜀孟知祥的来信,信中称“大蜀皇帝致书大唐皇帝”,并且说“受众人之情逼迫,已于今年四月十二日即皇帝位”等等,皇帝没有回复。任命前武州刺史郑琮为右卫上将军。初五甲辰,皇帝前往龙门佛寺祈雨。初六乙巳,已故皇子亳州团练使重吉追赠太尉,还在宋州为他建庙。初八丁未,凤翔节度使李从曮被封为西平王。当天,宰臣李愚、刘煦因为讨论公事,在政事堂相互辱骂,言辞十分粗鄙恶劣,皇帝让枢密副使刘延朗宣旨告诫说:“你们是辅佐朝廷的大臣,不应该这样,今后不许再发生这种事。”十二辛亥,任命太常卿卢文纪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当天,中书门下三次上奏章请求册立皇后,皇帝同意了。十八丁巳,下制书立沛国夫人刘氏为皇后。二十一日庚申,太子少傅陈皋去世。二十六乙丑,史官张昭远将自己撰写的庄宗朝列传三十卷进献给朝廷。

八月初一庚午,下诏免除长兴四年十二月以前天下百姓所拖欠的剩余赋税。初二辛未,任命前尚书左丞姚顗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下诏规定,凡是曾接受皇帝亲自任命官职的人,按照代理同一任正官的待遇,依期限参加选拔。(徐无党《五代史注》说:御署官,可能是废帝当初起兵时所设置的官职,因为不是吏部正式任命的,所以必须有皇帝旨意才能参加选拔。)荆南上奏,伪蜀孟知祥去世,他的儿子孟昶继承伪位。初三壬申,任命尚书礼部侍郎郑韬光为刑部侍郎,任命前工部侍郎杨凝式为礼部侍郎。初五甲戌,任命前金州防御使娄继英为右神武统军,任命右神武统军高允贞为左神武统军。初六乙亥,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工部尚书、知制诰李怿为太常卿;任命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知制诰程逊为学士承旨。十五甲申,任命兵部侍郎龙敏为吏部侍郎,任命秘书监崔居俭为工部尚书。十六乙酉,任命右武卫上将军张继祚为右卫上将军;任命右骁卫上将军王景戡为左卫上将军;任命右领卫上将军刘卫为左武卫上将军;任命右千牛上将军王陟为右领军上将军;任命司农卿兼通事舍人、判四方馆事王景崇为鸿胪卿,依旧担任通事舍人、判四方馆。十八丁亥,右龙武统军索自通去世。二十二辛卯,以礼部尚书之职退休的李光宪去世。二十五甲午,任命太子少傅卢质为太子少师。二十六乙未,任命前邢州节度使赵凤为太子太保。下诏:“文武百官被派差事,应该按照次序,中书省设置簿册记录,不得重复派遣。如果应当被派遣的人因为自身有事,或者不想去的,记录在簿册上就算作一次派遣。从长兴三年正月以后已经奉命出差的,作为簿册的开头;以后派遣的,依次记录。”有关部门进言说:“皇后接受册封,内外命妇进献笺表,皇后无需答复。”皇帝同意了。二十七日丙申,皇帝驾临文明殿册封皇后,任命代理太尉、宰臣卢文纪为使者,代理司徒、右谏议大夫卢损为副使前往皇后宫中,行礼完毕,分别给予不同的赏赐。

九月初一己亥,因为长时间下雨,皇帝分别命令朝臣修缮都城城门,并祭告宗庙社稷。初三辛丑,夜里有一颗像五斗容器般大小的星星,向西南方向流动,尾迹长达数丈,弯曲如同龙形。同时还有众多星星杂乱流动,数不胜数。京城下大雨,冰雹像弹丸一样大。曹州刺史药纵之去世。初六甲辰,因为雨下得太久,下诏让京城各监狱由御史台官员查问记录,各州县派遣判官、县令亲自查问记录,及时清理判决。十四壬子,中书门下执行长兴三年的敕令,每年推荐送举人的时候,州郡举行乡饮酒礼的时候,要让太常寺拟定仪式礼节并上奏朝廷。十六甲寅,任命前潞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卢文进为安州节度使。二十一己未,云州上奏,契丹侵犯边境。

冬十月初三辛未,有一只金色的野鸡,停留在中书政事堂。中书门下上奏:“请将正月二十三日皇帝的诞辰日定为千春节。”皇帝同意了。初十戊寅,宰臣李愚、刘煦被罢免宰相之职,李愚任左仆射,刘煦任右仆射。契丹侵犯云州、应州,下诏命令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率兵驻扎在代州。二十戊子,宰臣姚顗上奏:“吏部的三铨,近年来合并为一个部门,希望依旧分开。”皇帝同意了。二十三日辛卯,因为左卫上将军李宏元去世而停止朝会,追赠司徒。二十五癸巳,任命礼部郎中、知制诰吕琦担任本官,充任枢密院直学士。

十一月初三辛丑,任命刑部侍郎郑韬光为尚书右丞,任命光禄少卿乌昭远为少府监。秦州节度使张延郎上奏,要率兵讨伐蜀地。中书门下上奏:“二十六日是明宗的忌日,陛下初次遇到忌辰,和往常年份不同,请在忌辰前后各一天不临朝听政。”皇帝同意了。御史台上奏:“前任节度使、刺史、行军副使,虽然每天在便殿请安,但每逢五日的请安,也应该排班。”皇帝同意了。初八丙午,将前兴州刺史冯晖发配到同州衙前安置。冯晖担任兴州刺史时,驻扎在乾渠,蜀人来侵犯,冯晖从驻地逃回到凤翔,所以受到这样的责罚。初九丁未,下诏振武、新州、河东西部北部边境遭受契丹践踏的地方,免除三年的两税和差役摊派,这是因为当时契丹刚刚退去。十五癸丑,任命前华州节度使王万荣以左骁卫上将军之职退休。十六甲寅,任命振武节度使杨光远充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兵马都虞候,任命前右金吾大将军穆延晖为右武卫上将军。二十四壬戌,任命礼部侍郎杨凝式为户部侍郎。二十六甲子,任命中书舍人卢导为礼部侍郎。

十二月初一丁卯,下诏修缮本朝各位皇帝的陵寝。初三己巳,任命北面马军都指挥使、易州刺史安叔千为安北都护、振武节度使;任命齐州防御使尹晖为彰国军节度使。初四庚午,下诏安葬庶人从荣。有关部门进言说:“依照贞观年间庶人李承乾的例子,以公侯之礼安葬。”皇帝同意了。初九乙亥,任命秦州节度使张延朗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五代会要》记载:二年三月,宰臣张延朗上奏:“臣兼管三司公事,每天在内殿等候,有关在前面排班、押班的事宜,恳请特别免去。”皇帝同意了);任命中书侍郎、平章事卢文纪为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任命中书侍郎、平章事姚顗兼任集贤院大学士;任命前邠州节度使康福为秦州节度使。二十丙戌,夜里有白色的气,横贯东西天空。二十四庚寅,皇帝前往龙门祈求降雪,因为从九月到这时一直没有雨雪。

清泰二年(公元935年)春正月初一丙申,皇帝驾临明堂殿接受朝贺,仪仗侍卫依照礼仪进行。初十乙巳,中书门下上奏:“遇到千春节,凡是刑狱公事的奏报覆核,等到次月施行。今后请将重刑囚犯的处置等到次月,轻刑囚犯在节前奏报覆核并判决发落。”皇帝同意了。十三戊申,宗正寺上奏:“北京、应州、曹州的各个皇陵,希望派本州府长官前去朝拜。(《五代会要》记载宗正寺原奏内容为:北京永兴、长宁、建极三陵,应州遂、衍、奕三陵,按照曹州温陵的例子,派本州府官员前去朝拜。)雍、坤、和、徽四陵,派太常宗正卿前去朝拜。”皇帝同意了。十四己酉,北京上奏,以光禄卿之职退休的周元豹去世。二十五庚申,邺都进献天王甲。皇帝在藩地时,有相士说皇帝像毗沙天王,皇帝知道后,暗自高兴。等到即位,挑选身材魁伟的军士,让他们穿上天王甲,让他们担任宿卫,于是下诏让各道制造这种甲进献。三司上奏,增加征收蚕盐钱以及提高酒曲价格。在此之前酒曲每斤八十文,增加到一百五十文。三十乙丑,云州节度使张温调任镇守晋州,任命西京留守安重霸为云州节度使。

二月初五庚午,定州节度使兖王从温调任镇守兖州;振武军节度使杨檀调任镇守定州,兼任北面行营马步都虞候。初九甲戌,任命定州节度使李周为京兆尹,充任西京留守;任命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充任汴州节度使;皇子镇州节度使兼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左右街坊使重美加官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任天雄军节度使,其余职务照旧。十六辛巳,任命右谏议大夫卢损为御史中丞,任命御史中丞张鹏为刑部侍郎。十七壬午,宁远军节度使马存加官兼侍中,镇南军节度使马希振加官兼中书令。下诏顺义军节度使姚彦璋加官兼侍中。二十四己丑,宰臣卢文纪等人献上皇帝母亲鲁国太夫人的尊谥,为宣宪皇太后,请求选择日期举行册命仪式。皇帝同意了。

三月初四戊戌,追赠已故太子太保赵凤为太傅。初七辛丑,任命前汴州节度使赵延寿为许州节度使兼枢密使;任命夏州行军司马李彝殷为本州节度使,这是因为他的兄长李彝超去世了。初九癸卯,任命静海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安南都护钱元球为留守太保,其余职务照旧。十二丙午,任命给事中赵光辅为右散骑常侍。十四戊申,皇帝妹妹魏国夫人石氏被封为晋国长公主,齐国公主赵氏被封为燕国长公主。十五己酉,有关部门进言说:“宣宪皇后还没来得及下葬,暂且在旧陵所在地建庙祭祀。”皇帝同意了。十七辛亥,功德使上奏:“每年皇帝诞辰,各州府奏荐僧人道士,僧人尼姑想要设立讲论科、讲经科、表白科、文章应制科、持念科、禅科、声赞科,道士想要设立经法科、讲论科、文章应制科、表白科、声赞科、焚修科,以此来测试他们的才能高低。”皇帝同意了。二十二丙辰,任命右龙武统军李德珫为泾州节度使。二十六庚申,任命镇州节度使、知军府事董温琪为镇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二十八壬戌,任命左右彰圣都指挥使、富州刺史安审琦兼任楚州顺化军节度使,军职照旧。安审琦接受闵帝的命令西征,到凤翔后投降,所以有这样的任命。

这个月,太常丞史在德上疏谈论政事,大意是:“朝廷用人,大多是随意进用。号称武士的,不熟悉谋略计策,虽然身穿坚固铠甲手持锐利兵器,但作战时就丢弃铠甲,处境窘迫就背叛军队;号称文士的,很少有真才实学,大多没有士人操守,询问计策谋略就闭口不言,撰写文章就请人代劳。这就是所谓的虚设官职,白白耗费国力。正逢陛下开创全新的国运,这是通过文治教化革除弊端的时期,我请求对朝廷内外所管辖的军人,凡是能穿铠甲的,下令让本部大将逐一考核他们武艺的高低、权谋的深浅。身处下位有将才的就提拔为大将,身处上位没有将略的就调去下等军队。对于文官,请求由宫中出题,交给中书令让宰臣进行面试。如果身处下位有大才的就提拔到重要职位,身处重要职位没有大才的就调到下级官职。”他的奏疏大致是这些内容。卢文纪等人看到他的奏疏很不高兴,官员们也大多感到愤慨,所以谏官刘涛、杨昭俭等人上疏,请求公布史在德的奏疏,分辨是否可行并施行,中书回复上奏也驳斥了他的错误。皇帝召来学士马裔孙对他说:“史在德的话太犀利,实在难以容忍。我刚刚登上皇位,必须广开言路,如果朝廷官员因为进言而获罪,还有谁敢进言呢!你替我起草诏书,不要给史在德治罪。”诏书内容如下:

左补阙刘涛等人上奏,太常丞史在德所上的章疏,中书门下进行了驳奏,尚未得到宣谕,请求特别施行,明确进行黜退和提拔。

我常常阅览贞观年间的旧事,看到太宗治理国家,凭借贞观年间的太平国运,太宗是圣明的君主,民间没有遗漏的贤才,朝廷没有缺失的政令,尽善尽美,无法用言语形容。而陕县丞皇甫德参却贸然上奏章,肆意诽谤,作为臣子没有礼节,罪不容诛,幸亏有文贞公魏征从中调解,宽恕了皇甫德参的狂妄无知。魏征上奏太宗说:“陛下想要了解得失,只可以让他尽情陈说,如果他说的不对,对国家又有什么损害呢。”我常常思考这句话,实在是至理名言。于是能够使下情上达,德行昌盛,功业兴隆,太宗的治国之道更加光辉,文贞公的气节也更加显著。我才能浅薄,有幸继承宗庙社稷,兢兢业业,担心不能胜任,想要遵循古代的治国之道,选拔当代的人才。对于心怀忠诚正直的人,我虚心渴望接见,对于花言巧语、诡诈逢迎的言论,我充耳不闻并感到厌恶。史在德最近所进献陈述的内容,确实没有避忌,中书认为他文字错误,类比失当,更改人名,触犯庙讳,请求依法处置,以起到惩戒的作用。因为中书既然负责审核,就应该尽到职责,我继承前朝的事业,想要引导劝勉后人。话说多了就容易出错,虽然这是圣祖的告诫,但愚者千虑也有一得,希望能听取一些愚笨之人的意见。因为看到文贞公的话,于是宽恕了史在德的罪过,已经下令停止讨论,不公布施行他的奏疏。

刘涛等官员位列谏官之职,应该陈述正直的建议,请求判定是非曲直,以便施行黜退和提拔的措施。从前魏征请求奖赏皇甫德参,如今刘涛等人请求黜退史在德,事情相同但言论不同,为什么相差这么远呢!如果同意他们的请求,恐怕会有损于广开言路、接纳意见。如今朝廷刚刚治理,杰出人才纷纷到来,留下一个史在德不算多,去掉一个史在德也不算少,如果能起到劝诫的作用,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只是因为他是真心进言,按道理难以黜退责罚,刘涛等人的奏报,我也宽容对待,应该体会我的宽宏大量,努力想着尽心进谏,所有臣下,都要听从我的话。

夏四月十六辛巳,宰臣兼管三司的张延朗上奏:“州县官员征收赋税的条例规定,县令主簿在任上征收赋税,按照期限完成,一年晋升官阶,两年授予试衔,三年都按期限完成,赐予相应的官服。代理官职的人一年内完成,仍继续代理,两年三年都按期限完成,授予正式官职。主簿和县令的条例相同。本判官一年晋升官阶,两年改授试衔,三年转任其他官职。本曹官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授予试衔。各个低级吏员三年内都完成的,赏赐三十贯钱。责罚按照天成四年五月五日的敕令施行。”皇帝同意了。十八癸未,御史中丞卢损等人进献清泰元年以前十一年的制敕,其中能够长久施行的有三百九十四道,编成三十卷。那些没有入选的,让各相关部门封存,不得施行。下诏新编的敕令如果可以施行,交付御史台颁布执行。任命宰相卢文纪兼任太微宫使,弘文馆大学士姚顗加官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张延朗兼任集贤殿大学士。任命枢密使韩昭裔为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二十乙酉,任命前武胜军节度使张万进为鄜州节度使。二十六辛卯,任命宣徽南院使刘延皓为刑部尚书,充任枢密使;任命司天监耿瑗为太府卿;任命伪蜀右卫上将军胡杲通为司天监;任命宣徽北院使房暠为左卫上将军,充任宣徽南院使;任命枢密副使刘延朗为左领军上将军,充任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

五月初一丙申,新州、振武上奏,契丹侵犯边境。初十乙巳,下诏:“天下正在囚禁的囚徒,自五月十二日以前,除犯有十恶五逆、放火烧房舍、持兵器杀人、官员犯贪污罪、伪造官印、制造毒药以及现在还拖欠官钱的人之外,罪行无论轻重,一律释放。”十五庚戌,下诏禁止进贡用珍宝装饰、龙凤雕刻、刺绣编织之类的物品。中书上奏:“依照敕令,凡是庙讳只需回避正文,偏旁文字不在减少笔画之列。如今定州节度使杨檀、檀州、金坛等名称,根据情况权衡,一并请求更改。表章文案中偏旁字缺笔画,凡是臣僚名字涉及偏旁的,也请求改名。”下诏说:“偏旁文字,读音相差悬殊,只需回避正字读音,不适合全部更改。杨檀赐名光远,其余照旧。”十九甲寅,任命户部侍郎杨凝式为秘书监,任命尚书礼部侍郎卢导为尚书右丞,任命尚书右丞郑韬光为尚书左丞。二十一丙辰,任命端明殿学士李专美为兵部侍郎,任命端明殿学士李崧为户部侍郎,任命翰林学士马裔孙为礼部侍郎,任命礼部郎中、充任枢密院直学士吕琦为给事中,都依旧担任原职。追赠以太子少保之职退休的任圜为尚书右仆射,任命顺化军节度使兼彰圣都指挥使、北面行营排阵使安审琦为邢州节度使。二十五庚申,任命兵部尚书李铃为太常卿,任命礼部尚书王权为户部尚书,任命太常卿李怿为礼部尚书。二十八癸亥,任命六军诸卫判官、给事中张允为右散骑常侍。

六月初一甲子,新州上报,契丹入侵。初二乙丑,有关部门进言,宣宪皇太后的陵墓请命名为顺从陵,皇帝同意了。振武上奏,有两万契丹骑兵在黑榆林。初四丁卯,因为以太子少保之职退休的朱汉宾去世而停止朝会。初九壬申,命令史官修撰明宗实录。契丹侵犯应州。任命新州节度使杨汉宾为同州节度使,任命前晋州节度使翟璋为新州节度使。十七庚辰,北面招讨使赵德钧上奏,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定州节度使杨光远,行营排阵使、邢州节度使安审琦率领本军到达易州,正在进军追袭契丹。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上奏,边防军队缺乏粮草,安重荣巡边的兵士想要转移到振武就食。皇帝同意了。不久又上奏,怀州、孟州的租税,请求下令在忻州、代州缴纳。朝廷因为边防储备不足,下诏让河东百姓储存粮食的地方,酌情借用,还从镇州支取绢五万匹,送到河东充当采购粮食的费用。这个月,北面转运副使刘福摊派镇州百姓一千五百辆车,运粮到代州。当时遭遇水旱灾害,百姓饥饿,河北各州苦于运输粮草,逃亡溃散的人很多,军前使者接连到来,督促粮食运输,因此百姓叹息怨恨。十八辛巳,下诏各州府设置医博士。二十丙戌,任命前许州节度使李从昶为右龙武统军,任命前彰国军节度使沙彦珣为右神武统军。

秋七月初二丙申,石敬瑭上奏,斩杀挟马都指挥使李晖等三十六人,因为他们谋反。当时石敬瑭率兵驻扎在忻州,一天,军士喧哗鼓噪,突然高呼万岁,于是斩杀李晖等人来制止。(《契丹国志》记载:契丹屡次进攻北部边境,当时石敬瑭率领大军驻扎在忻州,潞王派使者赏赐军士夏衣,传达诏书抚慰,军士多次高呼万岁。石敬瑭害怕,幕僚段希尧请求诛杀带头的人,石敬瑭命令刘知远斩杀三十六人示众。潞王听说后,更加怀疑石敬瑭。)御史中丞卢损上奏:“依照天成二年七月敕令,每月初一、十五日入阁,停止五日一次的请安。我认为中旬安排仪仗,劳顿圣上,请求只在每月初一入阁,五日请安照旧。又依照天成三年五月、长兴二年七月敕令,允许各州节度使带使相每年推荐属官五人,其余推荐三人,防御使、团练使推荐二人,如今请求进行改革。还有长兴二年八月敕令,州县佐官差派充任马步判官,任期算作同一任,请求停止,依旧从衙前人员中选补。”下诏说:“今后藩臣带使相允许推荐三人,其余推荐二人,直属京城的防御使、团练使推荐一人,其余都同意。”初三丁酉,回纥可汗仁美派使者进贡地方特产。西京弓弩指挥使任汉权上奏,六月二十一日与川军在金州的汉阴交战,朝廷军队失利,他部下的兵士除受伤的以外,已经到达凤翔。在此之前,盩厔镇将刘赟率军进入川界,被蜀将全师郁打败。金州都监崔处讷受重伤,各州屯兵溃散。金州防御使马全节收拢州兵,坚守才得以保全。任命枢密使刘延皓为天雄军节度使。初十甲辰,任命右神武统军沙彦珣暂代主持云州事务。十一乙巳,任命徐州节度使张敬达充任北面行营副总管。当时契丹入侵边境,石敬瑭屡次请求增兵,朝廷军士大多在北部边境,不久听说忻州各军喧哗鼓噪,皇帝不高兴,于是任命张敬达为北军副总管,来削减石敬瑭的权力。二十三日丁巳,宰臣卢文纪等人上疏,大意是:

我们最近承蒙皇上召见应对,当面领受圣旨:“凡是军国大小事务,利弊得失,你们应该知无不言。”我们不称职地处在宰相之位,奉行皇帝的制敕,但因为事理各有区别,军事不属于我们的职责范围,钱粮也和我们的部门无关,如果陈述不同意见,就好像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况且我们才能不足以应对时局,职责不是筹划长远事务,借着五日请安的惯例,在两班官员朝见的时候,略微得以应对,还承蒙皇上询问。卫士环绕在台阶下,众臣排列在殿庭,四面的人围观,众人指责,我们如果想要各自陈述浅薄的见解,此时怎么敢表达。韩非过去害怕进谏的困难,孟子也担忧言论的责任。我们私下遵循本朝旧例,肃宗刚平定贼寇祸乱,再次恢复天下太平,经历了很多艰难,尤其注重任用官员。每次在正衙奏事,就广泛向群臣咨询;到便殿商议谋划,就只和四位辅臣应对。上元年以后,在长安东边设置延英殿,宰臣如果有奏议,皇上如果有特别宣召,都在前一天奏闻。应对皇上的时候,只侍奉皇上,旁边没有侍卫。进献可行的建议、废止不可行的,能够尽情地讨论:舍弃短处、采用长处,所以不用担心泄露机密。君臣之间,情理坦诚。希望皇上仁慈,遵循旧例,如果有事关军国大事,谋略关乎成败,皇上心中尚未决断,需要向我们咨询,就请依照延英殿旧例,前一天传旨宣召。或者我们有所听闻,切实关乎利害,难以用文字表达,需要当面陈述,我们也依照旧例,前一天请求开启延英殿奏事。当君臣奏议的时候,只请重要的臣僚在左右侍立。还请求皇上稍微收敛威严,宽恕我们的粗疏笨拙,虽然缺乏鹰鹯那样的效力,但愿能尽到葵藿向阳般的忠心。

下诏说:“你们是济世的英才,镇国的大德之人,有的在兴王之时参与创建国家,有的在继承圣业之际筹划治理,都身负重要职责,进谏的言辞恳切,请恢复延英殿奏事的制度,来伸张议政的规范。何况各朝先帝留下的美好传统,本朝的盛事,详细考察引用,实在令人赞叹。恭敬地想到五日请安,是先皇留下的典范,等百官都退下后,召四位辅臣单独晋见,和颜悦色地接待,询问治国之道,估计当时做事的意图,也是昔日延英殿奏事的延续。我有幸继承皇位,一心想要遵守,想要成就美事,两者并行不悖。五日请安,依旧照旧,平常公事,也可以随时奏闻。如果事情关乎机密,理应保密,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不限隔日,当天就可以在阁门等候,写好奏状奏闻。如果请求当面陈述,就会让所有侍臣退下,我在便殿端坐,等待聆听高明的议论,来慰藉我虚心求问的心意。我如果想见你们的时候,也会当时宣召,只要能致力于实现天下大治的实际,何必拘泥于延英殿的名称。有事足以讨论,有言足以陈述,应该以竭诚辅佐为要务,不要担忧逆耳忠言。尽力献上谋略,来弥补我的不足。”皇帝性情仁爱宽厚,不倦地听取接纳意见,曾经在朝会时对卢文纪等人说:“我在藩地的时候,人们说唐代君主垂衣拱手天下就得到治理,大概是因为对外依靠将领,对内依靠谋臣,所以垂衣拱手就能把事情办好。我继承先朝的大业,你们是先朝的旧臣,每次相见,除了奉承之事,没有一句关乎社稷大计的话来帮助我,坐视我的浅薄无知,将宗庙社稷置于何地!”卢文纪等人承认过错表示感谢,于是奏请延英殿旧例,所以有了这道诏书。

八月初七庚午,滑州节度使高允韬去世。初九壬申,任命右卫上将军王景戡为左卫上将军,任命右神武统军娄继英为右卫上将军。十六己卯,任命西上阁门使、行少府少监兼通事舍人苏继颜为司农卿,官职依旧。十八辛巳,任命暂代主持云州事务、右神武统军沙彦珣为云州节度使。邺都杀人犯陈延嗣及其母亲、妹妹、妻子等一同被斩首示众。陈延嗣父子一脉相承,和他的妹妹、妻子在各州郡诱骗他人并将其杀害,进而夺取钱财,前后被杀的有数百人,到这时事情败露而被诛杀。二十癸未,任命前潞州行军司马陈元为将作监,因为陈元擅长医术,所以有这样的任命。二十四丁亥,任命洺州团练使李彦舜为义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太原上奏,将达靼部族安置在灵丘。二十六己丑,因为以太子少保之职退休的戴思远去世而停止朝会。二十七庚寅,任命前兖州节度使杨汉章为左神武统军,任命前邢州节度使康思立为右神武统军。潞州上奏,前云州节度使安重霸去世。

九月初六己亥,任命河阳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安从进为襄州节度使;任命襄州节度使赵在礼为宋州节度使。初十癸卯,任命忠正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宋审虔为河阳节度使,掌管军事职务照旧。十六己酉,礼部贡院上奏:“进士考试请允许在夜间进行,童子科依旧上表推荐,重新设置明算道举。举人落第后,另外获取文解。五科考试用纸,不用中书省印,用本司印。”皇帝都同意了。任命宣徽南院使房暠为刑部尚书,充任枢密使;任命宣徽北院使、充任枢密副使刘延朗为宣徽南院使,充任枢密副使。二十三日丙辰,因为左仆射李愚去世而停止朝会。

冬十月初五丁卯,皇帝前往崇道宫、甘泉亭。初七己巳,任命左卫上将军李顷为左领军上将军。北面行营总管石敬瑭上奏,从代州返回镇所。初八庚午,因为晋州节度使张温去世而停止朝会。十二甲戌,皇帝前往赵延寿、张延朗的府邸。十五丁丑,任命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李专美为秘书监,充任宣徽北院使。二十八庚寅,任命左谏议大夫唐汭为左散骑常侍。

十一月初九庚子,任命左骁卫上将军郝琼为左金吾上将军,任命光禄卿王玟为太子宾客。任命徐州节度使张敬达为晋州节度使,依旧充任大同、振武、威塞、彰国等军兵马副总管。十六丁未,任命秘书少监丁济为太子詹事。二十四乙卯,任命前金州防御使马全节为沧州留后。(《通鉴》记载:刘延朗想任命马全节为绛州刺史,众人议论纷纷。皇帝听说后,任命马全节为横海留后。)渤海国派使者前来朝贡。

十二月初七戊辰,禁止使用铅钱。十一壬申,任命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充任枢密使韩昭裔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充任河中节度使。十三甲戌,任命宗正少卿李延祚以将作监之职退休。十六丁丑,已故武安军州节度使、多次追赠为太傅的刘建峰追赠太尉,这是听从湖南方面的请求。十七戊寅,太常寺上奏:“来年正月初一上辛日,在圜丘祭祀昊天上帝,依照礼仪,举行大祭祀时不举行朝会。”下诏说:“祭祀之事在天亮前,仪仗在日出后,两者并不妨碍,应该依照常年惯例接受朝贺。”二十一壬午,任命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程遂为兵部侍郎;任命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崔棁为户部侍郎;任命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和凝为工部侍郎,都依旧担任原职。二十四乙酉,任命前秘书监杨凝式为兵部侍郎。二十八己丑,任命前同州节度使冯道为司空,任命尚书右仆射刘煦为左仆射,任命太子少师卢质为右仆射,任命兵部侍郎马缟兼任国子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