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熙十八年(公元1049年)春正月甲午初一,发生日食。戊戌日,辽兴宗扣留了夏国前来祝贺新年的使者,这一举动预示着辽夏关系的紧张态势开始升级。己亥日,兴宗派遣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前往宋朝,告知辽朝即将讨伐西夏的消息,试图在外交上获取宋朝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表明辽朝在处理与西夏冲突时,注重与周边大国的沟通协调。辛丑日,兴宗审查囚犯案件,展现出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力求做到明察秋毫。丙午日,兴宗前往鸳鸯泺,这里可能是他春季常去的游猎或理政之地。丙辰日,在霸特山打猎,既体现皇家对狩猎活动的喜爱,也能借此训练军队、巡视地方。耶律义先上奏蒲奴里之战告捷,这一胜利不仅扩大了辽朝的影响力,也彰显了辽军的战斗力。
二月庚辰日,兴宗前往燕赵国王洪基的营帐探视其病情,体现出皇室内部的亲情关怀。乙酉日,耶律义先等人擒获蒲奴里酋长陶得里并献上,为辽朝除去一大隐患,稳定了边疆局势。
三月乙巳日,高昌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这显示了高昌国与辽朝保持着友好的朝贡关系,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壬子日,因为洪基病情痊愈,兴宗赦免杂犯死罪以下的罪犯,以表达喜悦之情,同时彰显皇恩浩荡。丁巳日,乌古派遣使者表示归顺,辽朝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边境局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夏四月癸酉日,兴宗任命南府宰相耶律高十为南京统军使,加强对南京地区的军事管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军事威胁。
五月甲辰日,五国酋长各自率领部众前来归附,辽朝的实力得到增强,民族融合进一步加深。庚戌日,回跋部长兀迭台紥等人前来朝见,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关系。戊午日,五国节度使耶律仙童因招降乌古叛人,被授予左监门卫上将军,这一任命是对他功绩的肯定,也激励更多将领为维护辽朝稳定而努力。
六月壬戌初一,兴宗任命韩国王萧惠为河南道行军都统,赵王萧孝友、汉王贴不为副都统,积极筹备对西夏的军事行动。乙丑日,审查囚犯案件。丙寅日,举行十二神纛礼,这是辽代重要的军事祭祀仪式,旨在祈求战争胜利、军队平安。己巳日,宋朝因为辽军讨伐西夏,派遣钱逸送来礼物,体现了宋辽之间在外交上的互动,宋朝对辽夏冲突保持着关注。庚辰日,阻卜前来进贡马、驼、珍玩,显示出对辽朝的臣服和友好。辛巳日,夏国使者前来进贡,兴宗将其扣留,辽夏关系愈发紧张。丁亥日,兴宗举行再生礼,象征着重生和祈福。
秋七月戊戌日,兴宗亲征西夏,试图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与西夏的矛盾。八月辛酉初一,兴宗率军渡河,但夏人遁逃,辽军只好返回。九月丁未日,萧惠等人被夏人击败,这一失利给辽军带来沉重打击,也使辽夏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冬十月,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率领阻卜诸军到达贺兰山,俘获李元昊的妻子及其官僚家属,还遭遇三千夏人前来交战,将其歼灭;然而乌古敌烈部都详稳萧慈氏奴、南克耶律斡里在战斗中牺牲。十二月戊寅日,庆陵的林木起火。己卯日,兴宗审查囚犯案件。有弟弟跟随兄长做强盗的情况,兄弟俩都没有子嗣,兴宗特别赦免了弟弟,体现了他在司法裁决中的人性化考量。
重熙十九年(公元1050年)春正月庚寅日,僧人惠鉴被加封为检校太尉,这表明佛教在辽朝具有一定的地位,兴宗对佛教相关事务也有所关注。庚子日,耶律敌鲁古重新被封为漆水郡王,诸将校及阻卜等部酋长各自晋升爵位,兴宗对在与西夏战争中有功的人员进行嘉奖,激励士气;同时追赠萧慈氏奴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表彰他的功绩。辛丑日,兴宗派遣使者前往夏国问罪,继续追究与西夏的冲突责任。壬寅日,兴宗前往鱼儿泺。
二月丁亥日,夏将洼普、猥货、乙灵纪等人进攻金肃城,南面林牙耶律高家奴等人将其击败。洼普受伤逃走,猥货、乙灵纪被杀,辽军在局部战斗中取得胜利,保卫了边境安全。
三月戊戌日,殿前都点检萧迭里得与夏军在三角川交战,击败夏军,再次彰显辽军的战斗力。癸卯日,兴宗命令西南招讨使萧蒲奴、北院大王宜新、林牙萧撒抹等人率军讨伐西夏,让行宫都部署别古得监督战事。甲辰日,派遣同知北院枢密使萧革在边城整军,作为声援力量,全面布局对西夏的军事行动。己酉日,兴宗驻留在息鸡淀。丙辰日,兴宗前往殿前都点检萧迭里得、驸马都尉萧胡睹的营帐探视他们的病情,体现对臣下的关怀。
夏四月丙寅日,兴宗前往鱼儿泺。壬申日,蒲卢毛朵部惕隐信笃前来进贡,维持与辽朝的朝贡关系。甲申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巩固与辽朝的友好往来。
五月己丑日,兴宗前往凉陉。癸巳日,萧蒲奴等人进入夏境,但没有与敌军相遇,便纵军俘掠后返回,此次军事行动虽未与夏军主力交战,但也对西夏边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丁酉日,夏国洼普前来投降,辽夏局势出现新的变化。己亥日,远夷拔思母部派遣使者前来进贡,辽朝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六月丙辰初一,兴宗设置倒塌岭都监,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维护边境稳定。丙寅日,兴宗拜谒庆陵,表达对先帝的缅怀之情。庚午日,前往庆州,拜谒大安殿。壬申日,兴宗下诏规定医卜屠贩、奴隶及背离父母或犯事逃亡者,不得参加进士考试,规范科举考试的人员资格,确保选拔出符合统治需求的人才。回跋、曷苏馆、蒲卢毛朵部各自派遣使者进贡马匹,体现了各部对辽朝的臣服和友好。甲戌日,宋朝派遣使者前来祝贺讨伐西夏的胜利,高丽使者也一同到达,辽朝在外交上获得一定认可,同时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辛巳日,兴宗亲临金銮殿主持殿试,选拔进士,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
秋七月壬辰日,兴宗驻留在括里蒲碗。癸巳日,兴宗任命燕赵国王洪基统领北南枢密院,赋予他重要的军事和行政权力,进一步提升洪基在朝廷中的地位。乙未日,阻卜长豁得剌的弟弟斡得来朝见,兴宗加封他为太尉后将其遣回,加强与阻卜的联系。戊戌日,审查囚犯案件。戊申日,兴宗任命左夷离毕萧唐古为北院枢密副使,完善朝廷权力架构。壬子日,兴宗在侯里吉打猎。
八月丁卯日,阻卜酋长喘只葛拔里斯前来朝见,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关系。
九月壬寅日,夏人侵犯边境,敌鲁古派遣六院军将海里将其击败,保卫了辽朝的边境安全。
冬十月庚午日,兴宗返回上京。辛未日,夏国王李谅祚的母亲派遣使者请求依旧称藩,兴宗在使者返回时,下诏让夏国另派诚信之臣到辽朝,此事需慢慢商议,辽夏关系出现缓和的迹象。壬申日,兴宗释放临潢府的役徒,减轻百姓负担,体现对民生的关怀。甲戌日,兴宗前往中会川。
十一月甲午日,阻卜酋长豁得剌派遣使者前来进贡,保持对辽朝的臣服。庚戌日,审查囚犯案件。壬子日,兴宗将南府宰相韩知白外放为武定军节度使,枢密副使杨绩为长宁军节度使,翰林学士王纲为泽州刺史,张宥为徽州刺史,知制诰周白为海北州刺史,调整官员任职,优化朝廷权力布局。
闰月乙卯日,兴宗任命汉王贴不为中京留守,加强对中京地区的管理。辛未日,兴宗任命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革为南院枢密使,南院大王耶律仁先知北院枢密使事,封宋王,进一步完善朝廷权力分配,巩固统治。
十二月丁亥日,北府宰相、赵王萧孝友出任东京留守,东京留守萧塔列葛为北府宰相,南院枢密使、潞王查葛为南院大王,通过一系列人事任命,确保朝廷和地方的稳定运行。庚戌日,韩国王萧惠徙封为魏王,退休养老。壬子日,夏国李谅祚派遣使者上表,请求依旧称臣附属,辽夏关系逐渐恢复和平。
重熙二十年(公元1051年)春正月戊戌日,兴宗驻留在混同江。
二月甲申日,兴宗派遣前北院都监萧友括等人出使夏国,索要党项叛户,试图解决边境地区的不稳定因素,维护辽朝的统治秩序。己丑日,兴宗前往苍耳泺。甲辰日,吐蕃派遣使者前来进贡,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往来,促进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月壬子初一,兴宗前往黑水。
夏五月癸丑日,萧友括等人出使夏国返回,李谅祚的母亲上表请求像党项一样暂且进献马、驼、牛、羊等物,辽夏之间就贡物等事宜进行外交沟通。己巳日,夏国派遣使者请求归还唐隆镇以及停止所建城邑,兴宗下诏答复,辽夏关系在外交层面持续互动。
六月丙戌日,兴宗下诏将所俘获的李元昊妻子及前后所俘虏的夏人,安置在苏州,合理安置战俘,避免引发社会问题。兴宗还派遣使者将讨伐西夏所获之物送给宋朝,加强与宋朝的外交互动。
秋七月,兴宗前往秋山。九月,兴宗下诏更改修订条令制度,以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需要。兴宗驻留在中会川。
冬十月己卯初一,兴宗清查诸道军籍,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掌控,为可能的军事行动做好准备。
十一月庚申日,兴宗任命惕隐都监萧谟鲁为左夷离毕,完善朝廷司法官职任命。甲子日,兴宗命令东京留守司总领户部、内省事,优化地方行政管理。丁卯日,兴宗取消中丞记录职官过犯的职责,让承旨统一负责,调整朝廷内部的管理机制。
十二月乙酉日,因为皇太后举行再生礼,兴宗宣布大赦天下,彰显皇恩,营造祥和氛围。
重熙二十一年(公元1052年)春正月辛亥日,兴宗前往混同江。
二月,兴宗前往鱼儿泺。
夏四月癸未日,兴宗任命国舅详稳萧阿剌为西北路招讨使,封西平郡王,加强对西北边境的管理和防御,应对可能的边境威胁。
六月丙子日,兴宗驻留在永安山。
秋七月甲辰初一,兴宗召来北府宰相萧塔烈葛、南府宰相汉王贴不、南院枢密使萧革、知北院枢密使事仁先等人,赐座并讨论古今治国之道,体现出兴宗对国家治理的重视,希望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戊申日,兴宗祭祀天地,表达对天地的敬畏,祈求国家平安、繁荣昌盛。己酉日,兴宗下诏让北、南枢密院每天两次奏事,加强对朝政的掌控和决策效率。壬子日,兴宗追尊太祖的祖父为简献皇帝,庙号玄祖,祖母为简献皇后;太祖的父亲为宣简皇帝,庙号德祖,母亲为宣简皇后。追封太祖伯父夷离堇岩木为蜀国王,于越释鲁为隋国王。兴宗任命燕赵国王洪基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知惕隐事,并赐诏晓谕他,赋予洪基极高的权力和地位,为其日后的统治奠定基础。癸亥日,近侍小底卢宝伪造御书,被免死,判处终身配役,以儆效尤,维护皇室权威。甲子日,兴宗前往秋山。戊辰日,兴宗拜谒庆陵,缅怀先帝。兴宗任命南院枢密使萧革为北院枢密使,封吴王,进一步加强朝廷核心权力管理。辛未日,兴宗前往庆州。壬申日,兴宗追封太祖弟弟寅底石为许国王,对皇室宗亲进行追封,完善皇室谱系。
八月戊子日,太尉乌者去世,兴宗下诏让他配享圣宗庙,表彰他的功绩。
九月乙卯日,平州进献白兔,或许被视为祥瑞之兆。己未日,兴宗拜谒怀陵。庚申日,兴宗追上嗣圣皇帝、天顺皇帝的尊谥,更改彰德皇后谥号为靖安。癸亥日,兴宗追谥齐天皇后为仁德皇后。甲子日,兴宗拜谒祖陵。兴宗增加太祖谥号为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更改贞烈皇后谥号为淳钦,恭顺皇帝谥号为章肃,皇后萧氏谥号为和敬,通过追谥等方式,强化皇室的正统性和权威性。
冬十月戊寅日,兴宗驻留在中会川。丁亥日,夏国李谅祚派遣使者请求放宽边境防备,兴宗立即派遣萧友括奉诏晓谕,辽夏关系在和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戊子日,兴宗前往显、懿二州巡视。甲午日,辽兴军节度使萧虚烈被封为郑王,南院大王、潞王查葛为南院枢密使,进封为越国王,对官员进行册封和晋升,完善朝廷权力架构。戊戌日,兴宗在南撒葛柏射虎,展现皇家的狩猎传统和英勇风采。辛丑日,兴宗拜谒乾陵,表达对先帝的缅怀。
十一月壬寅初一,兴宗增加文献皇帝谥号为文献钦义皇帝,追谥两位皇后为端顺、柔贞。再次更改世宗孝烈皇后谥号为怀节。丁未日,兴宗增加孝成皇帝谥号为孝成康靖皇帝,更改圣神宣献皇后谥号为睿智,通过不断追谥,完善皇室的历史记载和地位彰显。甲子日,兴宗驻扎在中会川。回鹘阿萨兰派遣使者进贡名马、文豹,维持与辽朝的友好往来和贸易关系。丙寅日,兴宗审查囚犯案件。
十二月戊戌日,兴宗任命北府宰相塔烈葛为南京统军使,郑王虚烈为北府宰相,契丹行宫都部署耶律义先为惕隐,调整官员任职,确保朝廷和地方的稳定运行。兴宗还释放了有服役期限的役徒,减轻百姓负担,体现对民生的关怀。
重熙二十二年(公元1053年)春正月乙巳日,兴宗前往混同江,开启新一年的行程,混同江地区在当时或许有着重要的经济、政治意义,兴宗的到访可能与巡视地方、参与渔猎等活动有关。
二月丙子日,回鹘阿萨兰被邻国侵犯,派遣使者向辽朝求援,这反映出辽朝在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邻国在困境时寻求帮助的对象。庚辰日,兴宗前往春水之地,继续他的春季活动。
三月癸亥日,李谅祚因为辽兴宗赐诏允许他投降,派遣使者前来道谢,这标志着辽夏之间的紧张局势得到了显著缓和,和平局面得以恢复。丙寅日,兴宗前往黑水泺。
夏四月戊子日,兴宗在鹤淀打猎,这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也能借此展示皇家威严,训练军队。
五月壬寅日,兴宗下诏让内地州县种植果树,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百姓收入,同时也体现了兴宗对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视。
六月壬申日,兴宗驻留在胡吕山。癸未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维持与辽朝的藩属关系和友好往来,双方通过朝贡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秋七月己酉日,阻卜大王屯秃古斯率领诸部长进献马、驼,显示出阻卜对辽朝的臣服,以及双方之间密切的朝贡关系。庚申日,兴宗前往黑岭。闰月庚午日,乌古前来进贡,进一步巩固了乌古与辽朝的联系。癸巳日,兴宗在长春州设置钱帛司,加强对当地财政经济的管理,促进商业贸易的规范发展。
九月壬辰日,夏国李谅祚派遣使者进献降表,正式表示归顺辽朝,辽夏关系进入新的阶段。甲午日,兴宗派遣南面林牙高家奴等人奉诏安抚晓谕夏国,积极推动双方关系的稳定发展。
冬十月丙申初一,发生日食。十一月辛卯日,兴宗下诏让诸职事官中按照礼仪受代以及因罪离职的人登记造册,每年向枢密院申报,这一举措有助于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和考核,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十二月丙申初一,兴宗下诏回鹘部副使由契丹人担任,这一任命旨在加强辽朝对回鹘部的控制和管理,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庚子日,因为应圣节,兴宗特赦徒刑以下的罪犯,彰显皇恩,在节日期间营造祥和的氛围。壬子日,兴宗对大臣说:“我与宋主约为兄弟,友好相处多年,想要见到他的画像,可以告知宋朝来使。”这一请求体现了兴宗对宋辽关系的重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友好。
重熙二十三年(公元1054年)春正月己巳日,兴宗前往混同江。癸酉日,在双子淀打猎,享受狩猎的乐趣,同时也能巡视地方,了解民情。戊子日,夏国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维持与辽朝的朝贡关系。壬辰日,兴宗前往春水。甲午日,在盘直坡打猎,继续他的春季活动。
三月丁亥日,兴宗前往皇太弟重元的营帐,兄弟之间的走动有助于增进皇室内部的感情和沟通。
夏四月癸卯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保持与辽朝的友好往来。癸丑日,兴宗在合只忽里打猎。
五月己巳日,李谅祚请求进献马、驼,兴宗下诏让他每年进贡,进一步明确了夏国与辽朝的朝贡关系和义务。庚寅日,兴宗驻留在永安山。壬辰日,夏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
六月丙申日,兴宗前往庆州。乙亥日,拜谒庆陵,表达对先帝的缅怀之情。壬寅日,高丽王徽请求为他的儿子封官,兴宗下诏加封其为检校太尉,这一举措有助于维护与高丽的友好关系,加强双方的政治联系。辛亥日,吐蕃派遣使者前来进贡,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秋七月己巳日,夏国李谅祚派遣使者前来求婚,这一请求体现了夏国对辽朝的重视,也为辽夏关系的进一步巩固提供了契机。甲戌日,兴宗前往秋山。己卯日,兴宗下诏八房族可以戴巾帻,这可能是对八房族的一种特殊待遇,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九月庚寅日,兴宗打猎时遇到三只老虎,放犬将其捕获,展现出兴宗的英勇和皇家的威严。
冬十月丁酉日,兴宗驻留在中京。戊戌日,兴宗前往新建的秘书监,关注文化教育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辛丑日,兴宗在祖庙举行祭祀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对传统的传承。癸丑日,因为开泰寺铸造银佛像,兴宗特赦在京的囚犯,这一举措体现了兴宗对佛教的尊崇,同时也彰显皇恩。丙辰日,李谅祚派遣使者进献誓表,进一步表明夏国对辽朝的忠诚和臣服。
十一月乙丑日,阻卜部长前来进贡,维持对辽朝的臣服关系。壬申日,兴宗率领群臣为皇太后献上尊号为仁慈圣善钦孝广德安静贞纯懿和宽厚崇觉仪天皇太后,然后宣布大赦天下。朝廷内外官员根据情况晋升品级,这一举措既表达了对皇太后的尊崇,也激励了官员们为国家效力。癸未日,兴宗审查囚犯案件。甲申日,群臣为兴宗献上尊号为钦天奉道佑世兴历武定文成圣神仁孝皇帝,册立皇后萧氏为贞懿慈和文惠孝敬广爱崇圣皇后,进一步巩固了兴宗的统治地位和皇室的权威。
十二月丙申日,兴宗前往中会川。
重熙二十四年(公元1055年)春正月癸亥日,兴宗前往混同江。戊辰日,兴宗朝见皇太后,恪守孝道。辛巳日,宋朝派遣使者前来祝贺,还赠送了驯象,宋辽之间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
二月己丑初一,兴宗召集宋朝使者钓鱼、赋诗,通过这种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宋辽之间的友好氛围。癸巳日,兴宗前往长春河。甲寅日,夏国派遣使者前来祝贺。
三月癸亥日,皇太弟重元生子,兴宗特赦行在以及长春、镇北二州徒刑以下的罪犯,表达喜悦之情,同时彰显皇恩。
夏五月,兴宗驻留在南崖。
秋七月壬午日,兴宗前往秋山。驻扎在南崖之北峪时,兴宗身体不适。八月丁亥日,兴宗病情加重,他召来燕赵国王洪基,告知他治国的要点。戊子日,兴宗宣布大赦天下,放走五坊中的鹰鹘,焚烧钓鱼的器具,这一系列举动或许是他在临终前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告别,也体现出他希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展现出仁慈和放下。己丑日,兴宗在行宫驾崩,享年四十岁。他留下遗诏让燕赵国王洪基继承皇位。清宁元年十月庚子日,兴宗被尊谥为神圣孝章皇帝,庙号兴宗。
赞曰:兴宗即位时,已经十六岁了,他没有先尊奉嫡母而是尊奉自己的生母,导致生母临朝专政,滥杀无辜,他又不能以礼劝谏,使得齐天皇后死于弑逆,有损王者的孝道,实在可惜!在大行皇帝圣宗停灵期间,他饮酒、博弈、击鞠,这些行为多次被记载在简册之中。然而他拜谒先帝遗像时悲痛哀伤,接受宋朝吊唁时身着丧服,行为举止仿佛出自两人之手。为何会这样呢?至于他被富弼的话所感动,从而重申与南宋的友好关系,允许李谅祚的结盟请求,停止与西夏的战争,使得边境安宁,国内政治得以修整,他亲自策试进士,大力修订条令制度,下至士庶百姓,都能陈述对国家有利的建议,可见他求治的志向十分迫切。在那个时候,他身边的大臣,却未曾听闻举荐一位贤才,进谏一件事,想要达到古代帝王的风范,怎么可能实现呢?尽管如此,自圣宗以下,兴宗也算得上是一位贤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