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卷一百八十四·辽恭宗本纪(下)

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正月辛巳日,党项的小斛禄派人邀请天祚皇帝驾临他的领地。戊子日,天祚皇帝前往天德,路过沙漠时,金兵突然到来。天祚皇帝只得徒步逃跑,近侍进献珠帽,他拒绝了,后来乘坐张仁贵的马才得以逃脱,抵达天德。己丑日,遇到下雪天气,天祚皇帝没有御寒的器具,有个术者进献了貂裘和帽子。途中断了粮食,术者又进献了珝和枣。天祚皇帝想要休息时,术者就跪坐着,让天祚皇帝倚靠着他打个盹。术者等人只能啃食冰雪来充饥。他们经过天德,到了夜晚,打算在百姓家中借宿,便谎称是侦察骑兵。那家人知道了他们的真实身份后,就叩住马首,跪着痛哭,还偷偷让他们在家中留宿。住了几天后,天祚皇帝嘉奖这家人的忠诚,遥授其为节度使,接着便前往党项。天祚皇帝任命小斛禄为西南面招讨使,总领军事事务,还对小斛禄的儿子以及各位校尉分别赐予不同等级的爵位和赏赐。二月,天祚皇帝走到应州新城东六十里的地方时,被金人完颜娄室等人抓获。八月癸卯日,天祚皇帝被押解到金国。丙午日,他被降封为海滨王,后来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在位二十四年。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二月,又改封他为豫王。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天祚皇帝被安葬在广宁府闾阳县乾陵旁边。

耶律淳,世人称他建立的政权为北辽。耶律淳小字涅里,是兴宗的第四孙,为南京留守、宋魏王和鲁斡的儿子。清宁初年,太后抚养他长大。成年后,耶律淳十分爱好文学。昭怀太子获罪后,皇帝曾想立耶律淳为继承人。皇帝因为耶律白斯不与耶律淳交好而发怒,把耶律淳调出京城,任彰圣等军节度使。天祚皇帝即位后,耶律淳进封为郑王。乾统二年(公元1102年),加封为越王。乾统六年(公元1106年),被任命为南府宰相。耶律淳首先提议制定南北两府的礼仪制度,皇帝很高兴,将他改封为魏王。他的父亲和鲁斡去世后,耶律淳就承袭父亲的职位,留守南京。他冬夏两季入朝觐见,所受的恩宠在诸王中位居首位。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朝廷东征,都监章奴渡过鸭子河后,与耶律淳的儿子阿撒等三百多人逃了回来。章奴先派敌里等人把废立皇帝的计划报告给耶律淳,耶律淳斩杀了敌里,并将其首级献给朝廷,因此进封为秦晋国王,被任命为都元帅,皇帝赐予他金券,免除他行汉人的叩拜礼,并且在提到他时不直呼其名。耶律淳被允许自行挑选将士,于是他招募了燕、云两地的精兵。军队东进到锦州时,队长武朝彦发动叛乱,劫持耶律淳,耶律淳躲藏起来才得以幸免,后来他收服了武朝彦并将其诛杀。恰逢金兵到来,耶律淳聚集兵力在阿里轸斗交战,战败后,他收拢了数千名逃散的士兵继续抵御金兵。耶律淳入朝后,皇帝赦免了他的罪过,并下诏在南京刻石记载他的功绩。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天祚皇帝逃入夹山,奚王回离保、林牙耶律大石等人援引唐朝灵武旧事,商议想要拥立耶律淳为帝。耶律淳起初并不答应,他的属官们劝说道:“主上流亡在外,中原局势混乱,如果不拥立大王您,百姓该归向何处呢?您应该仔细考虑这件事。”于是耶律淳即位。百官为他上尊号为天锡皇帝,将保大二年改为建福元年,实行大赦。这一年录取了进士李宝信等十九人,耶律淳还遥降天祚皇帝为湘阴王。燕、云、平、上京、中京、辽西六路归耶律淳统治,沙漠以北、南北路两都招讨府以及各个蕃族部落等仍隶属天祚皇帝。从这时起,辽国一分为二。耶律淳封他的妻子普贤女为德妃,任命回离保主持北院枢密使事务,军事方面的事情全部委托给耶律大石。他又派使者通报宋朝,免除每年的岁币,并与宋朝结好。宋朝发兵问罪,却被耶律淳的军队击败。不久后,耶律淳派使者向金国上表,请求成为金国的附庸。事情还没有最终决定,耶律淳就因病去世了,享年六十岁。百官为他上伪谥为孝章皇帝,庙号宣宗,将他安葬在燕西香山永安陵。耶律淳留下遗命,遥立秦王耶律定为帝以保存社稷,尊德妃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将建福元年改为德兴元年,这一年录取了进士李球等一百零八人。当时宋朝军队前来进攻,北辽军队将其击败,因此人心大为欢悦,军队的势力日益振作。宰相李纯等人暗中接纳宋朝军队,当地居民作为内应,把守城门的人被杀了很多。第二天,宋军攻打内东门,北辽的卫兵奋力作战,宋军大败,纷纷翻墙逃跑,死者众多,尸体相互枕藉。北辽曾五次向金国上表,请求立秦王为帝,金国没有答应。随后金兵大批到来,德妃逃奔天德军,去见天祚皇帝。天祚皇帝十分愤怒,诛杀了德妃,将耶律淳降为庶人,并除去他的皇室属籍。

耶律雅里是天祚皇帝的第二子,字撒鸾。七岁时,天祚皇帝想立他为皇太子,还另外设置了禁卫保护他,并封他为梁王。保大三年(公元1123年),金兵包围青冢寨,耶律雅里当时在军中。太保特母哥带着他出逃,从小路行进到阴山。听说天祚皇帝战败后前往云内,耶律雅里疾驰赶去。当时跟随耶律雅里的有一千多人,人数比跟随天祚皇帝的还多。天祚皇帝担心特母哥会生变故,想诛杀他,责备他不能保全各位王爷,还准备审讯他。天祚皇帝拿着剑召来耶律雅里问道:“特母哥教了你什么?”耶律雅里回答说:“没有说什么别的话。”天祚皇帝这才释放了特母哥。后来天祚皇帝渡河逃奔西夏,队帅耶律敌列等人劫持耶律雅里向北逃走。到了沙岭时,看到有蛇横在道路上爬过,懂得占卜的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三天后,群臣共同拥立耶律雅里为主。耶律雅里于是即位,改年号为神历,命令士人和百姓进献对国家有利的建议。耶律雅里生性宽大,厌恶诛杀之事。抓到逃跑的人,也只是鞭打一顿而已。有主动回来归附的人,就授予他们官职。他还对身边的人说:“想要归附的就来,不想归附的就离开,何必用威逼的手段呢?”耶律雅里常常取来唐朝的《贞观政要》以及林牙资忠所作的《治国诗》,让侍从读给他听。乌古部节度使糺哲、迭烈部统军挞不也、都监突里不等各自率领部众前来归附。从这以后,各个部落相继前来。然而耶律雅里逐渐变得荒废懈怠,喜欢击鞠这种娱乐活动。特母哥恳切地劝谏他,他才不再外出游玩。耶律雅里任命耶律敌烈为枢密使,特母哥为副枢密使。耶律敌列弹劾西北路招讨使萧糺里蛊惑人心,有不臣之心,于是萧糺里和他的儿子麻涅都被诛杀。耶律雅里任命遥设为招讨使,遥设与各个部落交战,多次战败,被处以杖刑并免去官职。对于跟随他出行而疲惫困乏的人,耶律雅里总是给予救济。直长保德劝谏说:“如今国家空虚,如果像这样赏赐,将来用什么来供给呢?”耶律雅里生气地说:“以前在福山打猎时,你就诬陷猎官,现在又说这样的话。如果没有各个部落的支持,我又能依靠什么呢?”没有采纳保德的建议。当初,耶律雅里命令群牧运送盐泺仓的粮食,但是百姓偷取了粮食,众人商议要登记百姓的财产来赔偿。耶律雅里于是亲自定下赔偿标准:每偷一车粮食,赔偿一只羊;偷三车赔偿一头牛;偷五车赔偿一匹马;偷八车赔偿一峰骆驼。身边的人说:“现在一只羊换两斗粟米都换不到,却要赔偿一车粮食的损失!”耶律雅里说:“百姓有了,我也就有了。如果让他们全部赔偿,百姓怎么能承受呢?”后来耶律雅里在查剌山打猎,一天就射中了四十只黄羊,二十一只狼,结果因此染病,去世了,年仅三十岁。

耶律大石,世人称他建立的政权为西辽。大石字重德,是太祖的八代孙。他通晓辽国和汉族的文字,擅长骑马射箭,在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考中进士,被提拔为翰林应奉,不久后又升任承旨。辽国把翰林称为林牙,所以人们称他为大石林牙。耶律大石曾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金兵日益逼近,天祚皇帝流亡在外,耶律大石与诸位大臣拥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耶律淳去世后,又拥立他的妻子萧德妃为太后,让她守卫燕地。等到金兵到来,萧德妃去投奔天祚皇帝。天祚皇帝愤怒地诛杀了萧德妃,并责备耶律大石说:“我还在世,你怎么敢拥立耶律淳为帝?”耶律大石回答说:“陛下您拥有全国的力量,却不能抵御一次敌人,还放弃国家远远地逃走,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就算拥立十个耶律淳,他们都是太祖的子孙,难道不比向别人乞求活命强吗?”天祚皇帝无言以对,赐给耶律大石酒食,赦免了他的罪过。

耶律大石心里感到不安,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领二百名铁骑在夜里逃走。向北行进三天后,路过黑水,见到了白达达详稳床古儿。床古儿进献了四百匹马,二十峰骆驼,以及若干只羊。耶律大石继续向西到达可敦城,驻扎在北庭都护府,会合了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以及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糺而毕十八部的王众,他晓谕众人说:“我们的祖宗艰难创业,历经九代君主,历时二百年。金国原本是我们的臣属,却逼迫我们的国家,残害我们的百姓,屠杀我们的州邑,使得我们的天祚皇帝流亡在外,我日夜痛心疾首。如今我仗义向西而行,想要借助各个蕃部的力量,翦除我们的仇敌,恢复我们的疆土,你们众人中也有同情我们国家,担忧我们的社稷,想要一起拯救君父,帮助百姓脱离苦难的人吗?”于是得到了一万多精兵,耶律大石设置官吏,建立排甲制度,准备好兵器装备。

第二年(公元1123年)二月甲午日,耶律大石用青牛白马祭祀天地和祖宗,整顿军队后向西进发。他先给回鹘王毕勒哥送去书信说:“从前我的太祖皇帝北征时,路过卜古罕城,就派使者到甘州,下诏给你的祖先乌母主说:‘你想念故国吗,我就为你恢复它;你不能返回故国吗,我就占有它。我拥有它就如同你拥有它一样。’你的祖先当即上表感谢,认为迁徙到这里已经有十多代了,军民都安于故土,不愿再迁移回去了。这说明我们与你们国家的友好关系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我将要向西到达大食,借道你们国家,希望你们不要产生怀疑。”毕勒哥收到书信后,立即把耶律大石迎接到官邸,大摆宴席款待了三天。耶律大石临行时,毕勒哥又进献了六百匹马,一百峰骆驼,三千只羊,还愿意把子孙作为人质,成为耶律大石的附庸,并把他送到境外。耶律大石的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敢于抵抗的就战胜他们,愿意投降的就安抚他们。军队行进了上万里路,有几个国家前来归附,获得的骆驼、马、牛、羊以及财物等,数不胜数。军队的势力日益强盛,士气也一天比一天高昂。

耶律大石的军队抵达寻思干时,西域各个国家聚集了十万兵力,号称忽儿珊,前来迎战。两军相距大约二里左右。耶律大石告谕将士们说:“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谋略,我们进攻他们的话,他们首尾无法相互救援,我们的军队必定会胜利。”于是他派遣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人率领二千五百名士兵攻打敌军的右翼;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人率领二千五百名士兵攻打敌军的左翼;自己则亲自率领部众攻打敌军的中军。三支军队一同进发,忽儿珊的军队大败,战场上尸体横陈达数十里之远。耶律大石的军队在寻思干驻扎了共九十天,回回国王前来投降,并进贡了地方特产。

耶律大石又向西到达起儿漫,文武百官拥立耶律大石为皇帝,在甲辰年(公元1124年)二月五日,耶律大石即位,当时他三十八岁,号称葛儿罕。又加上汉人的尊号为天佑皇帝,改年号为延庆。追谥祖父为嗣元皇帝,祖母为宣义皇后,册封元妃萧氏为昭德皇后。耶律大石于是对百官说:“我和你们行走了三万里,跋涉过沙漠,日夜都辛苦操劳。仰赖祖宗的福佑,以及你们的努力,我才得以登上皇位。你们的祖父和父亲也应该得到体恤的恩典,一同享受尊荣。”于是对萧斡里剌等四十九人的祖父分别赐予不同等级的封爵。

延庆三年(公元1126年),耶律大石班师东归,骑马行进了二十天,找到了一块好地方,于是建立都城,命名为虎思斡耳朵,将延庆年号改为康国元年。三月,任命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敌剌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剌阿不任副元帅,茶赤剌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领七万骑兵东征。他们用青牛白马祭祀上天,树立旗帜向众人发誓说:“我们大辽从太祖、太宗时期,历经艰难才成就帝业,后来的继位君主沉溺于享乐而没有节制,不体恤国家政事,导致盗贼纷纷兴起,天下土崩瓦解。我率领你们众人,远到北方大漠,期望恢复大业,让国家得以中兴并光耀于世。这里不是我和你们世代居住的地方。”耶律大石又再三命令元帅萧斡里剌说:“如今你前去,要做到赏罚分明,与士卒同甘共苦,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安营扎寨,估量着敌人的情况进军,不要自取祸败。”军队行进了一万多里却没有什么收获,牛马大多死亡,于是收兵返回。耶律大石说:“上天不顺应我们的意愿,这是命运啊!”康国十年(公元1133年)耶律大石去世,在位二十年,庙号德宗。

耶律大石的儿子夷列年纪尚小,耶律大石留下遗命让皇后暂时执掌国政。皇后名叫塔不烟,号称感天皇后,临朝称制,改年号为咸清,在位七年,之后儿子夷列即位,改年号为绍兴。登记十八岁以上的百姓,共得到八万四千五百户。夷列在位十三年后去世,庙号仁宗。

夷列的儿子年幼,他留下遗诏让妹妹普速完暂时执掌国政,普速完临朝称制,改年号为崇福,号称承天太后。后来普速完与驸马萧朵鲁不的弟弟朴古只沙里私通,把驸马调出京城封为东平王,还罗织罪名杀害了他。驸马的父亲斡里剌率兵包围了她的宫殿,射杀了普速完和朴古只沙里。普速完在位十四年。

仁宗的次子直鲁古即位,改年号为天禧,在位三十四年。当时他在秋天外出打猎,乃蛮王屈出律埋伏了八千士兵将他擒获,从而占据了皇位。屈出律于是沿袭辽国的衣冠制度,尊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早晚问候他们的起居,一直侍奉到他们去世。直鲁古死后,西辽就此灭亡。

耶律淳在天祚皇帝在位的时候,先后受封于大国为王,受到赐予金券的殊荣,朝拜时不用直呼其名,当时所受的恩宠待遇,没有谁能和他相比。当天祚皇帝流亡在外时,耶律淳以都元帅的身份留守南京,难道他就不能振奋大义来激励燕地的百姓和各位大臣,兴起勤王的军队,向东抵御金国并迎接天祚皇帝吗?然而他却自己夺取了皇位,这就是篡位啊。更何况他还忍心降天祚皇帝的位分呢?耶律大石既然尊耶律淳为皇帝,又承认天祚皇帝的正统地位,后来又回到天祚皇帝身边。天祚皇帝用大义来责备他,于是他自立为王然后离去。幸好凭借着祖宗的余威和遗留的智慧,在万里之外建立国号。虽然是寡母幼子相继继承皇位,延续了将近九十年,也可以说是很不容易了。然而耶律淳、耶律雅里和耶律大石的称帝,都在天祚皇帝在位的时候。已经有了君主却又另立君主,这样做可以吗?诸葛武侯为汉献帝发丧,然后才拥立先主刘备为皇帝,这和他们的情况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把这些事记载下来作为警戒。

赞语说:辽国兴起于北方荒野之地,军队强盛,擂鼓行军于境外,席卷河朔地区,扶植后晋、后汉政权,是多么的雄壮啊!太祖、太宗凭借着历经百战的威势,治理新建立的国家,英明的谋略和深远的智慧,可以说是非常卓越的。即使像世宗这样才能中等的君主,以及穆宗这样残暴的君主,接连遭遇弑君叛逆之事,国家的根基却没有动摇。这大概是因为祖宗的威严命令仍然足以震慑他们的国人。圣宗以来,在国内整治政治,在国外开拓疆土,随后又巩固与邻国的友好关系,使得四境安宁。维持二百多年的基业,是有其根源的。到了天祚皇帝的时候,已经处于国运衰微之际,又违背众人的期望,崇信奸邪小人,自己损害了国家的根本,使得臣下离心离德。金兵一旦聚集而来,内部的祸难首先发作,废立君主的谋划,背叛逃亡的迹象,相继如同蜂群般出现。逐渐导致国家土崩瓦解,无法再支撑下去,实在是很悲哀啊!耶律氏和萧氏,世代互为甥舅,情义上休戚与共,萧奉先却心怀私心损害公义,首先引发灾祸,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天祚皇帝陷入困境时,才醒悟到萧奉先误了自己,这不是太晚了吗?耶律淳、耶律雅里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的人。耶律大石勉强延续了辽国的命脉,相比之下他比前两者要好一些,但又能维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