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当我们回溯人类历史的时候,人和疾病的关系是一个无法逾越而不谈的话题。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代,疾病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深远影响,而且将继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近些年来,东亚的“非典”(SARS)和禽流感等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医疗史学研究者普遍认为以疫病为主轴,对人类遭遇众多问题之一的疫病史进行再考察,可以促进对我们生活史的多元化解释,也可以为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研究等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003年前后,中国SARS流行,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当初病因不明,预防治疗未能及时而有效,因此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很大的骚乱和恐慌。当时,笔者正在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笔者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及学习都受到了影响。我们原来都在学校食堂就餐,但SARS流行时,很多学生都买了专用饭盒,在食堂打完饭后就回宿舍去吃,人群集中的食堂已经成为一个让大家不安和心慌的是非之地。当时,大家已将戴口罩当作家常便饭。当时南京并非流行之地,学校也未停课或放假,但研究生课程中,有从北京出差回来的老师会主动暂时停课一周,观察期过后无事再继续上课。也有老师不以为意,从外地出差回来就直接上课,然而有学生因担心潜伏期而不来上课,当然也有可能是以此为借口而逃课。总之,当时社会氛围可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笔者深深体会到流行病给我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作为历史学系的学生,当时就在思考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流行病呢?疫病流行时,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对于疫病流行及政府的应对措施,民众有什么反应呢?疫病对于历史变化有哪些影响呢?当时各种这样的疑惑涌现在笔者头脑中。笔者认为应该将历史和现实有机衔接起来,一方面在研究历史的同时,要关照现实;另一方面也要放眼当下,回眸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因此,笔者以此为契机将硕士论文题目定为《1940年代浙江省鼠疫的流行与国民政府的应对政策》。2005年,笔者硕士毕业后,因机缘巧合,特别是在导师陈红民教授的鼎力帮助下,有机会赴日本岛根县立大学,跟随贵志俊彦教授(后荣升到神奈川大学,现任京都大学东南亚地域研究所教授)、井上治教授和李晓东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当时贵志老师正在做关于伪满电影的研究,基于我对疫病史的兴趣,贵志老师经过各种考虑,开始引导我做关于伪满医疗卫生史的研究。在贵志老师的帮助和引介下,我有幸认识了日本青山学院饭岛涉教授,并在日语基础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懵懵懂懂地开始阅读饭岛教授的论著。笔者开始对饭岛教授以医疗卫生为切入口,探讨殖民主义、殖民地社会的政治权力之争、社会变迁等视角非常感兴趣,并逐步意识到殖民医疗卫生是研究殖民地社会实际面相的一个有效工具,殖民医疗卫生问题和帝国主义国民国家等问题之间有难以抽离的关系。伪满洲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独立政权,但众所周知,它实为日本的傀儡政权,带有殖民地的明显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伪满时期东北地区医疗卫生置于殖民医疗卫生体系下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