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三集)
- 侯甬坚
- 667字
- 2025-04-28 11:12:36
理论探索
迎接地球和谐时代的到来[1]
摘要:本文试图在人类惯常的思考方式——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之间建立连贯性认识,以切入农业、工业和公元2000年以来三个时代的内容,集中就每一时态里的时代特征、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展开近乎白描式的书写,以此来探求人类世概念的内涵、厚待人类的地球生态系统的路径。人类世Ⅰ—Ⅲ分别为农业时代(农业起源至1769年)、工业时代(1769—2000年)、地球和谐时代(2000年至今后),有史以来面对自然界的人类活动,已充分体现了人类智能、社会体能所拥有的所有力量。人类及其创造与地球生态系统早已是密不可分,且长期兼具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多种角色,人类只有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和工业手段,整个社会才会迎来地球的和谐时代。
关键词:人类世Ⅰ—Ⅲ;地球和谐时代;地球生态系统;历史认知
公元2000年,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和他的学术伙伴——生态学家尤金·斯托莫尔,在《全球变化通讯》第41期上联名发表《Anthropocene》一文[2],这个题目汉译过来就是“人类世”三个字。作者认为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对地球气候、地质和生态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地质因素,需要使用“人类世”一词来区别于工业革命前的全新世(Holocene)。参见表1。
表1 第四纪年表/ka B.P.(距今1000年)

作者对此深表认同,是因为人类的概念及其内容最为符合全新世概念的本意,而克鲁岑在地质年代表上加入的新认识,则将人类影响自然界的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按其本意,Anthropocene的书写是确定在“世(-cene)”的级别上,如果译为“人类纪”的话,意味着对人类因素作用的估价比克鲁岑还要高(列为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中的第三级),对此,本文将试作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