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领导赏识,独立办公室!
- 四合院:怼人就有黑科技
- 财源滚滚兔兔头
- 2225字
- 2025-04-12 22:27:38
很快,夜幕降临。
轧钢厂的小会议室被临时改成了餐厅,铺上了干净的桌布,摆上了从厂招待所紧急调来的最好的餐具。
虽然傻柱“临阵脱逃”,但在老马亲自监督和几位副厨的努力下,一桌丰盛且色香味俱佳的晚宴还是准时摆了上来。
没有名贵的山珍海味,但都是精心烹制的家常硬菜:
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干烧大黄鱼色泽金红、鲜嫩味美,还有清炒时蔬、菌菇老鸭汤等等,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王领导居中而坐,左手边是周平教授,右手边,赫然就是今天的主角——林晨。
杨厂长和李书记则坐在下手相陪。
气氛热烈而融洽。
王领导显然心情极佳,他端起面前的酒杯,笑容满面地对林晨说:“林晨同志,今天,你可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啊!
说实话,来之前,我虽然有所期待,但万万没想到,你能拿出如此成熟、如此先进的彩色电视技术方案!
这不仅仅是一项发明,它代表着我们国家在电子信息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和潜力!”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林晨,语气郑重:
“我代表相关部门,也代表千千万万期待看到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彩色电视机的老百姓,向你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林晨连忙站起身,端起酒杯,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和激动:
“首长,您过奖了!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没有国家提供的学习机会,没有厂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没有前辈们打下的工业基础,我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感谢,又将功劳归于集体和国家,显得不卑不亢,格局宏大。
王领导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你能有这份觉悟,很好!年轻人有才华,更要有胸襟,有格局!看到你,我就看到了我们国家科技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周平教授也接过话头,他显然还没从之前的震撼中完全平复下来,端着酒杯,看向林晨的眼神充满了欣赏和一种前辈对晚辈的期许:
“林晨同志,你的技术方案,特别是关于显像管自会聚技术和信号解码电路的设计,思路之巧妙,完成度之高,简直是……匪夷所思!
我可以说,这套技术,我们至少可以领先国外同类产品好几年!后续的研发和生产,有任何技术上的问题,你随时可以来找我,我们研究所,会全力配合!”
“谢谢周教授!以后肯定少不了要向您请教!”林晨诚恳地说道。
杨厂长和李书记更是抓住机会表态:
“首长,周教授,林晨同志,请放心!我们红星轧钢厂,一定全力以赴!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砸锅卖铁,也要把这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建起来!早日让全国人民看上咱们自己的彩电!”
“对!我们一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项目保驾护航!”
王领导听着众人的话,脸上笑容更盛。他再次举杯:
“好!有决心,有技术,有人才,有我们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相信,这个项目,一定能成!而且要尽快成!
来,为了我们国家自己的彩色电视机事业,为了我们更加美好的明天,大家共同干一杯!”
“干杯!”
……
送走了王领导和周平教授一行人,杨厂长和李书记激动得脸膛发红,拉着林晨的手,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话:
“林晨同志,辛苦了!”
“厂里一定全力配合!”
“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林晨微笑着一一应下,心里却琢磨着:
“嗯,怼人点数暂时是够用了,不过四合院那帮禽兽肯定不会消停,得时刻准备着。
这彩电生产线,可不是光靠图纸就能变出来的,关键设备还得从系统商城里兑换。看来,攒点数大业,任重而道远啊。”
应付完热情的厂领导,林晨婉拒了杨厂长派车送他回家的提议,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消失在夜色之中。轧钢厂的喧嚣与荣耀,暂时被他抛在身后。
翌日清晨。
林晨刚到厂里,就被杨厂长的秘书请到了厂部。
“林晨同志,这边请。”秘书态度恭敬,甚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
推开一扇崭新的木门,里面是一间向阳的独立办公室。面积不大,大概十来个平方,但收拾得窗明几净。
一张厚实的木制办公桌摆在窗前,旁边还有一个铁皮文件柜,桌上放着崭新的搪瓷茶缸和一摞稿纸、几支铅笔。
“林晨同志,这是厂里特意为您安排的办公室。”杨厂长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笑容满面,“条件简陋了点,您先将就着用。以后项目正式启动,咱们再盖新的科研楼!”
“杨厂长,您太客气了,这已经非常好了!”林晨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谢谢厂领导的关心。”
“应该的,应该的!”杨厂长搓着手,“您安心工作,需要什么尽管跟我说!技术科、设备科那边,我都打好招呼了,全力配合你!”
送走杨厂长,林晨关上门,打量着这间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虽然简陋,但这意味着他拥有了独立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
他走到桌前坐下,深吸一口气。没有急着立刻开始画图,而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调出系统资料库里关于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详细信息。
从显像管的制造、荫罩的精密加工,到高频头、中放电路、扫描电路等各个功能模块的生产工艺,再到整机组装、调试、老化测试……
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涉及到的工序之繁复,设备之精密,远超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啧,这可真是个大工程。”
幸好,林晨有系统。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当工厂下班的汽笛声响起时,林晨才从工作中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子。桌上已经堆起了一小叠写满字的稿纸。
“万里长征第一步,先从画大饼开始。”林晨自嘲地笑了笑,将稿纸仔细整理好,锁进文件柜。
收拾好东西,锁上办公室的门,林晨骑上自行车,汇入了下班的人潮。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前方,是灯火逐渐亮起的城市,也是那个充满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却又不得不回去面对的四合院。
轧钢厂的技术骨干林工,和四合院的普通住户林晨,两个身份即将再次切换。
他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里闪过一丝玩味:“不知道今天院里那几位,又准备整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