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做媒

历史上,《猪八戒逛星城》小说发表于1980年,小人书在1984年。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故事不是发表在期刊上,1980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了一套儿童科学文艺丛书,《猪八戒逛星城》只是其中一篇。

丛书远比期刊慢热,直到原著获得1980年-1982年度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有了热度后,由同一家出版社改编成小人书,时间就到了84年。

陆成渝想加快速度就要在期刊发表,选择什么刊物呢?

他想到了《儿童时代》。

《儿童时代》是顶尖少儿月刊,1950年创刊,受到许多大人物和知名人士关心,1978年复刊,发行量直线上升,80年代达到 120万册。

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动画片《大闹天宫》导演万籁鸣先生还专门为《儿童时代》画过封面,流传度极广。

今年距离《儿童时代》复刊没多久,对少儿故事的约稿需求大,可以试一试。

还有一点,《儿童时代》在上海,上海是连环画最活跃的地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以那边的市场灵敏度,只要故事质量好,会很快改编成小人书。

陆成渝提笔写了一封投稿信,托过路火车转给姐姐陆兰新,再由她从首都邮寄到上海,可谓争分夺秒。

做完这些,他转身去魏师傅家喝酒。

这时的铁路大院十分热闹,一群女孩在路灯下跳皮筯,两个负责撑皮筯的已经把皮筯套到了脖子处,跳的那位还能用脚勾着上下翻飞,小辫儿快活的舞动,这是高手。

还有一群男孩在院门口滚铁环,玩家用一根带折钩的铁丝推动铁环,后面大呼小叫跟着助威,铁环一路翻山越岭而不倒,也是个高手。

陆成渝冲着铁环高手大吼一声:“你是核桃还是板栗,你爹在吗?”

铁环高手吓的手一抖,铁环倒了,气的大叫:“我是核桃!你怎么才来,我爹让我喊你!”

这个叫核桃的正是魏旺进的儿子,陆成渝问:“你就这样子找我的?”

魏核桃理直气壮的说:“我只打算玩一趟,谁知道铁环不倒!”

陆成渝气笑了,独自走到院门一侧,这里有一个小小代销点,上门做客总不能空手。

等他从代销点出来,怀里抱着两个玻璃水果罐头,一瓶糖水苹果,八毛,一瓶糖水梨,一块,还有一小纸袋的果丹皮、杂糖果。

陆成渝走到院子中间,正遇上一个女人在公用水池旁边洗头发,她叫吴娟,小站一枝花,售票员兼广播员,工作相当清闲。

陆成渝扫了一眼,吴娟儿弯着腰,长发湿漉,身材丰满,从侧面看,胸脯鼓鼓,相当骇人。

吴娟没看到他,头发往后甩出一溜水珠,胸脯跟着弹跳,便拎着搪瓷脸盆匆匆回屋。

大院极有生活气息,几乎家家户户搭着鸡窝,常住户还会用砖围出一个小院,自成一统。

陆成渝来到一个小院,一个半大姑娘听到动静来到门口:“陆大哥,来了?”

这是魏师傅的大女儿,魏春桃,十五六岁,一边上学一边在铁路食堂打杂。

没等陆成渝回答,魏核桃挤在他边上冲进家,大叫:“爹,我把人叫来了!”后面还跟着三个男孩,如同一排小耗子回窝。

魏旺进师傅有一个响亮的外号:魏能生。因为他真的很能生,一口气生了五个孩子,只用了三胎!

先是大女儿魏春桃,接着多年没有动静,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第二胎得了一对双胞胎,第三胎又是双胞胎,全是男孩。

大女儿出生于早熟桃子挂果的季节,取名春桃,接下来一对男孩生在9月,取名核桃、栗板,最后一对同样是9月,取名山楂、葡萄,全是山货。

陆成渝跟着耗子们进了屋,还没等刚把手里的东西放下,耗子们已经热情的争抢起来。

魏旺进大吼一声:“别动!”

耗子们纷纷抓了一把果丹皮、杂糖,遇到猫似的躲起来。

陆成渝打量屋子,魏旺进作为积年老板道,工资不差,养着这么一大家子也吃力,家里处处透着窘迫,墙头的年画都有好些年头了,熏的发黑。

年画还是60年代产物,名叫《不叫鸡儿祸害粮》,画的是一个身着大红衣裳蓝裤儿的女孩儿,挥舞着柳枝驱赶一对大号公母鸡,柳枝上方还有一对蝴蝶飞舞。女孩身后是一片黄澄澄稻子,插着木牌:大队丰产田。

公鸡母鸡画的相当传神,极具夸张喜庆色彩,这是一张相当有名的年画。上图。

陆成渝有将年画揭下来收藏的冲动,这年头随便什么拿到后世都能卖出高价。

这时,炕上小方桌已经摆上热腾腾的菜,一盆羊肉炖胡萝卜,一盘红焖鱼段,一盘香椿拌豆腐。

魏旺进拿出一瓶白酒:“你还年轻,少喝烈酒,咱们喝菊花白!”

菊花白酒据说是清廷秘方流入民间,用菊花等20多种药材酿成,度数不算高,以其工艺来说,价格要高于普通粮食酒,起码三五块,不是小数目。

陆成渝心里咯噔一下,这顿伙食赶上过年了,宴无好宴,魏师傅起了歹心!

他上炕坐定,看看围成一圈眨巴眼的耗子们,说:“孩子们一块吃吧。”

魏旺进想了想:“春桃,你坐下吃。”大女儿在小站食堂打杂,算是同事。

老魏拿碗分出一块鱼段、一些胡萝卜,打发耗子们去别处吃。

陆成渝暗暗点头,别看魏师傅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却是更宠大女儿。

他想尝尝菊花白喝了到底会不会菊花白,给师傅和自己倒满,拿着杯子敬了师傅一下,入口绵软,有明显的甜味,接着一股子药香慢慢溢出。

等魏旺进动手吃菜,他也跟着夹了一筷子香椿拌豆腐,山区天热的慢,还可以吃一口新鲜的香椿,豆腐还加了少量香油,喷香!

老魏说:“好吃吧,这是永宁豆腐。”

永宁豆腐是延庆县特产,清朝年间还是贡品,青龙桥站就在延庆县,近水楼台吃了一口香的。

老魏又说:“尝尝羊肉,张家口过来的。”

张家口的羊肉很有名,京张铁路就是通往张家口,沿线铁路工人难免来回倒腾些土产,只要是自用或者送亲友就没人管,如果有人弄险低买高卖,抓到就是投机倒把。

从张家口倒腾羊肉肯定是冬天,这是魏家风干贮存下来的羊排,份量很少,骨头切的细碎,黑红的肉丝都化到汤里了。

陆成渝没忍心夹肉,尝了一块胡萝卜,美滴很!

魏旺进重点推出红焖鱼段,得意道:“这是我在青龙桥下面抓的,难得逮到一条大的!”

小站位于青龙桥村,传说该村原名董村,夹在两山之间被山涧隔开,一次山洪冲来一块青石横跨山涧,村民以青石筑桥,取名“青龙桥”,村名也随之改了。

这条山涧没有名字,魏旺进闲时的爱好是去抓鱼。

陆成渝尝了一口,鱼嫩酱香,黑了天了!

陆成渝该尝的都尝了,心情忐忑起来,等着魏师傅放大招。

老魏却是没正文儿,一口一口劝着酒,聊着小站往事。

酒过一半,魏春桃下桌了,她从头到尾只啃窝头,胡萝卜吃了两块,豆腐尝了一筷子,鱼段动都没动。

陆成渝叹气,难怪老魏宠着她,真懂事。

魏春桃溜到隔壁屋子,陆成渝的位置正好能看到。

就见她取了一块糖果剥开放入嘴里,开心的笑了,然后又把红通通的塑料糖纸细心抚平,从角落取出一叠放在一块,似乎全是糖纸之类。

这年头没什么娱乐,女孩普遍喜欢收集糖纸,贴在眼上望出去,单调的世界变得花花绿绿。

陆成渝突然走神了,魏春桃收集糖纸的画面似乎在放光芒,一股似曾相似的熟悉感,仿佛在前世见过!

他有些心惊肉跳,这不是魏家摆鸿门宴的问题了,涉及到穿越玄学!

但又不对,前世的社会发展程度,谁还收集糖纸啊?

陆成渝心头打鼓,魏旺进却是会心一笑,小声问:“看上了?”

陆成渝一个机灵,找个大六岁的朱姐姐还可以,找个小六岁的童养媳就吓人了,他终于明白魏旺进为什么拿出过年的架式,这是馋自己的身子!

“师傅,结婚法在咱们这没普及?”

“不就是十八周岁吗?处个两年正好扯证。”

陆成渝闷了一口菊花白,嘴唇有些发白:“可我年纪小哇,三十岁前都小!”

魏旺进听出他的意思,遗憾道:“我家的地可肥,一胎就是两个带把的,连着两胎,你真不考虑?”

陆成渝默然摇头,春桃太小,何况珠玉在前呐。

魏旺进退而求其次:“你在城里认识不少朋友吧,帮着寻摸寻摸?”

陆成渝想了想,他认识的未婚男青年不少,下乡插队就有一大把,过往的经历太过刻骨,返城的那一刻心态彻底变化,彼此反而不太愿意来往了。

至于以前的初中同学,隔的时间就久了。

魏旺进看他不说话,叹了口气:“我家里那位是农村户口,孩子们也是农村户口,总要跳出来啊。”

此时的户籍制度是随母亲,老魏媳妇是农村人,孩子也只能跟着。“农转非”是困扰无数工人家庭的头等大事。

陆成渝明白他的意思,劝道:“嫁人也转不了吧,还是要给孩子们在城市找个工作。”

“太难了,我不想让春桃在地里呆一辈子,嫁到城里是个好出路,你在返城知青里帮叔找找?”

现今城里一大批待业青年,找工作难,找媳妇更难,有很多人会找农村媳妇,陆成渝想了想:“行吧,我打听打听。”

他自己和朱姐姐都还没有着落,反倒做上媒了。他不愿意干这种事,婚姻也是玄学,做媒太容易好心办坏事。

陆成渝回到宿舍还在想,为什么魏春桃叠糖纸的画面让自己如此触动?莫非是前世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