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战争外挂,找到一条突围的路
- 抗战:我有800个心眼!
- 爱吃麦香包
- 2030字
- 2025-04-27 00:13:28
李勇看着弟兄们兴奋的样子,心中的一块大石也终于落了地。他走到张峰面前,大手用力拍了拍张峰的肩膀,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张峰兄弟!”李勇的声音有些嘶哑,却充满了力量,“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的计策,我们现在……恐怕已经……”
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如果没有张峰的坚持和那个看似冒险的伏击计划,他们最好的结果,恐怕也是在绝望中冲出去,然后被日军的机枪扫倒。
“是你救了我们所有人的命!”李勇郑重地说道,“从现在起,你就是我们这支队伍的……嗯……军师!对,军师!我们都听你的!”
旁边的石头、二狗等人也纷纷附和,
“对!听张兄弟的!”
“张兄弟脑子好使!比咱们这些只知道往前冲的大老粗强多了!”
“是啊,刚才那一下,真他娘的绝了!”
面对众人的称赞和信任,张峰心中也有些激动,但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他们仍然身处险境。
“李排长,各位兄弟,言重了。”张峰谦虚地摆了摆手,
“这都是大家齐心协力、英勇作战的结果。没有大家的勇气和拼死一搏,再好的计策也没用。”
他顿了顿,看向洞外,神色重新变得严肃起来,
“我们虽然缴获了一些武器弹药,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但鬼子的包围圈还在,山顶主阵地那边,枪声也一直没停。”
“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突围,或者和外面的友军取得联系。”
提到突围,刚刚还兴奋不已的战士们又沉默了下来。
缴获的武器虽然提振了士气,但对比外面日军一个中队的兵力,他们这点人手和火力,依然是杯水车薪。
李勇也皱起了眉头,“突围……谈何容易。鬼子把这几条下山的路都封锁了,硬冲肯定不行。”
张峰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溶洞一角,找了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了眼睛。
他在干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带着一丝好奇和期待。他们已经下意识地将这个年轻的、来历不明的战友,当成了主心骨。
张峰并没有理会周围的目光,他正在集中精神,沉浸在脑海中那幅神奇的“心眼洞察”地图里。
刚才的伏击战,不仅验证了“心眼”在侦察和定位上的巨大作用,更让他对这个能力有了新的理解。
他发现,地图上那些代表敌人的猩红色光点,并非完全一样。
大部分光点是普通的暗红色,就像刚才那支巡逻小队。
但还有一些光点,颜色明显更深,甚至接近深邃的暗红,而且光点更大,边缘还带着一种特殊的闪烁标记!
这些颜色更深、更大的光点,无一例外,都位于日军包围圈的关键位置,或者火力输出最猛烈的区域。
比如,在山坳侧翼高地上,那两个持续不断喷吐火舌,压制着山顶守军的重机枪阵地,
在张峰的“心眼”地图里,就呈现出两个极其显眼的、深红色的大光点!
而在日军包围圈后方,一个看起来像是临时指挥部的地方,也有几个深红色的光点聚集在那里,
其中一个光点的亮度甚至超过了重机枪阵地,旁边似乎还有一个代表通讯设备的特殊标记。
“颜色深浅……代表了威胁程度和火力强度?”张峰心中豁然开朗,
“光点大小……可能代表了人员或装备的集中程度?特殊标记……则是代表了特定单位,比如重火力点、指挥部、电台?”
这个发现让张峰的心脏再次加速跳动起来!
如果他的猜测是真的,那么“心眼洞察”就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全图透视”,
而是一个能够初步分析战场态势、识别高价值目标的“战场信息分析系统”!
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可以更精准地判断敌人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指挥体系,甚至可能找到敌人防御的薄弱环节!
他可以避开敌人的重火力打击范围,选择最安全的路线进行渗透或突围。
他可以准确指出敌人的指挥官或者关键火力点,进行“斩首”行动或者精确打击!
这简直就是……战争外挂!
张峰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开始仔细研究脑海中的地图。
他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包围圈上,那些深浅不一、大小各异的红点,
在他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敌人标记,而变成了一个个蕴含着丰富信息的战术符号。
日军的包围圈看似严密,但在“心眼”的洞察下,其兵力分布的不均衡性开始显现出来。
主力部队集中在正面和侧翼高地,对山坳顶部进行强攻。
而后方和某些相对次要的山脊通道,兵力则相对薄弱,只有一些小股巡逻队和固定哨点。
而且,他还注意到,在距离他们溶洞大约一公里半的西南方向,有一片区域的红点密度最低,而且没有深红色的重火力光点存在!
那里似乎是一条被日军忽略或者认为不重要的山间小路。
“或许……突围的机会,就在那里?”。
他睁开眼睛,目光满是希冀。
他知道,接下来的行动,将更加危险,但也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够逃出生天的机会,但是有了这样的外挂,为什么不能反戈一击呢!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李勇和所有战士,沉声说道,“李排长,弟兄们,我想……我可能找到了一条突围的路!如果我们还想再次溃逃的话。”
……
狭窄山道上的黄土,染红得触目惊心。
十几具穿着土黄色军装的尸体以扭曲的姿态散落在地上。
空气中血腥味和硝烟刺鼻气味,与潮湿的草木气息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味道。
一名身材中等、佩戴着尉官军衔的日军军官,正站在狼藉的战场中央,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他腰间挂着一把擦得锃亮的佐官刀,此刻紧握着刀柄的手背上青筋暴起。他的目光扫过地上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