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囿与重构:古典文献研究新观念与方法探索
- 李锐
- 977字
- 2025-04-28 19:45:12
总序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1912年称北京高师史地部,1928年单独设系,1952年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历史系并入,1980年成立史学研究所,2006年历史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组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8年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等部分师资并入历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是国内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学科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积淀厚重,特色显著,名家辈出,师资雄厚。现有考古学、中国史和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是国内同类学科中最早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资格的单位之一;其中中国史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位居A+学科前列;拥有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教育部等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等研究平台;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近代文化史、中西历史及文明比较等研究享誉学界。
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廿年的历程中,经过以陈垣、白寿彝和刘家和等为代表的多代学人辛勤耕耘,历史学科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中国通史》《何兹全文集》《古代中国与世界》《南明史》《清代理学史》《1927—1950年中英两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较量与争论》等一大批优秀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等奖励,产生了极大学术和社会反响。
为推动文化繁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历史学研究,提升学科建设和研究水平,历史学院特组织“京师史学文库”学术文丛,集中展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以飨学林。“京师史学文库”分为考古学、中国史和世界史三个子系列。
本文丛取名“京师史学文库”。按:《尔雅》中注:“京:大也”;“师,众也”。在先秦典籍中,“京师”又用来指周天子居住的都城。《春秋·桓公九年》:“纪季姜归于京师。”《春秋公羊传》的解释是:“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北京师范大学源于京师大学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肩负着国家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之重任。取名京师,既是简称,也希望学科同仁齐心协力,弘学术之大道,惠社会之大众,成京师之大者。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京师史学文库”编委会
2023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