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利安·巴恩斯新历史小说叙事艺术
- 赵胜杰
- 1105字
- 2025-04-28 19:55:45
导论
国内外以巴恩斯新历史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中,研究视角日益多样化,相关评论也多种多样。首先,虽然评论家们常常聚焦于巴恩斯新历史小说中的后现代先锋形式实验(如戏仿、杂糅、互文性等特征),但却没有对其后现代历史小说叙事风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尤其缺乏对《亚瑟与乔治》中细致入微的写实叙事的关注。因此,目前尚未有全面呈现巴恩斯新历史小说叙事艺术发展变化的研究成果面世。其次,尽管巴恩斯后现代历史小说表现出多元主题,如爱情、死亡、艺术、历史、真实和回忆等,可是,他对历史所展开的文学思考却成为贯穿其中的显著性问题。虽然主流评论界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例如,柏柏里奇(Christine Berberich)认为,巴恩斯发表于千禧年之前的新历史小说转变了人们的传统历史观,新千年之后的巴恩斯式的后现代历史小说《亚瑟与乔治》再次改变了人们对于过去与现在之关系的认识,但主流评论界尚未对其小说中的历史意识进行整体性观照和探讨(关于这一研究现状,下文将会详尽展开阐述)。另外,尽管已有博士学位论文从历史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政治的角度探究了巴恩斯的后现代历史观或历史哲学及其文学展现方式,诸如:互文性、解构式的写作策略以及戏仿,但却不能使读者详尽、全面地把握巴恩斯后现代历史叙事美学实验的多样杂糅与多元变化的特性;而且,由于该文主要聚焦于巴恩斯小说中的后现代历史哲学,所以,忽视了巴恩斯的历史观对后现代主义历史极端相对论的超越。由此可见,已有研究在剖析巴恩斯新历史小说中的美学实验和历史主题方面均不够彻底和全面,仍不能使读者全面明晰地把握其小说文本内部意义生成机制与历史哲思之间的内在关联。针对上述诸多问题和不足,本书将选择巴恩斯后现代历史小说中的叙事艺术和历史主题作为研究对象。
本书将采用形式和主题相结合的研究框架,重点分析巴恩斯早、中、后期新历史小说中的叙事艺术,同时致力于挖掘作者不同阶段历史主题的发展变化,以探究历史展现形式和历史主题两者之间的互为结构和影响关联。关于巴恩斯后现代历史小说叙事艺术,本书主要借鉴叙事学理论,深入剖析巴恩斯多样杂糅、多元变化的形式实验,力图呈现一幅巴恩斯美学实验特征的全景图。除主要聚焦文本内部叙事外,本书将结合外部研究的方法,以更加全面地考察巴恩斯新历史小说文本的成因与特点。本书认为,巴恩斯精湛、多变的后现代叙事实验不仅仅是纯粹审美建构的产物,而是更多地作为他揭示和批判外部社会现实问题的文学意指工具。
导论首先扼要呈现巴恩斯的生平与创作生涯,力求全面展现对其创作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继而聚焦关于巴恩斯小说美学特征与历史主题的已有研究成果及现状,以廓清本书的研究背景,最后将阐明本书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