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向精准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
- 何健等
- 1892字
- 2025-04-29 20:13:13
序言三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宏大而系统的战略布局。从“国家/市场/社会”三分法构架看,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愈向基层,社会治理的维度愈显重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明确“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当下中国正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无论是“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新体系,还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能够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抑或是“优化社会治理层级功能”,在中央、市域、基层三个特殊层级共同发力,体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百花齐放”。
作为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主城核心区的建制街镇——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街道(前身是九龙镇),正经历着经济、城市、社会的深度转型。近年来,我们从基层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一方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落地九龙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元共治、社区善治”深入推进,我们在五级党建、网格治理、九龙社工、物业红哨、业主自治、自助式物管、自治金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创新、有突破的基层实践成果、物化成果、经验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眼于“一体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强化制度机制完善。基层政府工作者经常处于纷繁芜杂的问题情境中,随着党和国家强调从管理思维转换为治理思维,我们的工作思维也逐渐发生了变革:普遍性出现的问题,需要从制度上找原因,“求规范”;反复性出现的问题,需要从机制上找原因,“促改革”。正是基于此,通过近几年努力,从我们的实践情况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九龙辖区基层社会治理较好形成了强力的政府主导机制、精细的网格推进机制、专业的多元参与机制、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灵敏的危机驱动机制、区块的共建共享机制、补位的居民议事机制、创新的文明实践机制(因选材所限,后两个内容本书涉及较少)。我们认为,以上很多方面,是具有复制和推广价值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结识何健老师,共同谈及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问题。大家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九龙辖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具有典型性和创新性。承蒙何博士厚爱,带领专业团队,以原九龙镇(现九龙街道)的基层治理实践为例,赴辖区驻地蹲点、调查研究、实证分析。一方面,以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另一方面,欲从实然表象中得出应然逻辑。而这,亦正是我们基层工作者所期望的。
本书所呈现的,都是在九龙辖区实证调研的精华,描述的是以九龙人为底色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故事,凝聚着课题组的心血和汗水,谨此代表20万九龙人诚表感谢!
在此,我还想表达的是:第一,基层社会治理大多数发生在小微领域,事务琐碎、多样多变,“变通”“模糊”“相对合理”是基层治理的常见形态。一定程度上讲,基层可能不足以支撑起高度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模式。但是,这不应成为制约我们“求规范”“促改革”的理由。自上而下的“规范管理”要求和上下结合的“权变治理”需要,可以更加契合。第二,治理的基本机制是服务机制、协调机制、回应机制。不管是为组织成员服务,还是以协调的方式制定公共政策,或是对民众的主张做出迅速的反应,在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今天,都会有更新更高的要求。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脱贫攻坚,成效在于精准。由此,以精准治理为导向,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本书中,何博士以“精准治理”命名,我想,亦是期待各位同仁共同发力,更好地讲述“中国之治”的基层故事,把论文写到“更精准服务民众”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
书稿付梓之际,邀我作序,实不敢当、诚惶诚恐。表达以上观点,诸多不妥,盼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九龙街道(九龙镇)的社会治理实践,仅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百花园中的一小朵。我们所提供给课题组的事实案例和资料数据,也许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的实践形态亦是在西南城市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我们的工作实践还有诸多不足。“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我们的这些举措也不一定完全适合不同行政生态环境的实践。若有以偏概全、甚至挂一漏万之处,祈请谅解。
站在当下,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溯源。实践上的前行,可以为理论上的发展培土加肥、增添养料。我们将始终以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想、包容的心态,继续做好当下这一步!
蒋立强
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街道党工委书记谨识于重庆盘龙新城
2021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