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引言

中国共产党是以理想信念立身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在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具有独特和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1]。在党的创立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2],理想排在第一位。“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之中,“理想”一词出现了14次,“信念”一词出现了13次,二者均属于高频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理想信念的特殊地位。

共产党员必须永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这既是党章和党内法规的明确规定,也是共产党员立德立功立言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防止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也要警惕漠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共产党员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其内在依据是什么?方法机制是什么?百余年党史中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积累了哪些有益的经验?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有哪些创新做法和新的成效?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能够抓住事物根本的、彻底的理论研究。当然,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是一个具有实践品格的理论课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开展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理想信念是具有鲜明中国共产党特色的话语和概念。根据刘建军教授的研究,理想和信念虽然具有内在联系,但在党的话语体系中原本是两个不同概念,改革开放以来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并提连用、逐步融合,“理想信念”概念由此形成。“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成为核心性概念,有利于我们对理想信念的研究和宣传教育。”[5]理想信念虽然是中国特色的话语和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想信念问题有重要论述,特别是列宁党的建设理论,如先锋队理论、思想灌输理论、铁的纪律理论等,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想信念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都有重要论述,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想信念建设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理论。尤为重要的是,习近平和党中央强调,党的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6],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做法,变“虚”为“实”,把理想信念建设贯穿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为推动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领导人对理想信念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本书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是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研究的传统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研究成果明显增多,这与习近平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原创性的论述日渐丰富有关,也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有关。不过,从研究成果的实际情况来看,宣传性研究成果居多,学术性研究成果相对不足;以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为旨趣的著作居多,有深度的学术著作仍然偏少。我们甚至有一种感觉,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学术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实践发展和实践要求。概言之,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虽然是一个传统议题,但仍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也有学术拓展的空间。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学术研究,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突出特点。

一是跨学科性。从学科归属来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一般归属于党的建设研究范畴(兼具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属性)。不过,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研究是跨学科、融合性的,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等学科直接相关,还涉及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涉及这么多学科,既表明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本身的复杂性,也说明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学术研究的复杂性、多元性。

二是特殊性。这是针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而言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研究对象是党员干部,研究内容是与理想信念建设相关的诸多问题。党员干部是“关键少数”,责任重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有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的“执政骨干”,掌握着实际权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诸多挑战和诱惑,把控不好,很可能导致其思想行为出现变异;党员干部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在不同地区和行业工作,所处环境千差万别,情况也有不少差异,而且处在变化之中。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内在的政治信仰和思想观念,虽然可以从其外在行为来观察和判断,但内隐性始终是其基本特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状况如何,比较难以直观判断,通过有效可行的研究防范和技术手段才有可能获得真实的资料。无论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党员干部,还是作为研究内容的理想信念,都有其特殊性,这既表明了研究的价值所在,同时也表明了研究的难度所在。概言之,只有把握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展研究,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和结论。

三是现实针对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作为党的建设研究的重要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具价值和意义。现实针对性意味着研究者要秉持为党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既要总结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成功的历史经验,也要直面存在的问题;既要分析理想信念建设的核心议题,也不能回避社会矛盾和现实的敏感问题,不能回避关涉党的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既要有文献研究,也要采用问卷、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获取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研究”的最终成果。根据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研究议题的特点和要求,本书对研究方案作了精心规划,力求在研究中贯彻“四个结合”。

一是理论和实践、实证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和依据,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力图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内在关系、形成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理论阐释上有所突破,建构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理论基础。同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对实证资料进行细致解读。比如,课题组针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现状设计问卷,对广东省1500名党员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498份,有效问卷1430份,获取了第一手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这些第一手资料数据,课题组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现实状况有了重要分析基础和判断依据,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卷表明,新时代广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员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较为坚定,但也存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认知不平衡、自信程度有落差等问题。因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现状较之实施调查的2017年已有较大变化,调查报告不再收入本书。

二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结合。本书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百年历程和经验进行了细致梳理,对新时代党的理想信念建设的创新做法和成效进行了深入总结,通过实证研究,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征程上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提出了路径和方案。

三是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既是党的建设中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宏观问题,也是直接关涉党员干部个体的微观问题。本书总体上以宏观分析为主,梳理分析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理论基础、历史演进、未来路径等宏观问题,同时也注重对党员干部个体理想信念形成演变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微观分析,从宏观看过程、经验和大势,从微观看机制、问题和对策。

四是不同学科理论资源相结合。综合运用中共党史党建学、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力图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提出有启发意义的理论观点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从内涵特征、内在关系、内在机制、话语表达以及党员干部属性特征等方面,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进行理论阐释。第二章全面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第三章分析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重点。第四章论述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理论支撑、情感基础、话语方式和实践要求,说明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核心要素。第五章诠释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资源要素、制度安排和社会环境,说明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条件保障。结语进一步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政党。2021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强调:“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自己认为坚定就坚定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而且这种考验是长期的,很多时候也是严酷的,是要终其一生的。”习近平还告诫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甚至背叛初衷肯定会出大问题”[7]。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期待,本书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分析,既能深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也能助益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建设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