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紫女青兰

闻言,赵傒笑了起来道:

“这是自然,本君也没有打算很快离开,大王尽管慢慢考虑,只是弓弩和马匹一事,还希望大王尽快决定。“

“渭阳君先去休息吧,容本王与诸位臣子好好商量。”

韩王安接着道,只是话语之间难免是一分的憋屈。

赵傒也不在意,更不关心韩王究竟是怎么想的,他离开了韩王官。

韩王宫。

在赵傒离开之后,韩王原本挺直的脊背不由的弯了下来,倚靠在王座之上。

“国事多艰,众位爱卿都想一想吧。”

闻言,丞相张开地道:

“秦国势大,诸国现在有些不合,此事若能平息,对于韩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只是这其中条款却一定是要改一改,如太子入秦为质之事万万不可答应。“

此时,连素来和张开地不对付的姬无夜也出列,道:

“相邦大人说的很有道理,十万弓弩对于我韩国来说,只是兵戈营收少一段时间,予秦国十万弓弩也无妨。”

“但太子质秦之事却是不行,这涉及韩国国本,不容商榷。”

现在的太子韩云,也算是个人物,也能够平衡张开地和姬无夜为首两方势力的利益,所以让他入秦都不符合两人的利益。

韩安王端坐于丹墀之上,但见阶下素来势同水火的姬无夜与张开地竟异口同声,心下暗忖,满朝朱紫恐皆存此议。

他遂轻抚玉圭,目光扫过垂拱殿内诸臣,缓声道:

“相邦,渭阳君所求弓弩器械可允其全数,至于战马之事与太子赴秦为质二事,且效郑伯克段之法,虚与委蛇。大秦既遣使斡旋,料尚有转圜余地。“

言至此,韩安王略作停顿,殿中铜漏滴答之声清晰可闻。

他复以指节轻叩御案,补充道:“相邦还须多费心力,设法使赵傒另换条件,若能免后二者,弓弩之利多给些,亦未尝不可。“

“老臣谨遵王命。“

张开地躬身回道。

随后,韩安王忽又正色道:

“今者秦军列阵洧水之畔,如豺狼窥伺,尔等切莫效宋襄之仁。边关将士缺饷日久,着少府即日调拨粟米十万石、钱二十万缗,星夜驰援边境大营。“

此言既出,满朝文武皆俯首称诺,金玉之音回荡于九楹殿宇。

然而,大将军姬无夜虽随众行礼,其虎目之中暗藏精芒。

当听闻“钱二十万缗“时,右手不自觉地摩挲腰间错金犀甲,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冷笑。

殿外日影西斜,将蟠龙柱的影子拉得老长,恰似利刃横亘在御阶丹陛之间。

…………

在新郑城的另一侧,夜幕低垂,华灯初上,赵傒返回了永宁坊的府邸。

府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一片忙碌的景象。

赵傒踏入府门,便命赤霄剑与铁鹰锐士戍守府邸。

他们领命后,迅速在府门两侧布置,如铜墙铁壁般守护着府邸的安全。

而赵傒则携着冯悦怡及假充侍婢的青鸠,径直往紫兰轩行去。

冯悦怡身着一袭轻纱长裙,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如同一朵盛开的莲花,清新而动人。

青鸠则低眉顺眼,紧紧跟在冯悦怡身后,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警惕,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三人行走在新郑的夜色中,街道两旁的灯火映照在他们的身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

紫兰轩位于新郑城的繁华地段,其歌舞乃是新郑之首,粉黛成群,寻常王孙携艳入内亦属常事。

门前掌灯侍者早已见惯了这样的场景,他们面带微笑,恭敬地迎接着每一位客人。

当赵傒三人踏入紫兰轩时,掌灯侍者只是微微一愣,随即恢复了常态,只作寻常礼数迎迓。

此时,二楼曲槛之畔,恰有位锦衣郎君凭栏而立。

他身姿挺拔,眉目如画,身着一袭玄色儒袍,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风流倜傥。

他手握一把折扇,轻轻摇曳,目光盯着赵傒三人,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目睹赵傒三人入内,他忽而浅笑出声:

“今日倒稀奇,竟有贵客携姝丽同游紫兰轩?”

声音清朗,带着一丝调侃的意味,回荡在整个紫兰轩的大堂之中。

闻此谑语,赵傒抬首望去,只见楼头儒生负手而立,微微俯视着他们。

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玩味,仿佛在欣赏一场有趣的戏码。

冯悦怡亦随之仰首凝望,她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此时,紫兰轩主紫女已蹙眉不悦,她立刻来到大堂,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众人。

她心知当众狎戏大秦封君,恐生叵测之变。

紫女虽是紫兰轩的主人,但在这新郑城中,她也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她慌忙裣衽上前,面带歉意地说道:

“君上息怒,韩公子不知尊驾在此,多有冒犯。”

“韩公子?”

赵傒剑眉微挑,目光如刀般扫向紫女。

紫女见赵傒面色不善,心中更是慌乱,她连忙解释道:

“此位乃韩国九公子韩非,素喜寄兴风月,不知君上驾临,故出此言。”

面对大秦封君,紫女可不敢有丝毫怠慢。

紫兰轩不仅是寻欢作乐的场所,更是各方势力获取情报的重要之地。

像紫兰轩这种高端寻欢的勾栏之地,乃是优质的情报获取之地,所以紫女背后肯定有着诸多势力的支持。

各方势力资助这种机构以后,能够定时从其中获取一定的情报,算是互利共赢。

而这紫兰轩,背后也有秦国黑冰台一部分资金支持,所以紫女自然能够认出赵傒。

此时,赵傒面色不变,徐徐而言,道:

“无碍,青兰姑娘,本君闻听贵地有女名弄玉,鼓琴之技冠绝当世,烦请宣她前来献艺。“

语罢,复转视线至韩非身畔,淡然启唇,道:

“韩非公子可愿与本君一叙?“

在紫女提醒以后,韩非立刻明了赵傒的身份,以及长安君之事。

听闻相邀之语,当即拱手作揖,道:

“能得君上相邀,实乃非三生有幸。”

待得紫女安排妥当二楼雅室,赵傒与韩非相对而坐,冯悦怡则是饶有兴趣地观察着周围。

雅室内,案几横陈,茶烟袅袅,赵傒率先开口道:

“韩非公子可知,因长安君遇刺之事,本君今日见韩王时,在朝堂上向韩王提了什么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