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里长把头
- 趋吉避凶,从山民苟成末法仙官
- 番茄排骨饭
- 2542字
- 2025-04-16 16:35:08
晓日初升,晨风柔和。
一股腥臊味从北屋门口涌出来,压住了院子里的破败穷酸味。
没有大料去味,白水煮出来的野猪肉味道实在是难以恭维。
好在,夏安一夜无眠,总算是吃上了肉。
不过,只有一头走了大运才碰上的野猪,总有吃完的一天。
以后怎么办?
天知道,夏安也知道。
自打他昨夜将这两条野猪后腿留下时,心中就已经做好了打算。
加入猎帮,进山打猎!
夏安如今不是普通的穿越者,他是有系统的穿越者。
若还守着门前的几亩地,那才是在等死。
四百里长青岭,其中凶险无数,自己又能洞悉吉凶。
如此天造地设,若不能进山,岂不是白白浪费?
想好了计划。
夏安把野猪皮糊在窗户上,将破洞的窗纸堵得严严实实,提着一条后腿出了门。
……
村正西头。
发须花白的老里长推开木门,给沉闷的院子吐旧气,纳新风。
刚踉踉跄跄搬来挡门石,抵在门板上,就看着打门前拐角走来一人。
来人面堂黝黑,手中好似提着一柄大斧,端的像极拦路劫财的强人。
见此凶人,老里长赶忙就要闭门,唯恐遭了害。
夏安见要被拒之门外,连忙清了清被烟熏火燎的嗓子。
“李老!”
听有人唤自己,老里长才颤颤巍巍上前几步,细细看上一眼。
这人虽来势汹汹,身子骨倒是瘦削,不似虎背熊腰的强人。
这身青色长衫?
“可是夏家的娃娃?”
夏安听老里长认出自己,赶上前几步,将后腿往门内一放,先作一揖。
在记忆中,这李老里长年轻时也是个读书人,礼数马虎不得。
老里长看清了夏安,这脸上的黝黑是沾了锅底灰。
他连忙拉着夏安进屋来,打来一铜盆清水,让夏安先洗把脸。
夏安脸上的浮灰洗去,棱角分明,英气十足的面庞再度清晰起来。
尤其是一双星眸,在吃了肉之后变得更为明亮。
夏安将想要加入猎帮的打算讲给老里长听。
里长听完,饱经风霜的脸上泛起笑意。
“老头子我早就讲过了嘛。”
“在这山沟沟,地里读不出饭吃。”
“如今你能想开,最好不过了。”
“你放心,咱西坡村的户籍都是民户,老头子我也不会单让你成猎户。”
夏安与老里长算得上是忘年交。
当前身逞强被村民当成傻子时,也只能和这李老聊上两句。
诸如“君子之风”,“知礼之士”什么的。
正如老里长所言,西坡村全村都是民户。
但凡事怕个万一,万一真成了猎户籍,那练武的路不知要长多少。
此番,夏安只为保证万万不会出意外。
李老一言既出,夏安便不会从正经的民籍沦落杂籍,也就没了后顾之忧。
郑重一拜,夏安便带着里长给的香料,离了里长的院子。
……
回家后,夏安取了另一条后腿,便向着村东头走去。
要进猎帮,四下奔波一趟是少不了的。
此时正值中午,最东边的一户人家的烟囱已冒起炊烟。
夏安从一处小路走上缓坡,便看见这户人家的院子。
说是院子,也是只用枯枝插在地上,围起来一块空地,再将其中的草除尽。
院中支起来几个架子,晾晒着已经鞣制好的毛皮。
一个妇人正站在一个水缸前,探着身子摆弄缸中的生皮。
夏安提着野猪后腿,便进了院子,对着妇人打声招呼。
“婶子!”
那妇人闻言转身,用手背摆开额前碎发,露出黝黑的圆脸。
“哎呦,小夏啊,这是?”
妇人的目光停留在夏安手中的猪腿上,神情有些困惑。
夏安见状,连忙上前两步,将猪腿放在一旁的生皮上。
“婶子,这是给你的!”
妇人脸上的神情由疑惑转为欢欣,先是擦了擦手,又连忙摆手讲道。
“哎呦,小夏侄子,三娃子带回来一条了,俺咋好意思再收啊!”
“不得招人笑话啊!”
夏安答道。
“三娃带回来的是他应得的,我送的该是我的心意,两码事。”
“那个,婶子,赵叔在家吗?”
妇人闻言,脸上笑意更甚,眉眼嘴角凝起细纹。
她将手中的活计放下,一只手轻易将猪腿拾起来,提溜着转了两圈,频频点头。
“老赵啊,在屋里头。”
“老赵!”
妇人高声呼喊,屋里却没人回应。
“哎呦,这个老赵!大侄,你进屋,他就在屋里头。”
“等会儿别急着走啊,一块吃炖肉,三娃子烧了半天的火呢!”
夏安答应一声。
“听婶子的,婶子的手艺肯定比我自己瞎做的好吃不知多少!”
妇人闻言,神色一黯,似是想起了眼前的男娃还没吃过娘亲做的饭。
等夏安进了屋子,她连忙回了厨房。
“三娃子,别烧了,多拿个碗。”
“小夏来了,拾掇拾掇开饭了。”
房间内,赵坤披着一件单衣,坐在一张旧椅上,正手拿小刀,削着箭杆。
看夏安进门,赵坤轻咳两声,对着箭杆吹了两口气,轻轻说道。
“坐吧。”
赵坤手掌攥住箭杆,上下撺掇两下权当抛光。
凑到眼前比量一番,确认笔直后就停了手。
“找我啥事?”
夏安见赵坤如此直接,也就没了拐弯抹角旁敲侧击的打算。
“赵叔,我想进猎帮。”
赵坤拍去手掌上的碎屑,用粗厚的手掌摩挲着浓密胡须,若有所思。
“我听三娃子说了,野猪是你猎到的,这山那么大,又不是猎帮独占的。”
“你也不是没点本事,咋就想进猎帮呢?”
夏安思忖片刻,明白了赵坤的意思。
看起来,赵坤对夏安进猎帮的想法颇为抵触,可这抵触也不无道理。
这完全是前身的“功劳”,老是喜欢说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如今赵坤心有顾虑,理所应当。
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谁能保证这个小秀才今天想进猎帮,不是一时兴起呢?
万一明天又反悔,白白折损他这个猎帮把头的颜面。
“赵叔,正因为长青岭广大,我这才想进猎帮。”
“猎到这头野猪是运气,运气这种事,一天有两天无,算不得本事。”
“吃完就得挨饿,比不上进猎帮,能有各位叔伯领着。”
夏安没说什么假大空,只是将实情讲出。
不饿肚子,谋个活路,如是而已。
至于进山以后,折腾个地覆天翻,那便是后话了。
赵坤闻言不语。
三娃子和夏安本就是挚友,他没什么理由不帮。
正待他拿捏不准夏安是不是真的改了心性时,一声带有怒意的呼喊声传来。
“老赵!俺冯玉春就看你怎么办!你还想着把小夏踢回去不成?”
“打结婚前,俺老冯家就图你个心肠好,一分钱没要你的。”
“怎么结了婚就这么冷心肠了!”
“亏人家小夏又送来一条猪腿,俺告诉你,你一口也甭想吃!”
原是赵坤妻子来屋里叫二人吃饭,正巧碰到了赵坤一脸犹豫的样子。
便两手掐腰,对着赵坤使出了惯用招式。
听到妻子的喊话,赵坤没有出言反驳,而是看了夏安一眼。
一头野猪拢共就四条腿,他老赵家占了两条。
夏安一个孤儿还能剩多少吃的?
“你个女人家懂啥,我又没说不让小夏进猎帮!”
“整天就知道叨咕那点旧事。”
“走走走,吃饭去。”
说罢,赵坤便起身,拍打着身上的木屑,低下高过门框的头,缓缓走了出去。
冯玉春见着丈夫这个样子,对着夏安一笑,一双杏眼好似得意地说话。
“老娘就知道这招管用。”
她朝夏安招手。
“大侄子,先吃饭,你明个就瞧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