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人心之私
- 梦游现代后回去的崇祯爆发了
- 叫天
- 2117字
- 2025-05-12 00:01:13
没等方正化回答,崇祯皇帝就又补充问道:“可是担心高伴伴不肯答应?”
高伴伴,就是高起潜,现任御马监掌印太监,算是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之一。不过他从梦中知道,这个高起潜也是投降了李贼和建虏的宦官之一。
说实在的,他真是有点受打击。他所任命的掌印太监,委以重任的几个,竟然都是卖主求荣之辈,真的是有点瞎眼了。
方正化一听皇帝的话,连忙否认道:“不,不是,回皇爷……”
他说到这里,稍微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如实回答道:“是钱粮不够支撑再建勇卫营了!”
高起潜只是御马监掌印太监,有皇帝的旨意,他怎么敢不同意抽调人马。
最为关键的是,当初宫中第一人,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亲自牵头,也才保障了一支不到万人军队的钱粮,后来扩充,最高峰的时候,勇卫营也只有一万两千人而已。
不是说,没有精锐可以抽调了,而是真拿不出更多的钱粮了。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这点,但他却还在装糊涂,当即说道:“只要把勇卫营派出去,不就不需要提供钱粮,都能由地方解决了么?”
方正化刚才已经开了头,听到皇帝这幼稚的话,他一咬牙,就不管了,继续回答道:“皇爷,勇卫营是宫中禁卫,又是司礼监太监督军征战,因此,地方上不敢不给钱粮。”
“那不就结了?”崇祯皇帝听了,带着一点想当然的语气反问道。
“皇爷,地方上的百姓,都已经没什么钱粮,要供应勇卫营的钱粮,就必须要向当地乡绅要了。这次数多了,他们就不满了。奴婢听闻,已经有御史言官在弹劾带兵的司礼监太监纵兵劫掠地方了。”
他出去镇守过地方,因此,对于地方上的事情,自然是有了解的。
而崇祯皇帝通过那个梦,其实也了解这点,他甚至还知道,不久后,御史言官对勇卫营柳元斌的弹劾便会到高潮,就如同方正化所说,污蔑柳元斌纵兵劫掠地方,让他误以为真,就抓了柳元斌,让大理寺审讯后弃市了。
此时,崇祯皇帝在心中暗骂了自己一句,然后话锋一转,忽然问方正化道:“朕有些奇怪,只要打仗,就要有钱粮,那贼寇打仗,他们的钱粮是从哪里来的?”
方正化垂手而立,听到这话,便马上回答道:“贼寇都是劫掠百姓,抄家当地乡绅所得钱粮。”
崇祯皇帝一听,当即露出奇怪之色说道:“那你的意思是说,那些地方乡绅,宁可把钱粮让贼寇抄了,也不愿意拿出来供朝廷官军用于剿灭贼寇?”
听起来好像很荒谬,但是,事实上就是如此。
方正化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便沉默了。
不回答,其实就是默认,这就是事实。
崇祯皇帝盯着方正化,看了一会之后,忽然问道:“方伴伴,你对此事怎么看?”
方正化听到问话,知道不回答不行:“回皇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便是奴婢以为的道理!”
“说得好!”崇祯皇帝听了,一拍案几,但是声音还是沉稳小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么简单的道理,是个人都应该清楚。可他们为什么还要想着弹劾勇卫营的领军太监呢?”
方正化听了,心中叹了口气,说道:“奴婢以为,人心之私,不见棺材不落泪而已。”
崇祯皇帝听了他的话,立刻追问道:“那朕再组建一支勇卫营,让你带出去替朕平定贼乱,为国出力,你愿意么?”
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方正化再带兵出去的话,地方乡绅已经没法容忍再出钱出粮给带兵的太监,已经有弹劾的事情了,那方正化也很可能会被弹劾。
那方正化是怎么选?
崇祯皇帝盯着他,就看他的选择。
方正化明显犹豫了下,不过也就是犹豫了一下而已,然后便单膝跪地,上身挺直,向崇祯皇帝保证道:“奴婢愿往!”
崇祯皇帝盯着他,冷声喝道:“到了地方上,如果你劫掠百姓,朕绝对饶不了你。可你要是逼迫乡绅,那些乡绅怕也会弹劾你。朕看不到地方上的事情,怕会误会你。”
方正化跪下领命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经有了决断,此时听到崇祯皇帝的话,便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奴婢只求问心无愧!”
崇祯皇帝一直盯着他的眼睛,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心中顿时非常欣慰,当即站起来,俯身过去,亲自扶起方正化道:“好,朕心甚慰。”
等到方正化站起来,崇祯皇帝也不回去坐了,就面对面站着,看着方正化的眼睛说道:“前日焕儿刚没了之后,太祖皇帝托梦,说你是忠心可用的。刚才一试,朕心甚慰,你可明白?”
方正化听得非常意外,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崇祯皇帝就又说道:“太祖皇帝指点……”
他把当初对王承恩说的破格封侯话,又重复了一遍,最后严肃地说道:“京师一些人,宁可把钱财留给贼寇,也不愿给朝廷平定贼寇之用,为此,还不惜假借九莲菩萨之名害死焕儿,如果朕不收手的话,还要再害朕的其他皇儿,甚至还可能最后会害朕。因此,朕定然要把这幕后凶手揪出来,你可愿助朕?”
方正化听到这骇人听闻的一番话,当即没二话,立刻重新跪地,坚定地说道:“皇爷差遣,奴婢万死不辞!”
“好!”崇祯皇帝赞了一声,然后又一次扶起方正化,然后严肃地说道,“目前朕能信之人,除了伴伴之外,就只有田贵妃和王承恩两人,其他之人,皆不可信。你也需小心谨慎,不能让人觉察此事。”
说这话的时候,他在“只有”以及“其他之人”这六个字上,重点强调了一下。
方正化之前就有人心之私的认知,因此,他也很清楚,皇帝的顾虑很有道理,便立刻答应。
崇祯皇帝随后又吩咐他道:“不要惊动其他人,暗中调动可靠的禁卫,护卫朕附近。”
虽然高起潜才是御马监掌印太监,但是方正化也有指挥禁卫的权力,调配护卫,这是方正化能做到的。
只有如此,崇祯皇帝才能安心一点,必要的时候,动作大一点也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