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权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与全球秩序的转变(“大国的兴衰”系列)
- (英)保罗·肯尼迪
- 1017字
- 2025-05-22 18:01:32
第二章
1939年以前的军舰和海军
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大国的海军政策是由极少数人制定和执行的,这些人都在各自的首都或本国水域附近的主要舰队基地。每个国家的海军都有一个最高军事首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头衔,有的国家是海军部长,有的国家是海军大臣——这位首长名义上是海军的最高指挥,是海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桥梁,不管后者是内阁还是国家元首。每个国家的海军都有一名首席海军军官,同样有不同的头衔,比如第一海务大臣、海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或海军总司令,可能还有某种正式的海军委员会,但是无论如何,都要有负责采购、岸上设施、人事、预算、通信、情报等工作的高级海军军官。当然,根据海军的总体规模,还要有其他的高级军官负责指挥国内和海外舰队,有的会负责管理更大的海军港口。海军就像大型商业机构,有着极其复杂的网络。因此,像圣迭戈、达喀尔或香港这样的大型海军基地可能离本土海军很远,但实际上它们是全球网络的一部分。提出并实施本国海军战略的少数高层人士对此了如指掌,因为他们在从少尉晋升为海军将领的过程中,在岸上和海上跟海军不断接触。即使是最大的海军,像英国和美国的海军,其高级军官团也人数很少,成员之间彼此熟悉,或者至少是相互知晓。当首相、总理或总统要挑选下一任高级指挥官时,人选其实非常有限,但是这确实是计划的一部分。
当海军最高指挥官和他的同僚们努力执行本国的海军政策时,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要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行动,要受到物质和政治上的限制。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军种争取最好的结果,每个人都知道要完全或部分地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有多难。每个海军部都对自己的军种有完全的控制权,对建造何种战舰也有主要发言权,但是超出这些特定的领域越多,海军部能控制的就越少。因此,不妨把各国的海军政策和立场看作一组同心圆,海军将领及其军舰和舰队处于中心,但始终无法摆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联,其中包括整个海军本身,以及其地理位置、经济和技术基础。在这些第一海务大臣或海军将领中,很少有人能一字不差地援引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经典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但每个人都能理解他的论点,即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比战舰和舰队要复杂得多,一些“影响海上力量的一般条件”[1]即使到了现代工业时代也仍然至关重要。
虽然只探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舰的特征和海军的规模太过狭隘,但是在本章开始这样的探讨,然后在第三章中进一步探讨更大的地理、经济和战略背景,这样做可能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