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买房

出了娄家,何逹感觉浑身轻松,工作的事情搞定,眼下暂时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心情好,何逹也有了游览一番50年代京城的闲情雅致。

此时,京城还没有结束军管,半岛与西南面都还在打仗,但对京城老百姓的生活基本没有多大影响。

这个时代,京城许多地标性的老建筑都还在,可惜身边没有照相机,若是能拍下来,以后说不定可以成为与后辈吹牛的谈资。

何逹记不得是哪部小说里说过,历朝古代建筑就像人的一生,秦汉是青年,唐宋是壮年,明清则是晚年,这个时期的建筑里免不了会带着一股腐朽,垂垂老矣的气息。如今亲眼瞧了,何逹也觉得在这些复杂繁琐的装饰之下,是与时代的脱节。

提到老京城,自然少不了穿越前网上对某某老建筑拆掉后的可惜,可亲身处在这个时代,何逹才算明白上面的难处。

咱们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古建筑海了去了,你京城要保护,金陵,长安要不要保护?若是要,那开封、洛阳也有话说。另一时空,千禧年后,老百姓手里才有闲钱,旅游业才开始大发展,一些景点才开始实现收支平衡,逐渐盈利。也就是说,现在的这些老建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个不断需要花钱维护的吞金兽,上面既承担不起,也没钱承担。

说到没钱,在街上瞎溜达的何逹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军管会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现在可是允许房屋买卖的,等再过几年,仗打完,上面专注于工业建设,大量人口入城,到时候想买都买不到了。

傻柱今年也有十七了,再过几年就要考虑成家的问题,总不能到时候,还和傻柱两口子挤在同一个屋檐下吧?这么看,自己还得买一套房。

一想到四合院里空着的几间倒座房,还有耳房,何逹遂决定去交道口的军管会那里问问。

刚刚游览时,还不觉得什么,现在正儿八经的赶路,何逹便发觉自己这双老腿有些吃不消了,这可不行,改明儿得想办法弄一辆代步的自行车。

咬着牙,哼哧哼哧来到交道口,刚好赶上下午军管会上班,而负责接待何逹的办事员,何逹也很熟悉,这不就是未来的王主任吗?

此时的王主任还很年轻,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留着齐耳短发,显得异常干练。

“同志,你有什么事?”王办事热情询问。

何逹答道:“王干事,我是南锣鼓巷的住户,我想咨询买房的事宜。”

一听要买房,王办事心情有些激动,连忙追问:“同志,你要买房呀,打算买在哪个院子?”

前不久上面刚下了通知,要求各区军管会尽力自筹资金,解决吃饭问题。可接收京城后,就有过一次分房,现在谁还会傻乎乎买房?今天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有意买房的,王办事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件事办成,好开个好头。

“95号院,靠近帽儿胡同的那一个院子。”

“你等等,我去翻找一下资料。”

没用片刻,王办事便拿着一沓资料回来,问道:“同志,你贵姓?”

何逹如实说道:“免贵姓何,全名何大清,家在中院北屋,靠近轧钢厂老师傅易中海那屋。”

“原来是何师傅呀!”王办事确认了住户的真实身份,随即愁眉道,“何师傅,你家现在已经有两套房了,怎么还要买?”

“王干事,这房不能随便买?”

“当然不能随便买,我们也要保障京城其他居民的居住需求。”

“我儿子何雨柱今年十七,岁数也不小了,我打算再‘续房’,家里实在是住不开,王干事,您看能不能通融?”

“何师傅,你的情况我能理解,但上面有规定,我也很难办!”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房的,竟然不符合条件,王办事心里也颇觉可惜。

何逹也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不过他脑筋急转,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王干事,我现在就和我儿子分家分户,你看这样成不成?”

王办事听到何逹的主意,一时怔住,“这应该可以!”

只能说何师傅的脑子太灵活,一下就解决了买房的难题,王干事心里佩服,不过她还是提前说道:“何师傅,虽然你说得办法可行,但买房还是要等到你和你儿子分家分户,手续办完之后。”

“这个我省的,我明天下午就带我儿子过来办理。”何逹点头应下,随即又问道,“王干事,我们那大院,还有哪些房子可以出售?”

“我帮你看看!”王办事查了查登记的资料,说道,“后院和老太太相邻的西耳房,东穿堂的东耳房,还有倒座院的几间房都可以出售。”

“价格是什么样的?”

“要看房屋的现状与面积,何师傅,你若真想买,等手续办好后,我可以和你亲自去看房,再估价,现在的市价大概是耳房一间220元左右,倒座房一间180元左右。”

听到这个价格,何逹立刻在心里盘算起来,和老太太,易中海做邻居,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这么看,只能买倒座房了。

靠西面的倒座房,其实也不错,门前有个小院子,可以单独隔起来,也不影响其他邻居进出,这等于凭白多了十几平方的使用面积。

大致想好,何逹连忙向王办事表示了感谢,表示明天就会把分家分户的事情办妥。

返回四合院的路上,何逹又盘算了一番自己的积蓄。

这两天,除去给傻柱的小两百,以及日常花销的一块五,手头只剩不到六百块了,若是买了房,再找人修缮,手里估计不会剩下几个子,这日子可怎么过!

不行,做老子的,把正房留给儿子,儿子不应该报销买新房的钱吗,这钱得找傻柱报。老阎那句“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如今看来颇有道理呀!

也就在何逹算计傻柱之时,他却不知,有人也在算计他。

轧钢厂,食堂。易中海端着饭盒,走到了刘海中与其徒弟这一桌。

见易师傅与自家师父有话要谈,刘海中的徒弟们很自觉的让出了空位。

易中海坐下后,故作了一番犹豫,这才说道:“老刘,何大清抛家弃子这事在院子里起了一个很坏的头,我觉得院子里应该召开一次全院大会,让何大清做一次自我批评,同时保证这种事以后绝不会再犯。”

逞威风的事,刘海中向来愿意做,不过在对付何大清的问题上,他却有些为难:“老易,你又不是不知老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会老实听从我们安排?”

“我们不行,不是还有老太太吗?这件事办好了,对你我也有好处。”易中海继续蛊惑道。

“什么好处?”刘海中忙问。

易中海忽悠道:“现在厂子里要变天了,娄董提拔的人肯定会被调走,新管理层估计会从我们这些基层中选拔,既然是选拔,总得有个标准吧。咱们若是把这件事办好,名声传到厂里,工作组自然会对我们高看一眼!”

刘海中眼神一亮,馒头也不啃了,当即说道:“那成,这件事咱们回去后就安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