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之后,故人相逢,开心总是难免的。他们多年不见,相谈甚欢,直到日落西山,才略有些意犹未尽的相约明日再见。
“二娘今日你就先回去,明日我们再接着叙旧,我要带你在这塞外边城逛上一逛,好好领略一下这不一样的塞外风光!”
哑娘笑着点了点头,转身告辞。她也是在回到客栈才想起,那小将欺人之事忘了向他诉说,大约是久别重逢,太过高兴忘了吧。哑娘想,明日定要为那老汉一家讨个公道。
时隔经年,哑娘知道赵安国一路走来定是不易,但,既然他不说,也就是不希望别人过问的。别人不想让外人过问的事,哑娘从不多嘴,这是原则。
说起欺辱百姓一事,赵安国确实是不知情的,他治军甚严,带的士兵从不敢阳奉阴违的执行他的命令。那小将是新来的,是尚书之子,奉旨前来,在军中亦不过是个闲职。大约是在京城横行惯了,老实了几个月就又开始横行无忌了。大概是他见赵安国不是传闻中的那么厉害(其实,赵安国只是不想见他,干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就有些蠢蠢欲动了。欺上瞒下的过起了纨绔的日子。
大半夜的,军营里所有人都在安睡(当然,除了守卫和巡营的将士),夜里安静的有些让人心惊,仿佛暗藏着一场狂风暴雨,预示着将有一场不幸降临。只是不知道这不幸是何人的不幸?
翌日清晨,哑娘梳洗吧,去吃了点点心,这才下楼就见城里街道冷清异常。哑娘不知出了何事,好不容易见了客栈的掌柜,问了问才知,城里的大多数人都去行刑台了。
“去哪儿干什么?有什么人要处斩吗?”
“姑娘,你不知道,前日不是有一个什么小将欺辱百姓,把人都逼死了吗,也不知为何,这小将竟没把消息瞒住,还让赵将军知道了。这不赵将军要在行刑台处罚他呐,真是大快人心啊!大伙儿,都跑去看了。”
哑娘惊讶,她记得她还没说这事呐,赵安国怎么就知道了?不过想想也是,他自小就聪明,大将军也不是白当的,昨日军营门口的一阵骚动赵安国是看尽了的。就算是出于自己的职责,他也会去调查的,而自己一直和他聊到黄昏才回去,他大概是连夜调查处理的吧。
哑娘赶去行刑台的时候,台下早已围满了人,高高的台上跪着一个狼狈不堪的青年,满脸的青紫痕迹。行刑台的后方端坐着赵安国,一脸的冷漠,脸色冷的像是能结出冰来。哑娘看看赵安国,又看看那小将,估摸着小将不止是脸上,大约身上的伤也不少吧。毕竟,谁若是惹到了赵安国,他是绝对会下狠手的。哑娘觉得,若不是要当众处决那小将,以解众人之气,赵安国大概会活活打死他吧,因为赵安国一直都不是个心软的人啊!
“现已查明,军中参事孙文海欺压百姓、**妇女、伤人性命、违反军规,天理难容!今日特此斩以示众,以平民怨。”
赵安国安坐于观邢台,他身边是一个声音洪亮的小将士,哑娘见那小将士一直追随在赵安国的身边,怕是他的护卫,或是照顾他日常的人吧。那小将士声音洪亮而达四方,也不知是不是所有参军之人都是如此,反正那人声音大到在场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军规有云:通敌叛国者,杀!私自叛逃者,杀!阵前倒戈者,杀!动乱军心者,杀!**掳掠者,杀!欺压百姓者,杀!......”
铿锵有力的声音盘旋于空,经久不歇,小将士吐出的每一个字都透露着血腥。行刑开始了,台下众人激动异常,痛骂者,大笑者,痛苦者亦是绵延不绝;而台上,孙文海再不复平日潇洒,害怕的痛哭流涕。他到底是低估了赵安国的勇气,亦是低估了赵安国的脾性,在赵安国看来,在他的地方就要遵守他的规矩,否则,就算是皇孙贵族,他也要把他扒下一层皮来,纵使拼上性命亦在所不惜。做错就该受罚,杀人就该偿命!这是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