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博览转型
具有现代意义的博览会来自欧洲,它的起源和演变是自成体系的。与中国相似,博览会在欧洲最早也是以集市、庙会等为雏形。
古奥林匹克时期,希腊就有了与运动会同时举行的常规集市,大致一年或两年一次。其时,小商小贩搭建临时摊位交换、买卖产品。“集市”一词源于拉丁语Feria,是Holyday的意思。在英文中,“集市”和“博览会”是同一个词——Fair。这意味着欧洲的集市和博览会源于某个宗教圣日,至少与西式庙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630年,达格伯一世为纪念圣德尼斯创立巴黎圣德尼斯集市,每年10月3日起连续举行4周。中世纪最著名的国际性集市是法国的香槟集市,该集市有50多个市场,10天一期,来自意大利、法国、英格兰、德意志等地区的商人交易皮革、生皮、毛皮、马匹和杂货等。随着欧洲商业的迅猛发展,西方集市逐渐由商人聚会销售的场所向综合性交易所转变。在国王、教皇或地方长官的授权下,出现了地区间的展览贸易。其间,参展者能享受到税务减免等多项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地域性的金融和货币网络。迟至1320年,香槟展览贸易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资本中心。13世纪,威尼斯举办了工商业展览会。随着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来临,泛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洲际市场初步建立。加之欧洲殖民主义的扩散和全球经贸活动的发展,萌芽于欧洲的会展活动呈现出走出欧洲、迈向世界的趋势。
18世纪中期,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良蒸汽机以后,系列技术革命推动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的转变。一时间,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1761年,英国艺术学会奖励农具和其他器械,以示对技术创新的褒扬;同年,英国举办博物会,旨在“赛文雅各物,如古画、金石雕刻、针绣各件,彼此比较”。可以说,这两次重要活动,开启了现代劝业会和博览会的先河。为同英国等先发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国际竞争,1798年,法国国王拿破仑在巴黎博览会上“专赛新出之物”,“诏令国中有能制造新奇之物,胜于英国及他国者,受上赏”。为保持这种“于英国工业之最大打击也”,法国至1819年连续举办十多次博览会。在当时国人眼中,博览会“始于法国亨利,初名博雅会,只赛古人书画、珍玩、雕刻、宝物、针线”,后拿破仑创新物会,“自是德奥英比意荷等国接踵而行之”, 1818年慕尼黑、1823年斯德哥尔摩、1827年马德里、1828年纽约、1829年莫斯科分别举办了博览会。
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博览会是1851年在英国举办的。1849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主席阿尔伯特亲王提出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一届规模宏大的世界万国工业博览会。6月30日,白金汉宫召开会议,就举办世博会问题作出了七项重要决定,并将世博会展品分为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和雕塑作品四大类。次年,维多利亚女王邀请世界各国参展。从1851年5月1日至10月15日,世博会历时5个半月,吸引了十多个国家参展和6039195人次参观。在超过13000件的展品中,既有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厨具用品、铁制品、收割机等高科技产品,也有来自殖民地和其他国家的手工业品。英国举办的这次博览会可谓名利双收,不仅带来了186000英镑的纯收入,而且一举奠定了英国世界工业霸主的地位。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夸耀这一盛事说:“我亲爱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引者注),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1851年,在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后,伴随着帝国主义在全球扩张的脚步,资本主义各国“无国无会,无年无会,而赛会遂为实业竞争上之一重要机关”。1855年法国巴黎举办世博会,1862年英国伦敦举办世博会,1867年法国巴黎举办世博会,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世博会,1878年法国巴黎举办世博会,1889年法国巴黎举办世博会,189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世博会,1900年法国巴黎举办世博会,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直至2010年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博览会的功能也逐渐发生转变。现在,博览会日益成为展示交流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成就以及探索解决人类共同关心、面临的重要问题的窗口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