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
- (美)罗伯特·K·迈锡
- 2431字
- 2021-03-29 23:28:51
第十三章 约翰娜返乡
婚礼庆典的落幕意味着约翰娜在俄罗斯的不幸也结束了。对于此番俄罗斯之行,她一直期望能施展一番自己的魅力与人际关系的便利,从而成为欧洲外交界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结果,她的政治图谋却令伊丽莎白女皇恼羞成怒,她对待女儿的态度令俄国达官贵人疏远了她,传言中她同伊凡·贝特斯科伊伯爵的婚外情为她的敌人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是非话柄。约翰娜名誉扫地,但是她似乎从来不会吸取教训。直到此刻,出发在即的时候,她却仍旧要向腓特烈二世写信通报情况。不过,她发出的信不会再被悄悄地拦截下来了,也不会有人在读后偷偷地复制下来,然后将原件重新封口发送出去了。伊丽莎白女皇已经命人直接拆开这些信,读完后将其单独存档。
来到俄国后不久,叶卡捷琳娜就意识到自己的母亲在不停地犯错。她不希望激怒约翰娜,所以从未责备过母亲。但是,经过新婚之夜,再加上彼得“坦白”了他对卡尔小姐的爱,叶卡捷琳娜对母亲的感情又回暖了。现在,她开始希望在母亲这里谋求到友情。后来,她写道:“结婚之后,同她在一起的时光就成了我最大的慰藉。一找到机会我就会窜到她的房间去,特别是想到我自己的房间能给我的欢乐屈指可数。”
婚礼后两个星期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皇将叶卡捷琳娜、彼得与约翰娜打发到了圣彼得堡郊外的皇村。9月,秋高气爽,天空湛蓝如洗,桦树叶纷纷染上了金黄色,可是叶卡捷琳娜却开心不起来。母亲动身的日子近在眼前,她自己的一腔抱负似乎也开始有所动摇了。同约翰娜一起回忆往昔时光成了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自打来到俄国之后她终于开始思念起故乡德意志了。后来,叶卡捷琳娜写道:“当时我本可以付出很多,只要能随她一道离开这个国家。”
出发前,约翰娜恳请伊丽莎白女皇能在她离去时到场。她的请求得到了恩准。在给丈夫的信中她按照自己的理解记录下了同女皇的这次会面。
告别充满了友爱。对我而言,我几乎无法同女皇陛下告别。这位伟大的君主,站在她的角度来看,她的到场所给予我的荣耀打动人心,在场的廷臣们也都深受感动。道别的话语说了无数次,最终,这位世上最为仁慈的君主热泪盈眶地陪着我走到了楼梯口,一边走一边不停地说着友善而和蔼的话语。
作为见证人,英国大使对这次会面做出了迥然不同的描述。
向女皇作别时,公主匍匐在女皇陛下的脚下,泪如雨下地说倘若对女皇陛下曾有所冒犯,恳请女皇能够宽恕她。女皇答复公主说,到了现在还想得到她的谅解已经太迟了,不过,若是公主早一点能如此明事理的话,现在的情况就不会如此糟糕。
伊丽莎白女皇决意将约翰娜打发走,不过她还是希望能显示出自己的大度,因此当这位日耳曼公主离去时她的车上还是满载着形形色色的礼物。为了安慰泽布斯特那位长期遭到忽视的亲王,约翰娜还带了一些钻石鞋扣、衣扣和镶嵌着钻石的短剑,她称这些礼物都来自亲王的女婿,即大公。出发前,约翰娜还得到了六万卢布,以偿还她在俄国期间欠下的债务。在约翰娜离去后,人们才发现这六万卢布连她一半的债务都偿还不了。为了让母亲避免遭到更多的羞辱,叶卡捷琳娜答应赔付余下的欠款。不过她的年俸也只有三万卢布,母亲留下的债务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致使她负债十七年之久,直到她自己加冕称帝之后这笔债务才得以消除。
启程的时刻到了。从皇村到附近的红村,叶卡捷琳娜和彼得陪着约翰娜走了不远的一段路。次日,约翰娜在天亮之前就悄无声息地上路了,叶卡捷琳娜觉得母亲这样做是“不想让我更伤心”。起床后,看到母亲的房间已经人去屋空,叶卡捷琳娜心神不安地发起了疯。母亲消失了,从俄国消失了,也从她的生命里消失了。自从叶卡捷琳娜降生以来,约翰娜始终都陪在她的身边,给她以指导和督促,同时也不断地指出她的问题,责骂她。或许作为外交大使她是不称职的,无疑她必定无法成为欧洲舞台上一个无与伦比的人物,但是作为母亲她并没有失败。她的女儿,生而为德意志一个不起眼的小公主,而今却成了女大公,进入皇室,并且正走在成为俄国女皇的路上。
此后,约翰娜继续在人间度过了十五年的岁月,1760年逝世,享年四十七岁。这一年,叶卡捷琳娜年满三十一岁。眼下,她抛下了十六岁的女儿,此后这个小女孩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人了。约翰娜的女儿生活在一位喜怒无常、权倾天下的帝王掌控下,每个夜晚在她身边躺着的都是那个举止越发古怪的年轻人。
约翰娜不慌不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花了十二天才赶到俄国西面边境上的里加。就在这里,伊丽莎白女皇姗姗来迟的惩罚终于降临到了她这位忘恩负义两面三刀的来宾身上。在里加,约翰娜接到了女皇发来的信,女皇在信中命令她在途经柏林的时候转告普鲁士的腓特烈,让他召回自己的大使,马德菲尔德男爵。信中的措辞颇具外交口吻,彬彬有礼,但是非常冷漠,“我认为有必要令你在到达柏林时给普鲁士国王陛下留下深刻的印象,若他能召回自己的全权代表马德菲尔德男爵的话,我将不胜欢欣。”如果将这个封信呈递给腓特烈二世,那么无疑是在约翰娜自己和国王的脸上各扇了一记耳光。在发生了特罗伊茨修道院那一幕之后,法国大使拉舍塔迪埃侯爵接到命令,要求他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离开莫斯科。普鲁士大使马德菲尔德男爵由于在俄国任职二十年,因此得到赦免,被准予在俄国继续生活了一年半。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将被打发回自己的祖国去了。伊丽莎白女皇选择让约翰娜来转达自己的心意,旨在毫不隐讳地表明自己很清楚这位德意志公主在俄期间代表普鲁士国王参与了谋划推翻女皇的总理大臣别斯杜捷夫-柳明伯爵的阴谋。没有证据表明这项令约翰娜头疼的任务是别斯杜捷夫的主意,不过听起来倒的确像是他的建议。倘若事实果真如此,伊丽莎白女皇也对此表示了首肯。
毫无疑问,这封信从内容到转交方式都让腓特烈十分清楚地意识到之前自己对约翰娜高估了。他懊悔于自己的错误判断,此后始终都未能饶恕约翰娜。十年后,在丈夫逝世后,约翰娜代儿子主政,腓特烈突然大手一挥,不容分说地将泽布斯特公国并入了普鲁士王国。迫于无奈,约翰娜逃亡巴黎寻求保护。在那里,她始终没能跻身权贵们的社交圈。在她逝世两年后,她的女儿登基称帝,成为俄国的女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