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村庄规划项目

试题一

某村位于某省道北侧,地处南方山区,南边有武江经过,总用地面积约为35万m2。因受灾害除少量现状建筑和菜园外,几乎全部垮塌,现决定开展灾后重建规划。基地高程均低于10年一遇洪水位。用地现状图和用地规划图分别见图1-5-1和图1-5-2。

图1-5-1 用地现状图

图1-5-2 用地规划图

【问题】

试评析,该规划的主要优点。

【参考答案】

试评析,该规划的主要优点。

答:该规划的主要优点有:

(1)村庄空间布局紧凑,有利于节约土地和尽量少占农田、菜地,体现了集约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2)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树木、鱼塘和低洼地,结合公共开敞空间以及公共建筑进行合理布设。同时以道路环道将之串联,形成独特的池塘绿化系统,通过与周边自然景观的渗透融合,彰显村庄原有自然特色。

(3)规划道路尽量利用了现有道路进行拓宽,合理控制了直接面向省道的开口数量,形成了良好的内部循环系统。

(4)绝大部分住宅坐北朝南,每户宅基地面积适当。养猪场采用集中分户设置的方式,满足“人畜分离”的规定。

试题二

某村为新农村规划建设试点村。该村位于城市边缘,所处地区由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而规划为限制建设区。村庄现状总人口1900人,村域总面积1.8km2。建设目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新农村,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面积39hm2。村庄西、南侧的城市道路,根据上位规划要求预留了路侧绿化隔离带。村东南角现状是一处弃置地,在村委会要求下,为发展该村经济,规划为村办企业用地。村庄南部保留一所与邻村共用的小学。村庄西南的商业用地为该村现状的一家餐厅。图1-5-3为该村村庄用地规划方案图。

图1-5-3 某村村庄用地规划方案图

【问题】

试分析该村庄用地规划中的不妥之处。

【参考答案】

试分析该村庄用地规划中的不妥之处。

答:该村庄用地规划中的不妥之处有:

(1)人均建设用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经计算,该村人均建设用地达到205m2/人。而国家规定人均用地标准上限为150m2/人,显然是超出国家标准了。

(2)位于限建区内,弃置地不应改为工业用地,可结合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发展适当的生态绿化产业,并应按规定留出相应的道路绿化隔离带。

(3)村西侧的南北向道路不应形成错口,应调直。

(4)村委会位置较偏,为便于管理和方便村民办事应安排在村庄中心,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

(5)应安排托幼用地、文化活动站、卫生所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6)高压线穿过建设区应设置防护绿带。

【考点解析】

按照前述介绍的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村庄规划方案评析的题目应主要从人口及产业发展,用地布局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绿化景现规划,防灾及安全等方面来考虑。

结合此题题面内容,首先说明“该村位于城市边缘,所处地区由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而规划为限制建设区”,因此不应随意扩大建设用地。而题目中又提到“村东南角现状是一处弃置地,在村委会要求下,为发展该村经济,规划为村办企业用地”。我们从图画上看该村的工业生产用地主要位于村庄北侧,而且已经具有相对较大规模,因此村东南角现状弃置地不应扩大村办工业用地,可结合城市整体生态环境需要发展适当的生态绿化产业,成为城市整体生态绿化的一部分。

其次,由题目中给出的村庄现状总人口1900人,村域总面积1.8km2时,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面积39hm2。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人均建设用地达到205m2/人,而国家规定人均用地标准上限为150m2/人,显然是超出国家标准了。

再次,仔细从题目中关于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内容中,还能看到一些问题,比如村西侧的南北向道路形成错口,在道路规划上是不合理的;村委会位置较偏,不便于管理和村民办事,缺少托幼用地、文化活动站、卫生所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这些都是在村庄规划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村庄东北侧有一条高压线穿过建设区,而没有设置防护带。

试题三

某村为新农村规划建设试点村。该村地势平坦,水系丰富,总用地面积为13.6hm2。用地现状图和规划图分别如图1-5-4和图1-5-5所示。

图1-5-4 某新农村规划试点村用地现状图

图1-5-5 某新农村规划试点村用地规划图

【问题】

试评述该规划的主要优缺点。

【参考答案】

试评述该规划的主要优缺点。

答:该规划的主要优缺点有:

(1)村庄空间布局紧凑,有利于节约土地,少占农田、菜地,体现了集约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2)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充分保留和利用现有水系。对公共设施进行了合理的设置,形成良好的空间景观系统。

(3)规划道路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进行拓宽,但没有形成较好的内部交通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