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灾后重建规划与田园村庄建设研究
- 倪峰 李逸浩
- 1544字
- 2025-02-17 22:07:51
前言
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阜宁县、射阳县部分地区突发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9个镇(街道)29个村的大量民房、厂房、校舍倒塌,造成99人遇难、4.5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6亿元。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后重建工作迅速启动,历时一年多,建成集中安置点20个、安置5164户,基本完成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
我亲历了整个灾后重建的过程。为了迅速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盐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灾后重建指挥部,市长担任指挥长,我和李逸浩副市长以及两个县的县委书记任副指挥长。我们把规划作为灾后重建的基础性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聘请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4家省级甲级设计单位,开展20个集中安置点修建详规编制工作。围绕建设新农村集中居住点的目标定位,规划编制强调“模糊边界”,在村庄与田园之间自然过渡,让人记得住乡愁;强调多样性,根据每个安置点的区位条件、道路交通、河流水系等差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强调以人为本,安置点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健身场地、晒谷场、农机房等,满足新时代农民需求。按照这个规划思路,高质量地完成了20个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
在欣慰之余,我们考虑,此次灾后重建规划的成果对于面广量大的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建设是否有参考价值?江苏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做出了“推进苏北地区农村群众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真正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的部署,各地在落实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规划问题。因此对此次灾后重建规划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固化、提升,很有必要,也正当其时,可以为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可以参考的样板。
鉴于此,我们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经过为期一年的努力,完成了《灾后重建规划与田园村庄建设研究——基于灾后村庄重建的盐城实践》一书的编撰工作。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重点介绍盐城村庄发展的总体特征,此次自然灾害的受灾情况,并从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等方面对灾后重建的具体状况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灾后重建效果进行了量化评估。下篇包括第六章至第九章,以田园村庄理念为研究基点,在对概念的内涵、处延以及相关理论等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对盐城四个具有典型性和先行性的村庄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剖析,发现问题,揭示机制,引发田园村庄理念指向的反思;并在对国内外先进地区村庄建设的宝贵经验进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田园村庄的理论框架及其构建策略,希望能够对破解当前村庄空间转型困境,优化村庄规划体系,开辟乡村振兴路径有所助益。
这个研究成果对于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的现实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坚持规划引领。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加强科学论证,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为民房建设和农村建设提供遵循依据。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说“房子是用来住的”。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要突出农房的居住功能,在户型设计、公共配套等方面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切实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三是要打造田园乡村特色。与当地农村的环境相匹配,与规划地区的自然肌理相适应,遵循村庄自身发展规律,加强人文历史、乡风民俗、地域民居文化等元素的表达,保持乡村人文环境的原真性,对当地产业、旅游发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四是要提供多样化选择。多设计不同民居户型图及风貌方案,充分满足农民多样性选择需求,让每个农民能够像城里人一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房屋。
感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感谢相关规划编制单位的密切配合,感谢专家学者欣然作序,感谢参与编著同志的辛勤付出,感谢出版社的严格编审!
倪峰
2019年3月于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