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太原起兵前天下的局势

隋朝仁寿4年(公元604年)7月的一天晚上,杨广和越国公杨素等人在仁寿宫发动政变,随后杨广殺父杀兄,登上皇位,是为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虽然在位期间做了开凿大运河、兴建东都洛阳和开创科举制度等功绩,在政治和经济等制度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削弱和打压“关陇集团”的势力,但是杨广又频繁地发动战争,如西征吐谷浑和三征高句丽等战争,并且杨广还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三次巡游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是一位荒淫无道的暴君,导致隋朝末年爆发了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天下开始大乱起来。

大业7年(公元611年),杨广第一次率领大军征伐高句丽就以惨败而结束,但是让杨广没想到的是这一年里民间已经爆发了一些农民起义,如河南东郡韦城县人翟让因担任东郡法曹期间犯罪,后被狱吏黄君汉放出,逃到瓦岗寨(今滑县南)聚众起事对抗朝廷。

大业9年(公元613年),隋炀帝杨广率领130万的水陆大军对高句丽的发动了第二次征伐,但是隋朝的上柱国杨玄感也趁机在黎阳(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起兵对抗朝廷,杨广只好下令大军停止对高句丽的进攻,掉头回国镇压起义军。杨玄感领导这支起义军虽然打了几场大胜战,起义军也越来越发展壮大,很快起义的队伍就扩大到了10万人,但是隋着起义军内部的矛盾日益加深,起义军的许多成员心怀鬼胎,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内部最后土崩瓦解,起义军最后被宇文述、来护儿、屈突通等隋朝将领率领的官军消灭,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杨玄感兵败”事件。

此时的杨玄感觉到大势已去,在突围途中命令弟弟杨积善刺死了自己。杨玄感的谋士李密也在突围途中不幸被捕,紧接着李密因为在押解的途中贿赂官差,使得官差对李密等人的防备开始放松,最后李密等人成功逃脱。大业12年(公元616年),李密投奔了瓦岗起义军,随后成为起义军首领翟让手底下一位重要的谋士。

杨玄感领导的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是却直接导致了隋炀帝杨广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的失败,大大地震动了人心,推动了其他农民的起义的发展,标志着隋朝统治的大分裂,动摇了隋朝统治的根基,为后来隋朝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关陇集团”是指从北魏到隋唐期间,籍贯位于陕西关中、陇西(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的门阀贵族势力,他们在朝中和军中都有着非常强大的势力,如杨玄感、李密、李渊和长孙无忌等都是这个贵族集团的一员。

杨玄感的兵变被镇压下来后,大业10年(公元614年),杨广又率领大军对高句丽发动了第三次征伐,但是征调到的军队有的因为道路的阻隔不能按时到达,有的军队里的士兵在还没有到达就逃跑,导致征伐大军的兵力不足,大军无法前行,最后杨广只好命人和高句丽和谈,才收兵回朝。

隋炀帝杨广发动的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不仅给高句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艰难,也使隋朝的国力大大的被消耗。三次征伐高句丽的失败和三次巡游江都等事情,都让全天下的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王朝的统治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

第三次征伐高句丽失败后,杨广等人回到了江都,此时的天下流传着一首关于姓李将取代杨氏江山的歌谣,杨广是一位生性多疑的帝王,听到这首歌谣后杨广便对李氏一族起了杀心,大业11年(公元615年),左卫大将军宇文述诬告右骁卫大将军、郕国公李浑等人谋反,最后李浑被赐死,他的家族也被全部杀光。

宇文述(公元546~616年),原姓破野头,字伯通,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隋朝名将,父亲宇文盛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先祖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宇文部末代首领宇文逸豆归身边的仆人,后随主人改姓宇文。隋朝建立后,被隋文帝杨坚授为右卫大将军,参与过隋朝灭南陈等战争,并且宇文述还曾帮助过杨广夺得太子之位,隋炀帝杨广登上皇位后,开始参与朝政,被杨广授为左卫大将军和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册封为许国公,后在灭亡吐谷浑的战争和平定杨玄感的叛乱中立有战功,大业12年(公元616年)11月20日,病逝于江都,被杨广追赠为司徒、尚书令和十郡太守,谥号为恭[1],但是宇文述是一位心胸狭窄的人,曾诬告自己妹妹的丈夫郕国公李浑等人谋反。宇文述有3个儿子,分别是一代枭雄宇文化及、和隋朝的将作少监宇文智及,以及隋唐两朝的驸马宇文士及,宇文士及先娶了隋朝公主,后又娶了唐朝公主。

李浑等人被处死后,杨广又对自己的表哥李渊起了杀心。那么李渊会怎样做了,他最后是怎样在太原起兵的,请看下集《关于太原起兵的两种说法》。

注:[1](唐)魏征:《隋书·列传第二十六·宇文述(附:云定兴)》,掌阅公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