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隋炀帝杨广三次征伐高句丽的失败和三游江都等事件的发生,让全国的老百姓对隋炀帝杨广的统治怨声载道,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王朝的地位已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
唐高祖李渊(公元566~635年),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到626年在位。李渊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代,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昞是北周的唐国公,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北周太保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隋朝第一任皇后独孤伽罗的四姐,唐朝建立后,李渊追谥独孤氏为“元贞皇后”,发妻窦氏是北周神武郡公窦毅的女儿。
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11月24日,李渊出生于长安。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年),父亲李昞去世,李渊继承唐国公的爵位,这时的李渊才7岁[1],不久,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独孤氏也去世了,母亲去世前李渊又娶了北周神武郡公窦毅的女儿窦氏为妻,此后李渊逐渐成长起来。李渊长大成人后,性格开朗,并且待人宽容谦和,武艺超群。自从李渊的母亲去世后,姨母独孤伽罗就开始抚养李渊,独孤皇后非常宠爱这个孩子,姨父杨坚也非常器重李渊。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后,隋文帝杨坚任命李渊担任千牛备身(皇帝的禁卫武官)的官职,后又担任过谯州、陇州和岐州的刺史。大业9年(公元613年),李渊担任卫尉少卿,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时,李渊负责督运粮草。大业11年(公元615年),李渊又率领大军打败了母端儿的起义军。大业12年(公元616年),率兵抵御突厥,后又多次战胜突厥。
窦氏(公元569~613年),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孙女,神武郡公窦毅的女儿,母亲襄阳公主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个女儿。窦氏从小就才貌出众,喜欢读史籍,非常好学,长辈非常孝顺,而且窦氏是一位比较刚毅的女子。舅舅、北周武帝宇文邕非常宠爱窦氏,把她接入宫中抚养。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因为上门的求亲的人很多,所以窦毅就命人画了两只孔雀在屏风间,让求婚的人各射两箭。李渊的射箭技术非常高超,于是就射了两箭,分别射中了孔雀的两只眼睛,窦毅就把女儿窦氏许配给了李渊。窦氏和李渊结婚后,夫妻两人非常恩爱,窦氏还替李渊照顾卧病在床的独孤氏[2]。后来窦氏就开始料理家务,并先后给李渊生下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一个女儿,即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后来嫁给了柴绍。大业九年(613年),窦氏去世,时年45岁。唐高祖即位后,追封窦氏为皇后,谥号为穆,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又追谥母亲窦氏为“太穆皇后”,陪葬于献陵。
李玄霸(公元599~614年),字大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唐高祖李渊第3个儿子,大业10年(公元614年),李玄霸去世,年仅16岁,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玄霸被父亲、唐高祖李渊追封为司空、秦州总管和卫王,改葬于长安的芷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部),《说唐》和《兴唐传》等古典名著中力大无比、使一对铁锤李元霸的原型就是李玄霸,清代小说家为了避清朝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烨的讳而改为李元霸,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李玄霸没有立过战功,所以名著中关于李元霸的故事大部分是小说家的文学加工,是虚构的。
大业10年(公元614年),第三次征伐高句丽失败后,隋炀帝杨广等人回到了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此时的天下流传着一首关于姓李将取代杨氏江山的歌谣,杨广是一位生性多疑的帝王,听到这首歌谣后杨广便对李氏一族起了杀心,大业11年(公元615年),左卫大将军宇文述诬告右骁卫大将军、郕国公李浑等人谋反,最后李浑被杨广赐死,他的家族也因为牵连,被杨广下令全部杀死。李浑等人被处死后,杨广又对自己的表哥李渊起了杀心,但是杨广又觉得李渊还有用处,于是在大业13年(公元617年),杨广命李渊担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的留守[3],让李渊去镇压农民起义,以及防御突厥人的进攻。
关于李渊在太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当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都风起云涌,天下已经大乱起来,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已经清楚地知道隋王朝已经无药可救了,便开始劝父亲李渊也起兵反隋,但是此时的李渊好酒色,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不想起兵对抗朝廷,李世民劝说了几次,李渊都犹豫不决。李世民就和好友、晋阳令刘文静,以及晋阳宫监裴寂一起密谋,三人商量完后先让裴寂选几个晋阳行宫里长得漂亮的侍女,趁李渊喝醉酒后,让这些侍女陪李渊过夜,最后计划成功了。李渊第二天醒来后,知道自己已经犯下了灭门大罪,被迫在大业13年(公元617年)起兵反隋。《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这三本史书里面都记载有太原起兵,李世民是首谋的说法。
第二种说法:早在杨玄感兵变爆发之前,李渊就和隋朝的驸马宇文士及密谋过起兵反隋的事情,并且宇文士及当时承诺:如果李渊起兵成功,宇文士及将来投奔李渊。大业13年(公元617年)正月,李渊因为镇压农民起义时失陷在马邑,结果杨广命人就地拘押李渊,过了许多天才让李渊官复原职,然后李世民就建议李渊起兵反隋,李渊却回答道:“这个建议很好,但是时机还没有到来。”因为当时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在家乡,女婿柴绍和女儿平阳公主则在长安,李渊先派手下去通知李建成等人,李建成、李元吉和柴绍在得知李渊要起兵反隋后,都决定立即前往太原,平阳公主则在长安城外的不远处开始暗地里招兵买马。李建成、李元吉和柴绍到达长安后,李渊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在公元617年的一天早上,李渊决定起兵反隋。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后,唐武德2年(公元619年),宇文士及和封德彝一起前往长安投奔李渊。李渊的大将军府记室参军温大雅编撰的《大唐创业起居注》里就有这样的记载,意思是说在太原起兵中李渊是主谋[4]。现在的许多专家都认为第二种说法才是“太原起兵”的真相。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649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不管那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李渊都是这场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李渊起兵反隋后,杨广派来监视李渊的两位大臣高君雅和王威被李渊以谋反罪处死,紧接着李渊采纳了刘文静的建议:与突厥结盟,让突厥的可汗资助李渊兵马,以便增强这支起义军的实力。李渊就派人出使突厥,突厥的始毕可汗看到李渊写的亲笔信里面写有承诺要和突厥和亲结盟,并且打下长安后,突厥人可以坐享财物,另外李渊还在信封上使用了“某启”一词,以示谦卑等内容之后,始毕可汗就答应了李渊的请求[5]。
最后在公元617年的一天,李渊率领20多万大军,以及平阳公主招募的1万多人一起攻下了长安城,最后李渊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傀儡皇帝,尊远在江都的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
注:[1](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岳麓书社,第1页。
[2](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岳麓书社,第1316—1317页。
[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岳麓书社,第2页。
[4](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腾讯公版图书。
[5](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三秦出版社,第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