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结构与内容

1.3.1 研究结构

根据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将总体结构分为九个部分,第1章为导论,提出问题并介绍本书的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第2章和第3章分别为文献综述和现实背景分析,为解释框架的构建奠定基础;第4章为解释框架,将研究的技术路线清晰化,统领后文的实证研究内容;第5至8章为实证研究部分,从政策规制、股利形式等视角全面检验股利迎合理论的适用性及股利行为迎合治理动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优化对 策;第9章为结论,总结研究的成果、不足,并进行展望。

1.3.2 主要内容

将本书结构进一步展开并细化,得到全书主要内容框架如下。

第1章,导论。结合“股利之谜”中“支付与否”“支付多少”“支付形式”等问题,对照我国股利政策实际,初步提出问题,即“股利政策迎合了谁的需要”,进一步结合理论研究,将股利政策迎合行为检验及其治理优化的研究主题清晰化。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本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按照股利政策理论研究的演进,分别阐述了股利政策无关论及各种现代股利政策理论,揭示了各种理论解释力的缺陷并过渡到行为股利政策理论(尤其是股利迎合理论),总结了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进行拓展。

第3章,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及股利规制的发展演进。本章阐述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一般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股利支付率、股利持续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对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规制进行整理分析。

第4章,股利政策迎合行为及其治理的解释框架分析。总结股利迎合理论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迎合行为及其治理特性,推演股利迎合理论在我国特殊市场环境下的适用性,对股利迎合理论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优化机制进行总结。

第5章,强化分红政策视角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迎合行为实证。以强化分红政策为重要外部治理因素,考察强化分红政策实施过程中上市公司股利溢价与现金分红意愿的关系,并检验在控制强化分红政策重要时间点及公司特征变量的前提下,股利支付的公司治理影响因素,客观评价强化分红政策对股利行为的影响。

第6章,股权分置改革视角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迎合及其治理动因实证。以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为重要时间节点,考察2006年前后各10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迎合行为,检验迎合行为的解释力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力,并对比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公司治理影响因素。

第7章,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迎合行为及其治理动因实证。以近年来越来越盛行的送转股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股利迎合理论检验送转股行为的迎合性,并根据样本的板块特征进一步划分为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等子样本,对股票股利迎合行为进行实证检验,并找到相关公司治理影响因素。

第8章,迎合理论视角下股利政策决策及其治理动因综合实证。针对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选择决策,构建受限因变量模型,检验股票股利相对股利溢价,间接检验迎合理论,并通过进一步的混合面板数据模型检验股利政策决策的公司治理因素及其效果。

第9章,对策建议与结论。根据实证分析成果提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迎合行为异象治理的思路,对全书理论与实证分析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