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张全家福

建国十六年,春。

吉春市,光字片,周家。

“当家的,昆儿,回来啦!”

周秉昆跟着父亲周志刚进了家门,刚把自行车停好,屋内周母李素华就听到小院里发出的动静。

已经拿着小扫帚从屋里出来了。

周母先给周父拍打,清扫着身上的灰尘,完事了转身准备给儿子也扫一下。

“妈,不用了,我自己来。”

周秉昆接过小扫帚,自己清理起来。

这一年,周秉昆十三岁。

学校放假,周秉昆便跟着父亲去工地上干活。

有周父的面子在,虽然干活没有工资,但能免费吃一顿中午饭,不够管饱。

顺带着还能跟着周父,学习父亲八级瓦工手艺。

一举两得,不亏。

家里兄妹三人,老大周秉义十八岁,身高还不到一米七。

周秉昆现在一米七五,比周父还高两公分。不但长的高,体格还特别壮,一顿饭能吃大哥周秉义三倍的量。

这大胃口可愁坏了周母。

这么大的饭量可咋养活啊?

这不,一到学校放假,周父就带着小儿子去工地上。小儿子干活不偷懒,队里领导每次检查,见了就表扬。领导还专门给管食堂的打了招呼,说让孩子吃饱,别给饿着了。

你瞧,多么人性化!

在周父慈爱的注视下,周秉昆只能努力的,抱着大碗埋头苦吃。

“爸,你可曾知道,我现在兜里比你有钱多了?”周秉昆心里默默的想着。

从娘胎出生,睁开眼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重生了。

没错,是重生,不是出生!

他清楚的记得,自己前世的记忆。

重生前,他叫徐朗。

而现在,他是一个刚呱呱落地的婴儿。

能重新活一次,这感觉可太好了。

到三岁那年,一场差点要了命的高烧,无意中唤醒了沉寂的系统。

作为和万千穿越重生玩家一样的标准配置--系统,终于到位了。

一个可以每天签到的系统,也是在那一天,在系统的提示中知道,原来他穿越到了一个影视剧的世界中。

名叫《人世间》的影视剧世界。

签到主角,还可获得一次性的主角奖励。有的是技能奖励,也有属性点奖励。

比如,签到周父时,获得了体质+3,另外还有瓦工技术1级。

签到周母,获得厨艺1级。

签到大哥周秉义,获得精神+2,还有语言精通能力1级。

签到周蓉,获得精神+2,博闻强记能力1级。

觉醒了本人主角的天赋,获得体质+3,以及天赋能力元素亲和1级。

建国十一年冬,在太平胡同签到郑娟,获得体质+2,和心灵手巧能力1级。

建国十五年秋,郝冬梅跟着大哥第一次来光字片周家,签到郝冬梅,获得体质+1和精神+1。

此外,还激活了系统空间。起初是1立方米。每签到一个主角,系统空间翻倍一次。

还有每日签到奖励,获得金钱和经验,从第一年的每天获得1元同等消费币和1点技能经验值,逐年增加一个单位(即第二年,每天签到获得2元消费币和2点经验值)。

从签到系统得到这么多好东西,难道还能饿的着自己?

没有系统的加持,他怎么可能会长的如此身高体壮,俊朗不凡,风采绝艳?

想到这,周秉昆默默的打开系统面板,看了眼上面的信息。

姓名:周秉昆(前世曾用名:徐朗……)

年龄:13岁

体质(+12):18(本世界人类极限值10)

精神(+9):14(本世界人类极限值10)

拥有能力:

瓦工3级(体质+2,注:每升1级,体质加1)

厨艺3级(体质+1,注:每升2级,体质加1)

语言精通2级(精神+1,注:每升1级,精神加1)

博闻强记3级(精神+2,注:每升1级,精神加1)

元素亲和2级(精神+1,注:每升1级,精神加1)

心灵手巧1级(注:每升2级,体质加1)

系统空间128立方米。

签到9年,空间里还躺一万多块钱,在这个物资紧缺,一斤猪肉五毛的时代,手握巨款,心潮澎湃!

。。。。。。

“他爸,昆儿今没给你捣乱吧?”

“妈,说啥呢?”周秉昆笑着插话。

“也不看我是谁的儿子,八级大师傅的儿子,干啥能比别人差了?”

李素华轻声嗤笑:“咋还自夸上了?”

周志刚一改严肃的表情,眼神中流露出欣慰神色说道:“秉昆干的不错,不但能给我搭把手,现在都学会看图了,自己拼装模板也有模有样了。今天队里领导过来检查,还给秉昆夸了,说有我三分本事了。”

“是么?”得到周父的肯定,周母心中喜悦,“昆儿要是有了你的三分本事,这以后也不愁活了。”

“妈,你就别整天的说愁我了,你还是关心一下我姐吧,我可比她省心多了。”

“你姐咋了?你姐考试,回回考第一,比你强多了。”

“是,我姐学习是比我好。你咋不说她那倔脾气,咋越来越严重了呢?你看看,但凡是不顺她心气的事,谁能给她掰得过来?”

周秉昆撇撇嘴,不再说话。

每次拐外抹角的点周蓉的事,咋爹妈就不当回事呢?

“少废话了,快进屋吃饭。”周父转身进屋。

周父坐炕中间,周秉昆坐炕檐上,炕桌上已经摆好饭菜。

掺了玉米面的白面馒头,小米碴子粥,咸菜疙瘩,还有洗干净剥好的大葱,一碟大酱。

纯素,看不着一点荤腥。

“妈,前天我逮的两只野鸡,不是还有一只没吃么?咋不见啊?”

“那个等你哥和你姐回来吃。你们爷俩中午在工地吃好的了,晚上清淡点,养胃。”

“这……”

周秉昆愣住了,老妈这也太偏心了。

周父拿起筷子敲周秉昆的脑袋,“就你事多,吃饭!”

唉!

就着咸菜疙瘩,咬了口馒头,周秉昆冒出一句,“妈,中午我哥和我姐他们回来吃饭了没?”

周母坐在一边,伺候爷俩吃饭,随口回道:“没,他俩说是去参加读书会,估计在同学家吃了。”

“那你中午自个吃的,不会也是这个吧?”

“这饭咋了?你看光字片能天天吃得上白面馒头的有几家?”

唉,周秉昆叹气。

家里儿女多,就周父一个人赚钱养家,周母每天紧巴巴的算计着过日子,有啥好的,都紧着儿女们。

每次吃肉,都舍不得吃,也就沾点汤汁尝个肉味,长期这么下去,营养跟不上,身体可就跨了。

也就周秉昆守着她身边的时候,这才能吃点。

实在是艰苦的日子过的太久了,思想一时半会很难转变过来。

周秉昆放下手中的筷子,“妈,我不是跟你说了么,咱家不缺你那一口吃的。上山抓鸡逮兔,下河摸鱼,那都是我的拿手本事。咱们家这些年,我抓回来多少野味。”

“老婆子,这话秉昆说的对。你要不吃的好点,身子跨了怎么办?”

周志刚难得没有教训小儿子。

“对了,前段时间说的,上面下文件要求各单位组织,参加大三线建设的事。今天通知下来了,我们队去西南部重渝那里。这几天准备好了就出发,去了以后要三年才能轮一次班回家探亲。往后这家里面,还有三个孩子就得靠你守着了。”

周父语气低沉,说完端起酒盅一饮而尽,一声长长的呼气声。

“啊?”

周母和周秉昆都看向周父,满脸惊讶。

这个消息实在来的太突然了,好半天,周母似乎才回过神,问了句:“他爸,必须得去么?”

“那还用问?”周父呵斥一声,“支援国家建设,这有什么好疑问的。”

这是从苦难岁月走过来,经历了建国风雨的一代人,这一辈人有着坚定的信仰,纯粹的信念。

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是不会明白,如今的生活是何等的来之不易。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他们所唯一能做的,就是毫不犹豫的投身祖国建设,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当周秉昆身处其中,才切身的感受到,这种来自于周父身上,令人敬佩的信念。

“爸,你说的对!家里有我在,你就放心的去支援国家建设吧。”

周秉昆又给周父把酒盅斟满。

周志刚认真的看着小儿子,可以感觉出周秉昆发自心底的真诚,令他欣慰。

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坦然面对。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家兄妹放学了,都主动待在家里,围绕在父母身边,都想尽可能多的再陪陪父亲。

周秉昆提前去照相馆预约了位置,最近出远门的人太多,照相馆生意好的不得了。

出发的前一天,周家一家五口人,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在海鸥照相馆,拍下了第一张全家福。

这是建国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

这一年,老大周秉义18岁,周蓉16岁,周秉昆13岁。

兄妹三人站在周父和周母身后,风华正茂,脸上洋溢的是青春与朝气,而坐在前面的父母脸上,已经有了皱纹和白发。

。。。。。。

吉春火车站。

站台上到处是和周家一样,给亲友送别的人群。

空气中弥漫的都是离别的悲伤。

周秉义和周秉昆兄弟俩帮着周父把行礼拿上火车,周蓉挽着周母的胳膊,正对着坐在车窗内的周父挥手告别。

呜呜呜!

火车慢慢动了起来。

周秉昆眼睛发红,使劲的朝着周父挥手,他大喊道:“爸,去了那边,别忘了第一时间给家里写信报平安啊!等有了地址,回头我就把洗好的照相给你寄过去啊!”

周父眼圈发红,抿着嘴点点头。

周母已经捂着嘴,泣不成声。

这一走,再见面就得三年后了。

时间进入七月,暑假来临。

周蓉初中毕业,考上和大哥同一所高中,而周秉昆也顺利的小学毕业啦。

。。。。。。

夏天来临。

住在光字片的人,最不愿意过的就是夏天。

光字片地处吉春市城郊,说起来还是城市户口。可这居住环境,老实说,比起农村来都差。

从上往下看,这一片棚户区,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啥样的建筑都有。

有土坯夯筑的房子,上面搭着的是茅草和木板子。也有纯粹是木板搭建成的房子。也有好一点的,土坯筑墙,屋顶上铺了瓦片的。

没有统一规划的道路,房屋的布局如大大小小的补丁,密密麻麻的堆满了这块区域。

没有环卫工人清扫,纵横交错,毫无规则的街道上,四处可见丢弃的垃圾。

夏天一来,街道上弥漫着腐臭的气味。

这也是周秉昆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搬离光字片的原因。

可惜在这个一切都靠分配,统一安排的年代,想买块地实在太难了。

没有介绍信,你连火车都上不去。

靠两条腿,还没跑出吉春市,就得被抓到,再遣送回来。

要是只管自己一个人的话,待不下去可以往外跑。凭借系统护身,相信去了外面,混的会更加如鱼得水。

可问题他是胎穿啊!

周家把他从小养到大,在这个世界里,周家的人是和他血脉相连的亲人。

浓厚的血脉亲情,已经深入灵魂,无法割舍了。

他是家里的老疙瘩,别看平时挨骂是不少。

可在周父周母眼里,还是最疼爱这个小儿子的。

他要是跑路的话,估计把周母气晕的那个人就是他了。

想明白了这一切,周秉昆只能面对现实,至少在那个春天,在那个老人在沙滩边画圈圈之前,还是老老实实待着吧。

七月,正是天热的时候。

周家的位置在街口,旁边不远就是公厕。

那浓烈的味道,让老周家屋子正面的门窗,关的更密实了,生怕穿进来一丝丝的味道。

虽然屋子的后墙上,周父开了两个小窗口透气,但屋子里依然憋闷的慌。

天亮了没多久,外面的温度立马直线上升。

可能是体质太好的原因,周秉昆对闷热,变得格外敏感。

周秉义还在一边呼呼的睡着,他爬起来穿好裤子,端上盆到外屋,打点水洗把脸清醒一下。

“起来啦,昆儿。”

“妈,你接的睡吧。我睡不着了,洗把脸出去转会。”

周母从炕上坐起来,“没事,妈也睡不着了,妈给你把粥热热。”

周秉昆洗完脸,凉爽精神不少。

“妈,我今天去河边摸几条鱼去。下午你买块豆腐,咱晚上做铁锅炖鱼吃。”

“哎,好。”

在这粮食紧缺的年代,守着大江边住,家里的鱼就没有断过。

这些年河里的鱼都快被人捞干了,摸鱼的人,比鱼都多。

别人在江里摸鱼,不下网子可摸不住,偏自家这小儿子本事大,往河里一钻,一抓一个准。

这本事别人可真比不了。

早饭依然老三样,咸菜,杂面馒头,小米碴子粥。

呼噜呼噜的喝完碗里的粥,周秉昆嘴里咬着馒头,拎起短衫往肩上一搭就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