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平胡同
- 重生诸天从光字片开始
- 闲不住的老鱼
- 2113字
- 2025-04-23 20:46:30
周秉昆从家里出来,朝着太平胡同走去。
太平胡同没有一处砖房,全是挨得非常紧密的土坯房,家家户户都是低矮而又腐朽的木门。
与这条胡同的人家相比,即使是住在光字片的人家,也会倍感幸福与知足。
走进小巷的深处,宽窄不一的巷子上方,伸出来长短不一的木板与茅草。
推开半人高的木栅栏小门,先穿过一处黑咕隆咚的门斗,没窗,大概三四平方的小空间,堆放着煤块、水桶还有咸菜缸之类的杂物。
门斗紧连着小屋,还没进屋,就闻到一股草药味。
周秉昆撩开帘子进去,这是一间小屋,大概十几个平方,火炕就占去了一半的地方。
郑母还有郑娟姐弟俩,正把地上堆放的草药,平摊在炕上和窗台上。
屋子里地方太小,只能晚上睡觉时,先把草药收拢起来。白天的时候,再摊铺在炕上晾晒。
炕上只留下一小处地方,好坐炕上干点别的手工活。
“大娘,娟姐,光明,忙着呐?我看门开了,就进来了。”
“秉昆来啦,正收拾着呢,也没个落脚的地,稍等会啊,马上就完事了。”郑母笑着打声招呼,郑娟也笑笑。
“秉昆哥!”光明咧嘴呵呵笑着喊道。
“没事,不用管我。我也是天热,睡不着,就早早的跑出来了。哎,我看这草药干的差不多了,再有几天就能拿去卖了。”
郑娟微笑,“明天再晾一天,后天就能拿去卖了,正好光明的药也该去拿了。”
周秉昆点点头,“那好,后天一早我骑车来,我拉你去拿药。”
“麻烦你啦,秉昆。”郑母感激的说道。
“嗨,大娘你说啥呢!”
从建国十一年的那个冬天,周秉昆发现郑老太太带着郑娟姐弟出现在太平胡同。
他有空闲的时候,总跑到这边来玩。
一来二去,时间长了,和正在家照看弟弟的郑娟,慢慢熟络起来。从那时起,他便总会带些吃的玩的给她们姐弟俩。
看到郑家面缸里快没粮了,就悄悄的添点。郑母发现后问他时,周秉昆死不认账。
郑母担心是周秉昆从家里偷出来的,这年月谁家粮食也不富裕,善良的老太太坚持要给秉昆家送回去。
当郑母把粮食给周家送去时,周母都说家里确实没少粮食。这让郑母以为是秉昆和家里说好的,郑母感动的握着周母的手不停的说谢谢。
为这事,周母还专门叫了周秉昆问话,不过周秉昆问啥都是不知道,一来二去,也就不了了之了。
自此之后,周秉昆再偷偷接济郑家时,郑母也没再有过大的反应了,仅靠她一个人卖些冰糖葫芦和冰棍,养活三口人确实非常艰难。
只能把对周秉昆还有周家的感激,默默的放在心底。
这年月粮食紧张,常有人因为生了孩子养不起,悄悄地就把孩子丢了。这些被丢弃的孩子,大多是女孩或者先天有残疾的。
光明就是两岁大的时候,被郑母从路边捡回来的。
抱回来的时候,包袱里只有他的生辰八字,别的啥信息也没留。
郑母养了没多久,就发现这孩子眼睛有毛病。去医院也问过了,要做手术,需要很多钱。
郑母根本看不起,只能开了点普通药片,就带着小光明回去了。
后来周秉昆和郑娟姐弟混的熟了,郑娟要在家里帮着郑母干活,周秉昆便带着光明出去玩耍。
有一次,他偷偷的带着光明去了趟吉春市的大医院。
当时医生说,光明的眼睛需要做手术,术后再养几个月就能看得见了。这个病不能拖得太久,经络不通畅,现在视网膜已经出现萎缩,但还不严重。
但是吉春市并没有能做得了这种手术的医生,这种级别的手术,要么直接去燕京,要么就等来吉春医术交流时,那时肯定有能做得了专家,到时再做手术。
这种交流活动,每几个月就有一次。
于是,周秉昆便决定,要是半年内等不到专家,那他就带光明上燕京去治。
建国十三年初夏,周秉昆收到了来自吉春市大医院的信。
信中说有一位专精眼科的医生要来吉春,做相关方面的学术交流。
手术加上药品大概要两百元。
这笔钱对于当下的任何一个普通百姓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何况郑母的冰糖葫芦,卖一支才两分钱。
两百元对于郑家,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本不可能拿的出来。
手术这种大事,瞒是瞒不住的。
钱,周秉昆有。
系统每天签到都会给钱和经验,建国十三年的时候,一天能领十元和十点经验。
两百元,只要签到二十天。
琢磨好怎么解释这钱的来源后,周秉昆便把一沓大团结和那封医院的信,放在了郑家的桌上。
他说这钱是他打猎摸鱼,一点一点从鸽子市卖钱攒起来的,不是从家里拿的,算是借给郑母给光明看病用,等啥时候有钱再还就行。
当时郑母问,你一个孩子咋可能攒这么多。
周秉昆只能梗着脖硬说,就是攒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要不拿去问我妈,这钱是不是家里的?
见他信誓旦旦,郑母不再纠结这事。她们家认识周秉昆已经快两年了,这孩子什么脾性,老太太算是有几分了解,不是那种会闯祸的人。
更何况给光明治眼,这种事一旦错过了,那可就把孩子的一生给毁了。
郑母给他打了欠条,郑家又记下了周秉昆的一个大人情。
此时,郑母也唯有握着周秉昆的手,不停的说谢谢,还让郑娟姐弟代郑家给他磕头感谢。
周秉昆费好大劲才给拦下来。
贫穷,就是最大的原罪。
试问,没有被穷困压断脊梁骨的,能有几个?
手术很成功,半年后,光明已经能看见东西了,只是视力很差。
医生说了,还得继续吃药温养,要一直到成年了,定型了才能停。
到现在,建国十六年,光明的视力已经恢复到,大概五百多度的样子。
医生说了,不用带眼镜,平时不能太费眼,尤其是不能长时间盯着某个东西看,能发光的更不行。
五百度不算啥,骑自行车肯定撞不到人。
要开汽车的话,就不好说了。
汽车这玩意想要普及,还得二三十年呢,太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