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意外之喜(已修改)
- 重生诸天从光字片开始
- 闲不住的老鱼
- 3091字
- 2025-04-24 19:35:19
正事办完了,周秉昆便带着郑娟,在吉春市里闲逛。
晚上和曲秀贞约好了,第一次登门,总不好空手去。于是,路过商店的时候,周秉昆买了二斤白糖。
曲秀贞爱抽烟,原本是想买两盒烟的,不过想了想,毕竟是初次登门,还是带点常用品合适。
中午找了一家面馆,大碗的肉浇面,卤子不少,肉看不到几片。
本来还想点评几句,都快赶上前世的兰州牛肉拉面了。
看郑娟吃的挺香,周秉昆也不毒舌了。
下午去河边的公园逛了逛,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便骑车去往位于河边的干部小区。
这个小区周秉昆来过,有一次他跟着大哥,去郝冬梅家玩的时候来的。
郝冬梅的父亲是北省的领导,也住在这个小区。
这个干部小区里住的都是在官府上班的官员,不远处就是官府的办公地点。
到了小区门口,报了曲秀贞的名字,核实后才放行,
“秉昆,住在这的都是什么人呐?这里的房子盖的真漂亮啊。”郑娟羡慕的看着小区里的建筑。
都是独栋的二层小洋楼,门前围着小院子,种满了花花草草。楼与楼之间的道路,全是水泥浇筑,打扫的干干净净,两侧还载种的大树,绿树成荫。
“这里是官府管理人员的家属院,住的都是在省里或者市里工作的大人物。”
找到曲秀贞家的门牌号,周秉昆按响了栅栏小铁门上的电子门铃。
没一会,曲秀贞推开屋门,看到是周秉昆和郑娟,笑着招呼:“是你们两位小同志来啦,快进来。”
“曲书记好!”
推开铁门,周秉昆二人跟着曲秀贞进屋。
宽敞的客厅里,明亮的光线,白净的地板砖,厚绒布包裹的大沙发,从未见过如此环境,顿时让郑娟有点紧张。
曲秀贞见周秉昆眼神往进门的鞋柜看,便说道:“不用换鞋,我们家不讲那个。”
周秉昆把白糖放在茶桌上,拉着郑娟坐在沙发上。
周秉昆神色自然,郑娟却一脸局促,双手放在腿上,规规矩矩的坐着。
“你这孩子,到我这还拿什么东西啊,待会走的时候带回去,我这不兴这个。”
曲秀贞给他俩倒了杯水,然后起身对楼上喊道:“老马,小谭,我说的人来了,你俩快出来。”
曲秀贞性格爽朗,为人直率,儿子已经参加工作,常年在外地,这里就她和老伴马守常住,就喜欢家里热闹一点,经常约一些朋友来家里喝茶聊天。
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从楼上下来,白衬衫外套着一个军绿色的马甲,袖口挽起,一副闲适模样。后面跟着一个中年人,藏青色的工作装,带着一副黑框眼镜,斯斯文文的,像一个学者。
“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爱人马守常,你们叫他马院长就行。这是咱们吉春歌舞团的团长谭林,这两位小同志呢,男的叫周秉昆,女的叫郑娟,我没说错吧?”
曲秀贞对着周秉昆笑笑。
“没说错,曲书记。”
“你好!”
“你好!”
几人分别握手,又重新落座。
“小谭,待会你让小周和小郑再把那首歌给你唱一遍听听,我个人认为,这歌写的非常好,词好,旋律也特别好!”
曲秀贞笑笑,随即站起身:“你们几个先聊着,我菜都备好了,就差下锅炒了。待会聊完了,一起吃个饭。”
说完曲秀贞便去了厨房。
谭林微笑着对周秉昆说:“小周同志,你这首歌曲书记可是评价很高啊,怎么样,要不要先准备一下?”
周秉昆自信的笑笑,说道:“谭团长,昨天我已经和娟姐练习了好几遍了,我俩先唱一遍,您给指点指点!”
随即周秉昆和郑娟站起身,往外走了几步,站到客厅当中。
用几秒钟酝酿一下感觉。
郑娟压住心底的紧张,缓缓唱了起来:“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
郑娟清灵悠长的声音响起,委婉动听的曲调,一下子便将初次听到这首歌的人,拉进了那个美好的画面中了。
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
第一段结束,周秉昆副歌跟着开始,声音铿锵有力,与前半段形成鲜明对比,如山洪喷涌,冲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英雄气概。
令听者为之震撼。
第一段歌过后,郑娟渐入佳境,三段歌曲如三幅美丽的画卷,引人入胜。
当歌曲唱完,马守常和谭林纷纷鼓掌赞赏道:“确实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小郑的声音天赋不错,嗓音嘹亮回味悠长,就是缺乏一些转音技巧的训练,是一个唱歌的苗子。”谭林以专业的眼光点评道。
周秉昆拉着郑娟坐下,把水递给她。
唱完歌后,郑娟又恢复了紧张拘谨的模样。
听到谭林对郑娟的唱歌评价挺高,周秉昆心中一动,主动问道:“谭团长,你们单位还招不招人啊?”
谭林笑笑:“哦?小周同志是有什么要求吗?”
周秉昆不好意思挠挠头,说道:“呵呵,要求不至于,刚才听您说娟姐是一个唱歌苗子,所以随口问问。”
谭林并没有介意周秉昆的提问,他微笑的说道:“我们吉春市歌舞团一般是以各单位推荐为主,当然也不排除从地方选一些好的苗子培养。小郑,你现在应该还在读书吧?”
郑娟听到谭团长提问,有些紧张的回答道:“我家条件不好,没有念过书,平时就在家帮我妈干点家务活。不过我识字还会算数,都是秉昆平时教我的。”
周秉昆把郑娟的家庭情况简单说了说,马守常坐在一边感叹:“确实不容易啊,秉昆也不错,能主动帮助郑娟家,还教她读书写字,是个好孩子。”
马守常又问:“郑娟,你今年多大了?”
“十四岁。”
马守常想了想建议道:“小谭啊,我看这孩子不错,不如就让她进你们歌舞团,先不定岗,当一个学徒工,培养看看,等她十五岁了再考核定岗,怎么样?”
马守常是从布队上转业回来的,为人热心开朗,了解了郑娟的家庭状况,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主动的帮她说起了话。
谭林一听老领导都说话了,他也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于是便点头答应下来。
“好,回头你写一份申请,带上你的身份证明,去歌舞团找我。”
“太好了,谢谢马院长,谢谢谭团长!”周秉昆高兴的站了起来,和郑娟一起不停的鞠躬道谢。
没想到第一次来马守常夫妇家拜访,竟然解决了郑娟的工作问题。
(Ps:这里有两段话,实在不知道怎么改,直接删掉……)
能坐在这里,那就是机缘,多少人一生不可得。
周秉昆抓住了机会,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
果然如原剧中点评那样,这是一对有人情味的两口子,虽然都是大人物身份,但对身边的人,依然能热情帮助,也不摆令导架子。
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但能缓解郑家的经济压力。
有了这份工作,户口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贫穷混乱的太平胡同,那里住的人大部分都没有户口,因此无法正常就业,郑娟一家也是如此。
即使是一个学徒工,也意味着郑娟从此以后身份的转变。
她不再是无业游民,而是一个有正式工作的人了。
可谓意义重大。
客厅里回荡着欢声笑语。
谭林说道:“小周,现在咱们可以聊聊这首歌的事情了吧?”
“谭团长,您有什么想问的?”
“这首歌是谁教给你的?”
“是一对夫妇,他们去光字片的时候,当时我在附近玩耍,听到他们在唱歌,觉得好听便记下来了。这首歌,您以前没有听过么?”
“没有,这首歌如果流传出来,一定会被广为传唱的。你知道那对夫妇是谁吗?”
周秉昆心中诧异,原来这个时空并不是完全和前世一样。
可惜没有手机和网络,没办法查证脑海里的事。
他只能装傻,摇摇头说道:“不认识,估计是去谁家走亲戚的吧。”
谭林叹气:“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却不知道是谁,真是令人遗憾。”
马守常点头说道:“优秀的作品不应该敝帚自珍,宣传一直是我党不容忽视的阵地。不过,小谭啊,你们可以先把这首歌唱给广大人民群众。等到这首歌家喻户晓的时候,原作者找上门了,不就知道是谁写的喽?”
“哈哈,还是老领导厉害!我回去就排练这首歌。”
“准备吃饭啦!”
曲秀贞端着俩菜往餐桌上摆。
“曲书记,我俩给您帮忙!”
周秉昆赶紧拽着郑娟起身,去厨房帮着一起端菜,摆放碗筷。
饭桌上,周秉昆幽默风趣,谈吐不凡,再一次令几位领导刮目相看。
饭后闲聊一会,谭林和周秉昆几人起身离开后,马守常端着茶杯,坐在沙发上感叹:“秉昆这孩子,小小年纪,不但见识不凡,品性善良,将来肯定有出息啊!”
曲秀贞坐在一边戴着老花镜,正在看文件,听老伴说话,赞同道:“嗯,这孩子确实不一般,有股子机灵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