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再下香江
- 重生诸天从光字片开始
- 闲不住的老鱼
- 3064字
- 2025-04-24 00:10:17
九月初,蔡晓光给周秉昆送来一份临时借调函。
和上次一样,出差去京城核对外贸物资。
这事周秉昆都给蔡晓光说好几个月了,只是一直没等到合适的机会。
拿到借调函,周秉昆立马去厂里请了假,然后跟着省里的其他业务员,登上了去往燕京的火车。
在燕京待了快一星期,把该干的活干完后,周秉昆便一个人悄悄的离开招待所,登上火车南下了。
有第一本书打响了名气,第二本书《大唐双龙传》一经面世,立马引发大量书迷追捧。
《寻秦记》第一版十万册也全部卖完,环球出版已经着手安排第二版印刷销售事宜。
周秉昆先去了一趟明朗船运公司,这是他上一次来香江注册的公司。
那时他手里资金紧张,只买了一艘不到4000吨的货船,挂在了邱少安的海丰船运公司名下。
时隔三年,在江华的打理下,明朗船运公司名下,又陆续购置了两艘货船。
有周秉昆稳定的稿酬和版权分成,再加上邱少安的帮助,明朗船运公司顺利的度过了初创期,进入了稳步发展的车道。
周秉昆看完公司的报表,说道:“江华,这几年你把公司经营的很好。万吨以下的货船暂时就不要买了,等公司的资金足够了,下条船我们买一艘万吨级的货船。相比成本上增加的投入,大船才能赚得更多。”
江华点点头:“好的,徐董。”
“对了,马成那边怎么样?你把写作工作室那边的情况跟我说说。”
“好的……”
【在香江,除了邱少安,周秉昆和别人做自我介绍时,都是用“徐朗”这个名字。冯化成在香江办理身份信息,登记的名字叫“马成”。】
听完江华的汇报,周秉昆一阵诧异。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冯化成竟这么快便在香江混得如鱼得水。
还成为了香江武侠文化界的知名评论家!
自从冯化成见识了香江的花花世界后,很快便把仅剩不多的矜持,全都抛到脑后。
他能在国内文坛成为风云人物,足以证明他的文学才华。
周秉昆走后,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读了大量的流行小说。
彻底颠覆了他对武侠小说的理解。
什么是当下流行的武侠小说?
就是能够迎合大众口味,就是让人看得上瘾的故事。
哪怕兜里只剩吃饭钱,也要省下来买最新一期。
甚至让人急得蹲在书摊边上,一口气读完,饭都忘了吃。
这年头,谁还耐烦琢磨那些文绉绉的酸词儿?
要的就是直给!
刀要快,情要真,恩怨分明,读着过瘾才叫本事!
这样的武侠,才能大卖!
至于是不是正统武侠,这重要么?
冯化成悟了。
可当他下笔时,却又难住了。
不论故事多么快意恩仇,多么通俗易懂,核心卖点还是“故事”二字。
直到此刻,他才真心钦佩,周秉昆确实比他有才华。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么精彩的故事大纲,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偶然一次,冯化成在街边小店吃饭时,恰巧听到食客们对新一期双龙传的激烈讨论,痛斥王伯当这个卑鄙小人。
一个灵感顿时出现在他的脑海。
很快,一篇《白衣素袍,忠义勇三郎——王伯当》的评论稿,出现了新一期的《武侠世界》杂志上。
一经刊登,引起的反响极其激烈。
王伯当出卖李密,勾引孤独凤,害得素素一生不幸,这种坏的流脓的角色,竟然还有人敢给他正名。
简直天怒人怨。
一时间,无数的《大唐双龙》书迷写信给杂志社,声讨臭骂这篇评论稿的作者“天刀”。
更有甚者,有人在其它报纸上也刊登文章,痛骂“天刀”眼瞎。
一场关于“究竟王伯当是好是坏”,还有“天刀是不是有病”的骂战,在香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当月《武侠世界》杂志直接卖爆了。
而“天刀”,一名言辞犀利的武侠小说评论家,也一战成名!
尤其最近一年多,罗斌为冯化成开辟的一块评论板块,几乎成了香江武侠界的战场。
凡是书迷喜欢的角色,冯化成就想着法的找毛病批判。
凡是书迷讨厌的角色,冯化成就剑走偏锋、断章取义,拼命的给他们正名。
《武侠世界》引领了香江的武侠潮流,一时风头无两,不但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加盟,也彻底站稳了香江武侠小说杂志一哥的地位。
晚上,周秉昆带着冯化成,和环球出版的罗斌吃饭时,罗斌对冯化成大加赞赏。
对此,在周秉昆和冯化成闲聊时,冯化成也笑着说:讲故事我不行,玩文字游戏打嘴仗,香江本地派还差的远呢。
大唐双龙连载三年,已经接近收尾。
这次来,也是为了把下一本书的大纲给冯化成送过来。
这本书依然是黄老爷子的大作——翻云覆雨,幸好这个世界没有黄艺这个人,要不然周秉昆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黄老爷子。
安排好船运公司和写作工作室的事务后,周秉昆上门拜访了邱少宁的大哥邱少安,把老邱的信给送了过去。
当听到邱少宁被人举报,成了一名油漆工,恨不得立马派人去内地,把邱少宁绑回香江。
不过想到自己弟弟的倔脾气,邱少安又颓然放弃了这个念头。
只能拜托周秉昆多照顾一下。
周秉昆向邱少安保证道:“少安哥,你放心。有我在,不会让老邱出事的。再过几年,等内地政策放开了,你就能回去兄弟相见了。”
拜别邱少安,周秉昆带着东北特产,去了砵兰街58号。
旺角,咏春体育会馆。
一进院便看见师兄沈威,穿着一身黑色唐装,背着双手,在一群穿着练功服的弟子中巡视。
“师兄!”周秉昆大喊一声。
沈威回头望去,认出是周秉昆后,严肃的脸庞上露出笑容:“阿朗!你什么时候来香江的?”
“刚来没几天,把事情办完,就赶紧过来了。”
“阿明,你先带着他们练习。阿朗,走,进屋。”
进了堂屋,周秉昆把皮箱打开,拿出几个礼盒,说道:“师兄,这个是给师傅的,这两份是给你和树成师兄的,都是真正东北老参。其它的是一些东北特产,你看的给师弟们分吧。”
沈威也没有客气,接过礼盒放在一边。
一边给周秉昆倒茶,一边说道:“这几年没有你的音讯,后来又听内地来的人说,那边不太平,大家都很担心你。”
周秉昆端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笑着说道:“其实没有那么夸张,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就是出门不太方便,本来早就想来一趟的,一直没有拿到批文。对了,师傅和树成师兄呢?”
沈威见周秉昆气定神闲的样子,就知道他肯定没受什么影响。
更何况,现在两地来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自己这个小师弟,能千里迢迢从东北来到香江,想必身份也不一般。
虽然大家师出同门,但交情并不深厚,既然周秉昆不说,他也不便多问。
“师傅他们去马来了。年初梁梓坤师弟回来时,就邀请师傅去他那里过中秋的。马来那边华人商会会长是师傅的老朋友,也好多年没见了,这回正好一起聚聚,树成师兄也陪着去了。”
“唉,还以为能见师傅一面呢!”周秉昆有点遗憾。
沈威也感叹一声,“是啊!师傅也总提起你,担心你在那边过得不好。回头等你走之前,给师傅留一封信,我替你转交给师傅。”
“嗯。师傅身体还好吧?”
“结实着呢,每顿饭至少半斤黄酒。”
“哈哈!”
聊了一会近况后,沈威让周秉昆换身练功服,考校了一番他的拳脚功夫。
两人搭手对练了十几招后,突然周秉昆先一式挑手,拨开沈威的拳头,紧接着两记日字冲锤。
周秉昆的拳速太快,沈威的侧绑手还没架起来,就直接被击倒在地。
围观的学员一阵惊呼。
这个人太厉害了,才几秒的功夫,就把沈威打倒了。
沈威揉揉胸口,倒吸口凉气:“你这拳头够硬的!”
周秉昆叹口气:“可我还是没练出师傅说的‘整劲’。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把全身力气集中到一点发力的感觉。”
沈威忍不住吐槽:“我练习咏春快二十年,才摸到整劲的门槛,你才练了几年,着什么急呢!”
周秉昆尴尬的摸摸头,嘿嘿笑道:“是我太心急了。”
忙完了公司的事情,周秉昆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了咏春体育会馆。
有沈威陪他搭手练习,周秉昆把高级套路“标指”练得越发纯熟。
对于咏春拳力发六合,胫、膝、腰、膊、肘、腕六个关节如何一起发劲,有了更深的理解。
到了九月底,周秉昆准备启程回家。
临走前,除了买些吃穿用品,他专门买了一部尼康大F相机和一整盒交卷,还有一套清洗交卷的工具设备和药水。
这部相机在六十年代红极一时,不但坚固耐用、性能卓越,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
以后再想照相,就不用跑到照相馆了。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可以用照片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