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三年
- 重生诸天从光字片开始
- 闲不住的老鱼
- 2437字
- 2025-04-25 00:10:07
春去冬来,转眼到了建国二十四年。
1月28日,腊月二十五。
吃完早饭,把院子里的雪清扫干净,李素华就催着周秉昆去火车站接人。
“妈,我爸十一点到站。现在才九点多,这么冷的天,我去那么早干啥?”
“万一火车提前了呢,让你爸自己走回来啊?”
自从月初收到周志刚的信,说他已经请好假,买好了车票。
李素华就在家里掐着日子算时间,昨天晚上,让郑娟用染发膏把头发染了一下。
今早,天没亮,李素华就起来收拾。
周秉昆看着精神抖擞的李素华,无奈的叹口气:“你啥时候听说过火车提前的?不晚点就不错了。”
“少废话!那万一呢?娟儿,把大衣给他拿来。”
看着他们娘俩拌嘴,郑娟忍不住笑了出来。
她帮着周秉昆穿好棉大衣,又把棉帽和手套递给他,“妈让你去,痛快去不就完了,非得犟两句。”
郑娟现在已经是周秉昆的媳妇了,去年八月,周秉昆到二十岁了,两人便把结婚证领了。
“不说出来,我心里难受。”
李素华也忍不住笑了,抬手作势欲打,“我看你是皮痒了。”
周秉昆嘿嘿笑着闪开,等他推上自行车走了,李素华和郑娟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
如今,周家的三个儿女已全都成家。
周蓉在建国二十二年四月末,生了一个女儿,取名蔡玥玥。
女儿出生后,周蓉便暂留在了吉春,一直到去年十月小玥玥断奶了,周蓉才又回到小柳沟教书。
现在小玥玥跟着蔡晓光住在吉春,白天有保姆看着,偶尔也会来光字片住几天。
郝冬梅没有如原剧那样发生意外,建国二十二年五月,顺利的生下了儿子——周平安。
因为郝冬梅已经怀孕,周秉义放弃了提职机会,选择留在建设兵团。
后来,周秉义在兵团师部宣传科提干,分到了一间单人宿舍,郝冬梅产子后便住在了周秉义的宿舍。
由于郝冬梅只请了一个月的产假,而周秉义在部队里又没法看孩子,产假到期后,周秉义只能把郝冬梅母子送回了农场。
郝冬梅在农场住的是集体宿舍,环境条件可想而知。
原想着等断了奶就把孩子送回光字片,可没想到小平安在第一个冬天就生病了,高烧反反复复一直退不下去。
等孩子病彻底好了,已经是年底了。
从北部农场到吉春一路要倒好几次车,担心孩子太小别又折腾出病来,于是两口子商量后,去年春节便没有回来过年。
总之,建国二十三年的春节,周志刚因抢进度取消了休假计划,周秉义因孩子生病,也没有回来过年。盼望了许久的李素华,既没看到心心念念的大孙子,也没看到三年未见的丈夫。春节那几天,李素华的脸上,几乎看不到笑容。
今年,周志刚已经确定要回来过年,周秉义也发回电报,买了腊月二十八的车票,带着老婆孩子回来过年。
随着春节临近,分别许久的家人即将团聚,李素华嘴上虽不言语,可那日渐频繁望向门口的眼神,总是不自觉多准备的两副碗筷,早让周秉昆和郑娟读懂了老太太心底的期盼。
吉春火车站。
周志刚坐的那趟列车,毫无悬念的晚点了。
一直等到十一点五十,才听到火车到站的广播。
周秉昆从候车大厅出来,走到出站口等着周志刚。
十几分钟后,出站口出现一大波刚下车的人群,都穿着厚厚的大衣,戴着棉帽,扛着大包小包行李。
周秉昆瞪大眼睛,在人群中寻找周志刚的身影。
终于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周志刚一身蓝色的着装,蓝色的棉帽,蓝色的棉袄和长裤,肩上背着大包,手里还拎着箱子。
四年没见,周志刚的脸晒得更黑了,额头上也多了几道皱纹。不过走起路来还是那么精神,步子又快又稳,一点儿都不显老。
“爸!爸!”周秉昆挥手大喊。
周志刚听出了儿子的声音,四处张望寻找。很快便看到了站在人群中的周秉昆,比别人冒出一头的大个子,空中挥舞的大手,想看不到都难。
周秉昆挤到周志刚的身边,把他肩膀上的背包卸下,跨在自己肩膀上,又把周志刚手里的皮箱拿过去拎着。
“好小子,几年不见,都长这么高了。”周志刚使劲拍了拍周秉昆结实的肩膀,仰着头打量儿子。
他站在儿子身边,周秉昆至少高出他半个脑袋。
“还不是多亏了您二老给的好基因。”周秉昆笑嘻嘻地说。
周志刚一听就乐了:“臭小子,现在学会哄你爹开心了!”
“咱俩得赶紧点了,我妈肯定等急了。”
周秉昆把大背包横在前梁上,先跨在自行车上,周志刚拎着皮箱坐在后座上,“爸,坐好了没?”
“好了。”
“走喽!”
周秉昆两腿一蹬,那辆结实的二八大杠立马窜了出去,车轮转得飞快,直奔光字片家的方向。
刚拐进胡同口,周志刚跳下车,便看到正在门口等待的李素华。
李素华站在那儿,一头黑发梳得整整齐齐,身上穿着蓝底白花的棉袄,胳膊上套着红袖套。她两手交叠放在身前,眼睛直直地望着周志刚,脸上写满了激动和思念。
周志刚脸上露出笑容,说道:“素华,我回来了。”
李素华张开嘴话还没出口,眼泪先流了下来。
“哎哎哎,这是咋回事?我爸回来了,这不是高兴的事么,妈,你咋还哭上了?”周秉昆喊了一嗓子后,嘿嘿笑了起来。
“我这是高兴!走,快进屋。”
李素华白了周秉昆一眼,伸手抹掉眼泪。
周志刚跟在李素华身后进屋,郑娟正往刚煮开的热水中下饺子。
郑娟放下手中的活,直起身笑着说道:“爸!回来啦!”
“哎!”周志刚笑着点点头。
他进了里屋,脱掉外套坐下,郑娟端着一盆热水进来,“爸,你先洗把脸。我这就端菜,咱们准备开饭。”
中午,一家子盘腿坐在热炕头上,有说有笑地吃着饭。周秉昆陪着老爹喝了两盅,爷俩唠着这些年家里的事儿。
周志刚越听越高兴,端起酒杯冲儿子说:“秉昆啊,这几年你把家和你妈都照顾得挺好!来,爸陪你这一杯!”
“老头子,你这老疙瘩三天两头就惹我生气,我还盼着你回来给我撑腰呢,你倒夸起他来了?”李素华埋怨道。
周志刚乐呵呵地说:“真的假的?来,说说他咋惹你了,我给你做主!”
周秉昆赶紧喊冤:“妈,咱得讲道理啊!我啥时候气您了?娟儿,你评评理,我气咱妈了吗?”
郑娟抿着嘴光笑不说话。
李素华瞪了儿子一眼:“今早上你没气我?”
“我就说了句实话,这也算气人啊?”
周秉昆一脸委屈,转头跟周志刚诉苦:“爸,您给评评理。我妈天不亮就起来了,您十一点的火车,她九点不到就催着我去车站。我就说了句‘不着急’,妈就说我气她。您说这讲理吗?”
他听出来了,儿子这是在告诉他,李素华有多想念他,盼着他回来。
可他又何尝不是在盼望思念着这一大家子人呢。
他轻叹一声:“素华,这几年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