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交稿
- 重回1979文娱时代
- 大龙小蛇
- 2181字
- 2025-05-07 23:16:30
七月的阳光,像融化的铜汁,泼在北影厂的红砖墙上。
陈振腋下夹着,牛皮纸包裹的《好事多磨》剧本,后脖颈沁出的汗珠,把中山装领子洇出深色水痕。
今天的陈振,把压箱底的中山装拿出来,老帅了!
去文学部的路上,路过刘小庆的宿舍,她瞄到了陈振,连忙小跑出来。
“小陈同志!听说今儿个要交稿?”
“你挺关注我的……”
“很高兴认识你,我还是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你高兴得太早了,你没有机会。”
陈振冷漠回应,直奔文学部,刘小庆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都这么主动了,还不能够打动他,难道还要再主动点?
陈振的指节在门板上,叩出三声脆响。
咚咚咚!
“请进。”
“施老师,江主任,您们好!”
江怀延看到陈振,有些欣喜,“小陈你来得正好,我们刚还在讨论你的剧本,现在改到什么程度了。”
“是啊!没想到你立马就出现了。”
“已经改好了。”
“改好了?”施雯心和江怀延同时惊叹道。
“是的,改好了。”
梁晓声这家伙,今天不知跑哪去了,不在办公室里,只有玄冥二老在。
办公室里的电风扇摇头晃脑,吹得稿纸哗啦作响。
施雯心接过剧本时,陈振注意到她小拇指上的银顶针闪着光,她总习惯用针线,把重要章节别起来。
“小陈同志,你先坐会,我们看看稿子。”
施雯心大致瞄了一眼稿子,也就是大致上看看,稿子是否全改完,然后就把稿子交给了江怀延。
“对对对,你坐会,我们看看!”
陈振坐在一边,活像前世去面试,等面试官看完简历,叫他进去面试一样。
有点紧张啊!
“嚯!”
江怀延突然拍大腿,“小陈,剧本的开头这里改得好!”
他念出声来:“技术员沈志远,推着永久牌自行车,走进海军大院,车铃铛在岗哨审视的目光里哑了火。
比原来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强十倍!”
施雯心迫不及待想看,走过去一起看,江怀延已经翻到剧本中段。
“批判材料怎么处理的?”
“魏秘书用疗养院介绍信包瓜子壳!这细节……”
窗外的知了叫得撕心裂肺。
陈振盯着江怀延缸子里浮沉的枸杞,比梁晓声那三颗饱满多了。
突然,听见钢笔掉地的声音。
施雯心弯腰去捡时,白发里夹着的玳瑁发卡松开了。
“这里!”
她直起身时,脸颊泛红,“沈志远在船厂实验室的戏,加得妙!用分馏器当定情信物……”
“就是这,烧瓶里沸腾的苯酚,像她涨红的脸……会不会太……”
“资产阶级情调?”
江怀延哈哈大笑:“要的就是这个劲儿!去年《小花》里抬担架的镜头……”
“会不会太冒险了?毕竟现阶段的形势,比较紧张,弄不好要挨批。”施雯心担忧道。
“咱们搞艺术的,得学会在钢丝上翻跟头。”
“出了事我负责!”
走廊上传来咚咚的脚步声,梁晓声像颗炮弹似的冲进来,满头大汗。
想必是刚练完金刚经拳法。
“来得正好。”
江怀延拍了拍梁晓声的肩膀,“一起来看看小陈同志改好的稿子。”
改好了?
梁晓声感到不可思议,陈振那家伙天天陪着他练拳,哪有功夫改稿子,难道他半夜偷偷改稿子?
仔细翻阅,还真的是,这小子肯定半夜偷偷改稿子,也偷偷练拳。
“看看这里,小陈是怎么处理感情戏的!”
“你看这里处理得多精彩,尺度把握得刚刚好,夸张不失含蓄,含蓄不缺激情。”
“小陈,这个徐副司令摔茶杯的桥段,简直是创意十足,”施雯心赞赏道,“徐副司令进入情绪之后,把茶杯重重摔在桌子上,摔完还抖了抖手……”。
其实,对于这一桥段,陈振后知后觉发现,他把前世在网上看的段子,顺手写进去了。
江怀延突然拍案而起,“绝了!这才叫艺术源于生活!”
“晓声,你去通知一下其他同事,我们马上开一个,《好事多磨》的剧本研讨会。”
“好的!”
梁晓声放下剧本,很高兴跑出去找人,有多高兴呢,比他前段时间,戒掉枸杞还要高兴。
很快,梁晓声就把文学部的人叫齐,也就那七八个人,年老色衰的。
陈振坐在一旁听,态度很诚恳,你看他那双紧闭的双腿,和无法安放的双手,就知道,他的态度是很客气的。
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
江怀延站在黑板前,用粉笔重重地写下“《好事多磨》剧本研讨会”几个大字,粉笔灰簌簌落下。
“同志们,今天我们重点讨论陈振同志修改后的剧本。”
“首先从整体结构来看,这个版本比原稿有了质的飞跃。”
“接下来,还是按老规矩,大家传阅一下剧本,看完给出中肯意见。”
江怀延环视众人,声音洪亮。
等在座各位翻阅剧本,一般人都会有种,等着被判刑的赶脚,但陈振这个家伙,不是一般人,吊儿郎当在抠脚趾。
害!
他娘的!
这不就是后世
妥妥的交叉审核嘛!
文学部的小李,率先发言,“开场的海军大院场景,处理得非常巧妙,沈志远推着自行车,进大院的细节,既展现了时代特色,又暗喻了主人公的处境。
就像那辆哑了火的车铃铛,在体制内不得不保持沉默。”
文学部的老王,拍案叫绝,“这个比喻太精准了!我们当年下放时,就是这种感觉。”
“更精彩的是,技术员实验室的戏份。”梁晓声迫不及待地插话,“用分馏器当定情信物,这个创意既符合人物身份,又把知识分子的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
“烧瓶里沸腾的苯酚,像她涨红的脸,这句台词绝了!既含蓄又热烈,比那些直白的爱情,描写高级多了。”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和掌声。
江怀延示意大家安静,“我认为剧本最大的突破,是成功塑造了徐副司令,这个改革派形象,特别是摔茶杯那场戏。”
“对对对!”
施雯心激动地打断道:“摔完茶杯还抖一抖这个细节,把老干部爱惜公物的特质,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完美结合。
这个人物,一下子就立住了!”
文学部的老张,推了推眼镜,“我注意到剧本增加了很多生活细节,用疗养院介绍信包瓜子壳,技术员的白大褂口袋里装着奶糖。
这些细节让故事,特别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