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算命能金榜题名这件事,徐云在旁边没有多嘴多舌,他觉得小侯同学的名气比能力大的厉害。
“他算完了,接下来,给我也看看吧?”
董小宛抢先一步说话了。
“姑娘,不知道你想看什么?”
“我想看姻缘?”
董小宛的声音非常低,同时吧眼光飘向了徐云。
“姑娘,你姻缘确实是有了,不过,这其中的过程会不顺当,虽然你是满心欢喜,但与你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
宋献策说罢,用手摸着他的短胡子笑。
“那我能心想事成吗?”
“这个没有问题,最终肯定是能够成功的?”
董小宛总算是放下心了。
“我也要看看?”
邢沅红着脸说了一句。
“姑娘,你也是想看姻缘?”
“嗯,我和她一样?”
“唉,你的命是大富大贵的命,只不过是中间要经历许多波折,最终,你也会安享富贵的,你觉得怎么样?”
邢沅笑了,给了课金后看了看身边的徐云。
“侯公子,我祝你金榜题名!”
徐云向侯方域道贺之后,带着邢沅、董小宛、阎应元离开了。
“你与他们认识?”
宋献策问站着不动的侯方域。
“你问这个做什么?”
“那个人一团和气,看起来你似乎对他有怨恨?”
“多管闲事!”
侯方域一甩袖子也走了。
徐云在归德府休息了两天,这一天开始向凤阳出发了。
归德府距离凤阳的路程最少需要两日,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凤阳的地界。
“侯爷,客栈我已经安排去看了,咱们在这里先歇息一下?”
“好吧!对了,你再派人去打听、打听,凤阳新来的知县到了没有?”
“是,侯爷,我这就派人去?”
宋应星也是紧赶慢赶,一路风尘仆仆的到了凤阳,他比徐云早到了几天,是从福建汀州府推官任上升迁的。
在汀州府推官的时候,宋应星是个正八品的职位,现在,一下子成为了正七品的凤阳知县。
至于为什么会突然到凤阳做知县,宋应星从传圣旨的太监那里,问出了其中的原因。
这是因为大明侯在皇上面前的举荐,可令宋应星奇怪的是,自己与那个大明侯根本就素不相识,他为什么要抬举自己。
数日来,宋应星把凤阳的大概情况了解了一下,真实的数据看起来不容乐观。
“老爷,衙门口来人了,说是从京城来的锦衣卫?”
“锦衣卫?他们来做什么?”
“我问过了,说是有事情要见老爷?”
“好,请他们进来吧?”
很快,两个锦衣卫出现在了宋应星的面前。
“宋大人,我是大明侯的护卫,特意前来告知你一声,侯爷马上就到了凤阳?”
“大明侯?来凤阳有什么事吗?”
宋应星有些想不明白。
“侯爷是特意来凤阳的,具体是什么事情我们不清楚,你还是问侯爷自己吧?”
‘好,那他现在走到什么地方了?’
“估计应该到了凤阳界?”
‘啊?已经到了凤阳界,你们赶紧带路,我去迎接一下?’
徐云正在歇息的时候,看见从道路的另一边,来了许多人。
“侯爷,估计是凤阳的官员来迎接你了?”
阎应元指着那些人说。
“他们是如何知道的?”
“侯爷,是我吩咐锦衣卫去告诉他们的?”
“阎大哥,以后不要这样做了,我明白你是好意,但我不喜欢这样迎来送往的俗礼?”
“是,侯爷,我记住了。”
徐云与宋应星终于见面了。
“下官凤阳知县宋应星,拜见大明侯?”
“宋大人,你不必多礼?”
“侯爷,你远道而来,我失礼之处请多多见谅?”
“宋大人,你客气了,应该是我打扰你们了,请你们见谅才对?”
“侯爷,我在衙门准备接风宴,请侯爷赏光?”
“好,宋大人,那我就不客气了!”
阎应元将锦衣卫安排在了客栈,剩下的人跟随着徐云,一起去了凤阳县衙。
“宋大人,这凤阳怎么看起来破破烂烂的?”
“侯爷,这是崇祯8年,反贼攻陷凤阳后烧杀劫掠造成的,虽然过去好几年,可一直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宋应星说的是真实情况。
“唉,多事之秋,你的事务又增加了好多?”
“侯爷,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宋大人,你说吧,没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侯爷,我到凤阳上任,是你在皇上面前举荐的吗?”
宋应星想解开自己心里的谜团。
“你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
“侯爷,实不相瞒,是传圣旨的太监说的?”
“加强日常,那我就实话实说了,不错,我确实是在皇上面前提到了你,不过,凤阳”知县这个位置,也不算是连升三级吧?”
“侯爷,我们素味平生,不知道侯爷为什么要举荐我呐?”
“天工开物,宋大人,你是不是写过一本书叫《天工开物》?”
“是啊?怎么了?”
“宋大人,我对这本书念念不忘,不过,可惜的是至今也没有见到过这本书的样子,据说,书中包含了农业、工业等许多好东西?”
“哦,原来是这样啊,侯爷,那我可是受之有愧了,说实在的,书中所记载的东西,也就是平平常常的事务?”
“宋,你现在有这本书吗?”
“有啊?侯爷,你要是喜欢的话,我送你一套?”
“那好,宋大人,我真的是期盼已久,这下可谓是梦想成真了。”
“侯爷,你对这本书感兴趣?”
“是的,宋大人,解决眼下的凤阳问题,就需要依靠你的这本书,说大一些,就是大明的兄弟问题,你的书也是可以解决的?”
徐云的话,林宋应星大吃一惊。
“侯爷,这可开不得玩笑,我仅仅是写了一部书,可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不、不、不,宋大人,你是当局者迷,我是旁观者清?”
徐云说的是真话。
“侯爷,你太高估这本书的内容了,不要说是大明的问题,就是凤阳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宋大人,凤阳的问题你说一说有什么?”
“侯爷,凤阳眼下的问题很多,最主要的是第一没有人,所有的人口统计出来,还不足两万人?”
“嗯,这算是一个问题,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侯爷,凤阳的耕地有200万亩,没有人耕地是第二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