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暧昧的现代性追求:晚清翻新小说研究
- 吴泽泉
- 721字
- 2025-04-24 20:36:53
绪论
本书所要研究的,是一类特殊的晚清小说创作。长久以来,这一类小说不但未进入普通读者的阅读视野,即在专业研究者当中,也未引起足够的注意。这一类小说从其名称上看,一般袭用过去某部古典小说的题名,而同时又冠以“新”字;从其内容上看,则虽然沿用了旧小说中的某些元素,但并非对原作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灵心独具,异想天开”,对原作的主旨与风格进行了“千奇百怪,花样翻新”[1]的大胆改写,因此我们姑且把这一类小说命名为“翻新小说”。
1904年至1905年,吴趼人的《新石头记》在《南方报》上连载,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在吴作的启发和带动下,一系列冠以“新”字的小说纷纷面世:《新西游记》《无理取闹之西游记》《新水浒》《新封神传》《新聊斋》《新三国》《新三国志》《新镜花缘》《新儿女英雄》《新儒林外史》《新野叟曝言》……而这些翻新之作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光怪陆离,令人啼笑皆非:贾宝玉来到20世纪初的上海,参观制艺局,学习外语,钻研科学,又乘坐飞艇与猎车进行全球探险(吴趼人《新石头记》);林黛玉留学美国,得博士学位后在日本东京做大学教授(南武野蛮《新石头记》);唐僧师徒来到十里洋场,处处碰壁,法力无所施展(冷血《新西游记》);诸葛亮领导蜀国进行君主立宪改革(陆士谔《新三国》)。一时之间,以新观念翻写古典名著成为一种最为流行的写作方式,几乎所有的经典说部均遭到不止一次的戏谑式的改写与重写。
而更令人诧异的是,这样一个在当时看来声势浩大的创作思潮,竟遭到后世文学史家们长期的忽略与埋没。这些小说背后的创作动机是什么,古典翻新为什么会成为一种流行的写作方式,古典翻新在晚清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语境中承担着怎样的文化政治功能?所有这些问题,过去的文学史家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