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的概述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通常可以理解为,法既是一种明确社会主体权利义务范围的规则,又是规范社会关系主体的基本行为准则。

“法律”一词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上,“法律”与“法”的概念相同。狭义上,“法律”一词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1.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归根结底是由这一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成员的意志,也不是统治阶级中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法体现的也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意志,而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即国家意志。

议一议

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全体统治阶级个人意志的总和吗?

在当代中国,法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它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强调维护法治的统一性。

法所呈现的特征由法的本质所决定。

2.法的特征

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相近的社会现象(如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体现出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法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能直接成为法,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程序,即通过统治阶级的国家制定或认可才能成为法。法的制定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创制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法的认可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承认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风俗、习惯及行业规范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

议一议

金融机构有很多内部管理制度,那么这些制度是否具有强制性?对谁有强制性?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和一般社会规范的强制性不同,法的强制性是以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为后盾保证实施的,表现为强迫人们遵守的性质。否则,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而法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自觉来实施,其强制性相对较弱。

(3)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法具有为人们提供行为模式和标准的属性,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调整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因此法也具有利益导向性。

(4)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法的普遍性是指法作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法的效力对象的广泛性。在一国范围内,任何人的合法行为,无一例外地受到法的保护;任何人的违法行为,同样无一例外地受法的制裁。其二,法的效力的重复性。在同样的情况下,法具有反复适用的效力,而不是仅适用一次。

微课堂

法和道德

请基于职业角度思考:为什么职业道德与规范执业行为的有关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职业行为的重要准则?

3.职业道德和金融行业规范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一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

职业道德规范也不例外。金融行业的职业道德,是指金融行业中需要遵守的、体现出金融行业特征,对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行为进行调整的准则与规范,是社会道德在金融职业中的具体反映。金融业的特殊性反映出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有高风险的一面,因此金融行业需要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以有利于良好金融环境的创造和良好形象的树立,从而促使金融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金融行业规范是从金融业服务对象、方式和行业特点出发,对服务标准进行明确和规范,提出金融业包括互联网金融业服务的标准化要求,用于指导和评价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既是社会道德原则在金融职业活动中的反映,也是基本道德规范在金融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如,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