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集市初体验

大楚王朝,平县,谷雨。

晨雾还未散尽,青石板路上已响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九岁的林小满攥着哥哥的衣袖,看着集市入口处的枣木牌坊,坊上“平康集“三个大字被晨光镀上金边,木柱上还贴着褪了色的《劝农文》,边角被风卷得翻起,露出底下模糊的算筹图案。

“紧跟着我,别乱跑。“十六岁的林长柏晃了晃肩上的猎物担,山鸡和野兔的尾巴在晨风中摇晃,“今日卖了猎物,给你换支新狼毫,省得你总拿桑树枝在地上画蚯蚓。“

小满仰头望着兄长古铜色的侧脸,发现他鬓角沾着片槐树叶——定是今早爬树捕鸟时蹭的。她低头看看自己磨旧的青布鞋,鞋尖还留着去年沙地课堂的沙粒,忽然想起昨夜母亲在油灯下缝补她的字贴,用蚕茧丝细细粘着缺角的“鳏“字。

集市中央的肉摊前围满了人,杀猪匠王屠户的铜秤砣在晨雾中闪闪发亮。长柏将猎物担往地上一搁,山鸡扑棱着翅膀,尾羽扫过小满的发辫:“王大叔,今日的山鸡肥,够您案上添道好菜。“

王屠户抹了把油腻的围裙,粗大的手指拎起山鸡:“毛重三斤二两,算你一百文。“他的算盘珠子打得山响,却没注意到最后一档的个位珠多拨了一颗。

小满盯着算盘,忽然觉得不对。她悄悄用草棍在地上画了个算盘,模拟王屠户的计算:三斤二两按三十文一斤,该是九十六文。正要开口,却见长柏已经接过钱袋,嘴角还挂着得意的笑。

“哥,他算错了。“她扯了扯兄长的衣角,声音小得像春蚕啃叶,“该是九十六文,多给了四文。“

长柏的笑猛地僵在脸上。他瞪着王屠户油光发亮的算盘,耳尖渐渐发红:“王大叔,您这算盘怕是被猪油糊住了?三斤二两该是九十六文吧?“

王屠户的铜秤砣“当啷“砸在案板上,震得猪油四溅:“你个小崽子敢质疑老子的算盘?老子在平县打了二十年秤,还能算错?“

小满看着王屠户涨红的脸,突然想起母亲分拣蚕种时的耐心。她蹲下身,用草棍在青石板上画了个清晰的算盘图,个位档明明白白列着六颗算珠:“大叔您看,三斤是九十文,二两是六文,合起来九十六文。您刚才把二两算成十文了。“

围观的人群中响起低低的惊叹。王屠户的算盘珠子噼啪回拨,老脸涨成了猪肝色:“小娘子好算计,是老汉喝了早酒犯迷糊。“他从钱袋里掏出四文钱,放在小满掌心,铜臭混着猪油味扑面而来,“这钱给小娘子买糖吃。“

长柏一把抢过钱,塞回王屠户手里:“我妹妹不稀罕!“嘴上这么说,却偷偷往小满袖袋里塞了颗从猎户那里讨来的松子糖。

集市深处的茶棚传来算盘珠子碰撞的脆响。小满看见两位灰袍书吏坐在竹椅上,面前摆着尺许长的户册,正在用狼毫笔圈画某处。其中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老书吏突然拍案:“张村的鳏夫又漏记三个,这新户册怕不是用桑皮纸糊的!“

她悄悄挪到茶棚边,蹲在青石板路上,用草棍在积灰的地上记下“鳏“字。前世在图书馆看过的《礼记》注解突然浮现:“老而无妻曰鳏。“她在“鳏“字旁边画了个单人旁,又画了个缺角的婚书,像极了家中那半本残页上的注解。

“小娘子识字呀?“山羊胡老书吏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袖口的蓍草纹绣得歪斜,却掩不住眼中的惊讶,“这'鳏'字写得比县学的童生还周正。“

小满慌忙用鞋底蹭去地上的字,草棍在掌心留下淡淡的灰痕。她抬头看见老书吏腰间挂着半块残缺的算盘,算珠缺了两颗,却用红绳系着块刻有“户“字的木牌。

“回、回老伯的话,“她攥紧草棍,像攥着母亲给的平安符,“跟着爹爹认过几个字,给家里记蚕事账用的。“

老书吏突然从袖袋里掏出半张桑皮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户册条目:“你且看看,这张村的户册哪里漏记了?“

小满盯着纸上的蝇头小楷,发现“鳏夫“一栏果然空着,旁边的“丁男“却多记了三个。她用草棍指着“丁男“条目:“老伯,这三个人的'妻室'栏都是空的,该是鳏夫,不该算入丁男。“

老书吏的山羊胡抖了抖,忽然仰头大笑,震得茶棚的竹帘直晃:“好个聪慧的小娘子!比衙门里那些吃干饭的书吏强多了。“他从怀里掏出个算盘形的木雕,塞给小满,“拿着,这是老汉年轻时刻的,算珠能拨动。“

长柏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猎刀刀柄重重磕在青石板上:“我妹妹不拿陌生人的东西!“他瞪着老书吏,却在看见木雕算盘时,喉结不自觉地滚动——那是小满念叨了半年的物什。

小满轻轻推开兄长的手,木雕算盘在掌心泛着温润的光,算珠上还刻着细小的蓍草纹。她屈膝行了个笨拙的福礼:“谢老伯赏赐,小女子记下张村的漏记了。“

集市的日头渐渐升高,骡马的嘶鸣声混着烧饼的香气扑面而来。长柏扛着空猎物担,看着妹妹掌心的木雕算盘,突然哼了一声:“酸秀才的玩意儿,还不如哥给你刻的山鸡哨子。“

小满摸着算盘上的刻痕,想起老书吏离开时的目光——那是她在父亲的农书里、母亲的蚕匾上见过的,对珍稀物什的珍视。她忽然明白,有些东西比山鸡野兔更珍贵,比如老书吏眼中的期许,比如自己掌心的木雕算盘。

“哥,“她忽然拉住兄长的衣袖,指向街角的书肆,“能带我去看看吗?就看一眼。“

长柏的脚步顿在原地。他看着妹妹发亮的眼睛,想起去年冬天,她在油灯下用炭笔在陶片上练字,手指冻得通红却不肯停。他突然转身,猎刀在腰间划出半道弧:“只许看半个时辰,不然晚上没兔肉吃。“

书肆的木门“吱呀“打开,油墨香混着霉味扑面而来。小满看着货架上整齐码放的《齐民要术》残卷、《算学启蒙》抄本,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纸张翻动的轻响。她转身看见老书吏正在翻看一本泛黄的户册,指尖停在“鳏夫“一栏,旁边用朱砂笔写着小小的“林“字——正是她方才在地上写的“鳏“字。

“小娘子若有空,“老书吏抬头时眼里带着笑意,“明日卯初来西街茶馆,老汉教你认户册上的古字。“

小满的心跳突然加快,像春蚕啃食桑叶般急促。她想起母亲说过,好的蚕种能孵出最壮的蚕宝宝,而老书吏眼中的光,不正像春日的阳光,能孵出她心中的希望?

集市的梆子声敲响了正午的时辰,长柏的催促声从书肆外传来。小满摸着掌心的木雕算盘,忽然觉得,这个看似寻常的集市,正像母亲的蚕匾,藏着无数等待分拣的“蚕种“,而她手中的草棍,终将在这青石板路上,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算盘。

离开书肆时,小满回头望了眼老书吏的方向,发现他正对着户册轻笑,山羊胡在阳光下泛着银白。她忽然明白,有些相遇就像春蚕破茧,看似偶然,却是命运早已织就的纹路。

暮色漫过集市时,小满坐在回家的牛车篷里,看着木雕算盘在夕阳下泛着暖光。长柏的猎刀搁在她脚边,刀刃上还沾着集市的尘土,却不妨碍她在膝头用炭笔记录今日的发现:“鳏=无妻男,丁男漏记三,明日西街茶馆,学认户册字。“

牛车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噔“声响。小满望着渐渐模糊的集市牌坊,忽然觉得,今天的集市初体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就像老书吏给的木雕算盘,算珠每拨动一次,就离心中的那个世界更近一步。

这一晚,小满将木雕算盘供在陶瓮里,与半本《千字文》并排。她摸着算珠上的蓍草纹,想起老书吏说的“户册如算盘,每颗珠子都是百姓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