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九千岁垂帘听政
- 我崇祯,让大明再次伟大
- 会呼吸的苹果
- 2010字
- 2025-05-13 23:58:53
接下来是一阵沉默。
还是涂文辅忍不住开口,声音透着几分急切:“九千岁,时辰不早了,大臣们都等急了,得赶紧拿个主意啊!”
魏忠贤眉头紧锁,转头问崔呈秀:“难道改立其他皇子,真的不行吗?”
崔呈秀掌管兵部,位高权重,为人又足智多谋,魏忠贤对其颇为倚重。
崔呈秀沉吟良久,神色凝重:“如今信王继位之事,朝堂上下皆知。贸然生变,肯定会惹出大乱子,搞不好会引起宫门之变!”
涂文辅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要不,九千岁效仿垂帘听政?”
崔呈秀出身进士,深受君臣纲常束缚。
他心中暗叹,这简直是荒诞至极,太监垂帘听政,必遭天下人唾弃。
他长叹一声,劝道:“虽说咱们现在手握京城兵权,但跟地方总督、藩王的大军比起来,还是差得远。真要闹起来,人家来个‘清君侧’,咱们可就完了!”
魏忠贤听后,像泄了气的皮球,颓坐一旁。
片刻后,他仰天长叹一声:“今日还能拼一拼,等信王登基,咱们可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以魏忠贤的势力,此刻造反胜负难料。但阉党内部人心不齐,都不愿冒风险。
王朝辅也不想冒杀头的风险,忙上前劝慰:“九千岁勿忧!信王不过十七八岁,能有啥作为?满朝文武、宫中掌权太监,哪个不是九千岁的人?他就是个光杆皇帝,翻不起什么浪花!”
魏忠贤思忖一番,觉得有道理。
当下,他们要取代大明天下尚显单薄,但是用于自保荣华富贵还是绰绰有余的。
念及此,魏忠贤精神立刻好转了许多,也促使他下定决心,神色沉稳道:
“既如此,咱家即刻宣告遗诏,再率文武百官到文华殿劝进如何?”
王朝辅立刻谄笑奉承:“厂公英明!此举既能博个拥立之功,又能震慑群臣,真是一箭双雕!”
“好,那就这么办!”魏忠贤大笑,当即便着手安排。
文华殿内。
朱由检跪与前列,身后魏忠贤、黄立极等文武百官黑压压跪成一片,如波浪汹涌。
王体乾面朝众人,宣读大行皇帝遗诏:“若夫死生常理,人所不免......皇五弟信王由检聪明夙著......即皇帝位。钦此!”
“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宣诏结束,爆发出一阵阵雷霆万钧的呼声。
待声浪稍歇,魏忠贤代表群臣呈上劝进表文,由徐应元恭敬地递到朱由检的手中。
朱由检方才意识到,这是继位必走的法定流程。
按规矩,应该是群臣去往信王府呈上劝进表文。只是魏忠贤举棋不定,才让他匆忙入宫,如今不过是补全程序。
接下来,便是朱由检对群臣连续三次劝进表文的精彩表演。
第一次,他态度坚决:关于继位这件事,我不想听,你们别说了。
第二次,他推脱:现在皇兄刚死,我不想现在继位,以后再说。
第三次,他答应了,理由是:为了天下苍生,也为了不辜负文武百官的期许,我只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随后,朱由检端坐龙椅,接受群臣行跪拜大礼,山呼万岁。
待听到朱由检让他们平身后,黄立极起身进前一步,将手中的红棉轴高举过来,朗声道:
“这是臣等连夜拟定的新朝年号,总共四个,请皇上圣裁。如果不合心意,还请指示,臣等立刻重拟。”
朱由检只知道崇祯这个年号,对于其它三个,倒是也想了解了解。
他心里想如果有更合适的话,更改一下也无妨。
等徐应元把红棉轴在案上展开,只见上面写着:“乾圣”、“兴福”、“咸嘉”、“崇贞”。
原来是这个“贞”啊!至于最后变成“祯”字,肯定是前身朱由检临时改了。
“乾圣”的意思是苍天之圣,这有点太嚣张了;
“兴福”虽然听着很喜庆,但给人的感觉俗里俗气;
“咸嘉”的“咸”字藏着一个”戈“字,主刀兵,太不吉利;
“贞”字又有点美中不足。
不得不说,前身朱由检还真是很有眼光,从四个年号中挑出最佳之选。
至于“崇祯”不吉利?他前身朱由检跟我现在的朱由检有什么关系!
沉思片刻,朱由检开口:“就用最后一个吧,只是要把‘贞’字加个‘示补’旁,取个吉祥之意。”
魏忠贤心中一震,这不足弱冠的少年帝王,竟如此有主见,一直以来都小瞧他了。
就在此时,钦天监派人禀报,说经过勘测,明天是个黄道吉日。
黄立极立即进言:“国不可一日无君,大位不可久待,请明天举行登基大典。”
“好,只是在何处举行大典?”
朱由检在前身的记忆中搜索到,建极、中极、皇极三大殿早已在万历年间被大火烧毁,前两任皇帝都是在文华殿登基的。
黄立极面露喜色,并朝魏忠贤点了下头:“禀皇上,经九千岁的日夜督造。三大殿已经竣工。”
“哦?何时完工的?”
“昨日刚刚竣工。”
朱由检心中大喜,天启帝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还留了很多的骂名。
到最后,坐享其成的倒是自己。下朝后,他一定得去亲眼瞧瞧
......
午后,朱由检漫步宫中,烈日高悬,随近傍晚,暑气却丝毫未减。
“这天好怪,走在日头下,跟蒸桑拿一样。”他望着天空抱怨道
徐应元一脸疑惑:“万岁爷,桑拿是何物?你说得对,这酷暑已持续了数年。”
“没、没什么,快走吧,到皇级殿凉快凉快。”
一行人加快脚步。
夕阳西沉,余晖为大地镀上一层金沙。
朱由检立于皇极殿前,仰头凝望。
三大殿雄踞三层汉白玉丹墀之上,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尽显天朝威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皇兄,你总算做对了一件事!”
朱由检望着巍峨宫殿,心中感慨万千。
吃过晚宴后,朱由检回到了东暖阁。
此时他正在御榻上看一本名为《贞观政要》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