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汶泗第三次踏入白云观的山门时,知客道长已经见怪不怪了。
“西门施主又来了。“知客道长手持拂尘,微微颔首,“今日还是为了请教道教文化?“
“正是。“西门汶泗今天特意换了一身素色亚麻中式立领衬衫,手腕上那串显眼的老山檀香木珠也换成了普通的桃木念珠。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春日的阳光透过古柏枝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不知今日是哪位道长当值?“
知客道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徐师长在藏经阁整理典籍,申时会在三清殿主持晚课。“
“多谢道长指点。“西门汶泗行了一礼,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递过去,“这是家母从日本带回的抹茶,据说与贵观的碧螺春甚是相配。“
知客道长犹豫片刻,终是接过:“施主有心了。“
穿过灵官殿,西门汶泗放慢脚步。白云观的建筑布局他早已熟记于心——上周回去后,他特意查阅了相关资料,甚至手绘了观内平面图。三进院落,七重殿宇,中轴线上的每一座建筑他都叫得出名字。
但他此行的目的地不是主殿,而是偏居一隅的藏经阁。
藏经阁前有一株百年银杏,新发的嫩叶在阳光下近乎透明。西门汶泗站在树荫下,远远望见阁内那道熟悉的身影。徐婻正背对着门口,正在整理书架。宽大的道袍掩不住她纤细的轮廓,长发用一根木簪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在颈后,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西门汶泗深吸一口气,刚要迈步,却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这位居士,藏经阁不对外开放。“
徐婻正的声音比那日在茶楼里更加清冷,仿佛山间未化的积雪。西门汶泗转身,见她不知何时已站在门槛处,手里捧着一摞线装书,三白眼微微眯起,带着几分警惕。
“徐道长,是我。“西门汶泗露出招牌式的酒窝笑容,“Засадасовсехсторон.的西门汶泗。“
徐婻正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显然认出了他,但表情依然冷淡:“西门施主有何贵干?“
“我对道教文化很感兴趣,想请教一些问题。“西门汶泗从包里掏出一本《道德经》,书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有些地方读不懂,听说徐道长精通经典...“
徐婻正的目光在那本书上停留了片刻,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藏经阁不接待外客。施主若有疑问,可去客堂找李道长。“
“李道长上周讲的我还没消化完。“西门汶泗眨眨眼,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点小奶音,“就一个问题,问完就走。“
徐婻正抿了抿唇。阳光透过银杏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衬得那张素净的脸愈发清透。西门汶泗注意到她的睫毛很长,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像两把小扇子。
“什么问题?“她终于开口。
西门汶泗心中一喜,赶紧翻开《道德经》第二章:“这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为什么知道了美,反而就变成恶了呢?“
徐婻正将手中的书放在一旁的石桌上,接过西门汶泗递来的《道德经》。她的手指修长白皙,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没有一丝装饰。
“这句话不是字面意思。“她的声音依然平静,但西门汶泗敏锐地察觉到语调柔和了几分,“老子是说,当我们定义了'美',就同时创造了'丑'的概念。有了'善'的标准,'恶'也就产生了。这是告诫人们不要执着于分别心。“
西门汶泗佯装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徐道长觉得,一个人如果心里有了喜欢的人,是应该顺应本心,还是应该克制?“
徐婻正猛地抬头,三白眼直直看向西门汶泗。那一瞬间,他仿佛看见她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转瞬即逝。
“西门施主,“她的声音冷了下来,“如果没别的事,贫道还要整理经书。“
“抱歉,是我唐突了。“西门汶泗赶紧道歉,却不急着离开,“对了,上次那套茶具...“
“已经送还了。“徐婻正打断他,转身走向书架,“施主请回吧。“
西门汶泗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书架之间。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规整的光影,也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忽然注意到,她走路几乎没有声音,像一片云飘过。
离开藏经阁,西门汶泗没有按照原路返回,而是绕到了观后的花园。白云观的后园不大,但布局精巧,假山池塘间点缀着几株古梅,虽已过花期,枝叶却依然苍劲。
他在一块太湖石上坐下,掏出手机给姞吉喆发了条信息,说自己晚些回去。刚按下发送键,忽然听见假山后传来细微的响动,像是小鸟扑腾翅膀的声音。
出于好奇,西门汶泗轻手轻脚地绕到假山后,眼前的景象让他屏住了呼吸——
徐婻正背对着他蹲在地上,道袍下摆铺展开来,像一朵蓝色的莲花。她面前是一只受伤的麻雀,翅膀似乎被什么划伤了,正惊恐地扑腾着。她的动作异常轻柔,一手稳住小鸟,另一手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瓷瓶,将里面的粉末小心地撒在伤口上。
“别怕,很快就不疼了。“她的声音温柔得不可思议,与方才的冷若冰霜判若两人,“好了,再包扎一下...“
她从怀中取出一方素白手帕,撕下一小条,动作娴熟地为小鸟包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为她镀上一层金边。西门汶泗注意到她低头时,后颈露出一小片白皙的皮肤,在藏蓝道袍的衬托下,像一弯新月。
“好了,小家伙。“包扎完毕,徐婻正将麻雀捧在手心,轻轻抚摸它的羽毛,“明天我再来看你。“
西门汶泗不自觉地向前迈了一步,踩断了一根树枝。徐婻正猛地回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慌,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但那一瞬间的表情变化已经深深烙在西门汶泗的脑海里——她皱眉的样子,眼中闪过的柔软,还有微微张开的唇,都让他心跳加速。
“西门施主,“她站起身,道袍上的褶皱很快垂顺下来,“偷看别人不太礼貌吧。“
“抱歉,我是听见声音才...“西门汶泗指了指她手中的麻雀,“它还好吗?“
徐婻正犹豫了一下,还是摊开手掌。小鸟安静地卧在她掌心,黑豆般的眼睛警惕地盯着西门汶泗。
“翅膀被树枝划伤了,不严重。“她说,“养两天就能飞了。“
西门汶泗凑近了些,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像是檀香混合着某种草药的味道,清冽中带着一丝苦涩。“没想到道长还懂医术。“
“观里的小动物受伤了,都是我在照顾。“徐婻正轻轻抚摸麻雀的背羽,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什么珍宝,“它们很单纯,不会说谎,也不会算计。“
西门汶泗听出她话中有话,却不恼,反而笑了:“道长是在说我爱算计吗?“
徐婻正没有回答,但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像是强忍着不笑出来。她将麻雀小心翼翼地放进假山上的一个小洞里,那里垫着柔软的干草。
“我要去做晚课了。“她转身欲走。
“我能去听吗?“西门汶泗跟上她的脚步,“保证安安静静的。“
徐婻正停下脚步,回头看他。阳光从她背后照过来,给她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却让脸上的表情隐在阴影中。
“随你。“最终她只吐出这两个字,便转身离去。
西门汶泗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回廊拐角,心跳仍有些不稳。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女子——前一秒还冷若冰霜,下一秒却能对一只受伤的小鸟温柔以待。这种反差让他着迷,也让他更加确定,自己一定要走进她的世界。
晚课时分,三清殿内香烟缭绕。徐婻正身着法衣,手持玉简,站在经师的位置上诵经。她的声音清亮悦耳,诵经时抑扬顿挫,与平日说话时的冷淡截然不同。西门汶泗站在殿外,隔着人群远远望着她,忽然觉得那道蓝色的身影与殿中的神像一样庄严神圣,却又比神像多了几分生气。
晚课结束后,西门汶泗没有上前搭话,而是默默离开了白云观。他知道,有些事情急不得。
回到位于西山脚下的庄园时,已是暮色四合。西门汶泗刚踏进客厅,就听见爷爷洪亮的声音从书房传来:
“臭小子,又跑去哪儿野了?茶楼不管了?“
西门老爷子今年七十有五,退休前是赫赫有名的军区司令,如今虽已卸甲归田,但军人的做派一点没改。他身材高大,腰板笔直,一头银发剪成板寸,说话中气十足。
“爷爷,我去白云观了。“西门汶泗脱下外套挂在衣帽架上,“向道长们请教道教文化。“
老爷子从书房探出头,眯起眼睛打量孙子:“道教文化?你小子什么时候对宗教感兴趣了?“
西门汶泗倒了杯茶递给爷爷:“一直都有兴趣,您不知道而已。“
老爷子接过茶杯,意味深长地看了孙子一眼:“是嘛?那我问你,《道德经》第一句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西门汶泗不假思索地回答,随即意识到自己上当了,“爷爷!“
老爷子哈哈大笑,拍了拍孙子的肩膀:“行啊,看来是真去学东西了。不过...“他忽然压低声音,“我听说白云观有位年轻的女道长,医术了得,长得也俊...“
西门汶泗的耳朵瞬间红了:“爷爷!您调查我?“
“调查?“老爷子一瞪眼,“我孙子三天两头往道观跑,当爷爷的不能关心一下?“他凑近西门汶泗,声音更低了,“那姑娘是全真派的吧?全真派戒律严,不许婚嫁,你小子可别...“
“爷爷!“西门汶泗打断他,“我就是去学习而已,您想哪儿去了!“
老爷子哼了一声,坐回摇椅上:“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你那点小心思,瞒得过我?“他摇着椅子,若有所思,“不过那姑娘要是真不错...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西门汶泗哭笑不得:“您这是鼓励我追一个道士?“
“我什么也没说。“老爷子闭上眼睛,假装打瞌睡,“不过啊,年轻人做事要有分寸。人家要是真的一心向道,你可别胡来。“
西门汶泗没有回答。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白云观轮廓,想起徐婻正为小鸟包扎时温柔的神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爷爷,“他轻声说,“我觉得她不一样。“
老爷子没有睁眼,但嘴角微微翘起:“那就走着瞧吧。“
与此同时,白云观的寮房内,徐婻正跪坐在蒲团上,面前摊开一本日记。她提笔写道:
“今日又见那茶楼主人。此人表面轻浮,却问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样的问题,似是认真读过经的。又见其对待小鸟温柔,或非纨绔之辈...“
写到这里,她停下笔,盯着纸面看了许久,最终将整页撕下,在烛火上点燃。纸页很快化为灰烬,落在香炉中。
“师父。“她轻声唤道。
屏风后转出一位白发老道姑,正是徐婻正的师父静虚道长。老人年近八旬,面容慈祥,眼神却清亮如少年。
“婻正,有心事?“静虚在徒弟对面坐下。
徐婻正低头沉默片刻,才道:“近日有一俗家男子常来观中,言称请教道法,却...“
“却对你格外关注?“静虚了然一笑,“可是那位西门家的公子?“
徐婻正猛地抬头:“师父知道?“
“观里谁不知道?“静虚摇头笑道,“那年轻人每次来,眼睛就跟长在你身上似的。知客师兄都跟我说了。“
徐婻正的耳根微微发红:“弟子惶恐。自入道以来,从未有过这般困扰。“
静虚轻抚徒弟的发顶:“婻正啊,你自幼性情清冷,又因那阿斯伯格之症,与人交往本就困难。入道后更是远离红尘,一心修行。如今有人闯入你的世界,感到困扰是自然的。“
“弟子该如何是好?“徐婻正的声音几不可闻。
静虚沉思片刻:“全真戒律森严,婚嫁自是不许。但红尘炼心,亦是修行一途。你若一味躲避,反而不美。“
“师父的意思是...“
“不必刻意回避,也不必过分亲近。“静虚站起身,“顺其自然吧。若他真有慧根,引其入道也是功德一件;若他只是贪恋美色,自会知难而退。“
徐婻正深深一拜:“弟子明白了。“
静虚走到门口,又回头道:“对了,明日我要去西门府上做法事,你随我一同去吧。“
徐婻正惊讶地抬头:“师父!“
“怎么?“静虚眼中闪着狡黠的光,“不敢面对?“
徐婻正深吸一口气:“弟子遵命。“
静虚离开后,徐婻正重新铺开一张纸,提笔写下“清静“二字。可不知为何,笔下的字迹不如往日平稳,墨色也浓淡不均。她盯着这两个字看了许久,最终轻轻叹了口气,吹熄了蜡烛。
月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规整的光影。徐婻正和衣而卧,却久久不能入睡。她想起西门汶泗问她“有了喜欢的人该怎么办“时,那双杏眼里闪烁的光芒,还有他看着受伤小鸟时温柔的表情。这些画面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像一缕烟,抓不住,散不去。
窗外,一只夜莺开始歌唱,声音清亮婉转,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徐婻正闭上眼睛,试图清空思绪,但那歌声却像极了某人带着小奶音的笑语,萦绕耳畔,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