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雨中缘

BJ五月的天,说变就变。

徐婻正站在白云观山门外的石阶上,仰头望着突然阴沉下来的天空。她今早出门为观里采购药材时还是晴空万里,此刻却乌云密布,远处隐隐传来雷声。

“要下雨了。“

她轻声自语,将装药的布包往怀里紧了紧。观里几位老修行的药不能耽搁,她犹豫片刻,还是迈步走进了逐渐强劲的风中。

风卷着尘土打在脸上,徐婻正眯起眼睛,加快了脚步。转过一个街角,熟悉的“听雪轩“牌匾映入眼帘。她本想低头快步走过,却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徐道长!“

西门汶泗站在茶楼门口,卷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杏眼里盛满惊讶。他今天穿了件藏青色亚麻衬衫,袖口卷到手肘处,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

“要下大雨了,您这是去哪儿?“他几步跑下台阶,拦在徐婻正面前。

徐婻正后退半步,与他保持距离:“回观里。“

西门汶泗抬头看了看天色,眉头皱起:“这马上就要下暴雨了,您没带伞?“

“无妨。“徐婻正淡淡道,“雨不会太大。“

话音刚落,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随即是震耳欲聋的雷声。豆大的雨点开始砸落,顷刻间便连成一片雨幕。

“快进来!“西门汶泗不由分说拉住徐婻正的手腕,将她拽进茶楼。

徐婻正触电般甩开他的手,但已经被雨淋湿了半边身子。道袍的袖口和衣襟处颜色变深,贴在皮肤上,凉丝丝的。

“抱歉。“西门汶泗意识到自己唐突了,赶紧松开手,“我只是...“

“多谢。“徐婻正打断他,声音比雨水还冷,“雨小些我就走。“

西门汶泗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叹了口气:“至少擦擦头发吧?“

他递来一条干净的白毛巾,徐婻正犹豫片刻,还是接过,轻轻擦拭着发梢的水珠。茶楼里暖气开得很足,但她还是觉得有些冷,不自觉地打了个寒战。

“喝点热茶。“西门汶泗不知何时端来一杯冒着热气的茶,“姜枣茶,驱寒的。“

茶香混合着姜的辛辣味钻入鼻腔,徐婻正接过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递到指尖。她小啜一口,暖流顺着喉咙滑入胃中,驱散了些许寒意。

“您买这么多药材,是观里有人生病了?“西门汶泗看着她怀中的布包问道。

徐婻正点点头:“几位老修行需要常年服药。“

“等雨小些,我送您回去吧。“西门汶泗说,“我有车。“

“不必。“徐婻正立刻拒绝,“我自己能回去。“

西门汶泗似乎早料到她会这么说,也不坚持,只是笑了笑:“那至少等雨小一点。“

茶楼里的客人不多,三三两两地坐在各处。有人在下棋,有人在看书,还有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小声说笑。徐婻正捧着茶杯,目光落在窗外如注的雨幕上。雨水顺着玻璃窗蜿蜒流下,将外面的世界扭曲成模糊的色块。

“您的茶要凉了。“西门汶泗轻声提醒。

徐婻正回过神,发现茶杯已经见底。西门汶泗立刻拿起茶壶为她续上,动作熟练而优雅。她注意到他的手指修长有力,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手腕上那串老山檀香木珠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谢谢。“她低声道谢,声音比刚才柔和了些。

西门汶泗笑了笑,两个酒窝在脸颊上浮现:“徐道长今天去的是同仁堂?“

徐婻正略显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怎么知道?“

“药包上的标记。“西门汶泗指了指布包角落一个小小的红色印章,“而且...“他犹豫了一下,“您身上有股淡淡的草药香,和上次在白云观后园时一样。“

徐婻正的耳根微微发热。她没想到他连这种细节都注意到了。

“我小时候经常去同仁堂。“西门汶泗继续说,“爷爷信中医,有点小病小痛就带我去看诊。那会儿最怕喝苦药,每次都得师父哄着才肯喝。“

“师父?“徐婻正捕捉到这个称呼。

“哦,就是同仁堂的坐堂大夫,姓施,我叫他施师父。“西门汶泗眼中浮现怀念之色,“老人家前年过世了,九十多岁,算是喜丧。“

徐婻正微微点头:“施大夫医术很好。“

“您认识他?“西门汶泗眼睛一亮。

“见过几次。“徐婻正说,“他为观里几位老修行诊过脉。“

雨依然下个不停,但两人的谈话却意外地顺畅起来。西门汶泗说起小时候为了不喝中药,偷偷把药倒进花盆的糗事,徐婻正的嘴角几不可察地上扬了一下。

“您笑了。“西门汶泗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我第一次见您笑。“

徐婻正立刻收敛了表情:“你看错了。“

西门汶泗也不争辩,只是眼中的笑意更深了。他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屏幕亮起的瞬间,徐婻正无意间瞥见壁纸——一张全家福。照片上,年轻的西门汶泗站在中间,左边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右边是一对气质出众的中年夫妇。所有人都笑得开怀,尤其是西门汶泗,眼睛弯成了月牙。

徐婻正迅速移开视线,但那一瞬间的眼神变化还是被西门汶泗捕捉到了。

“我父母和爷爷。“他主动解释道,“去年在东京拍的。我妈妈是日本人,爸爸常驻日本工作,所以全家聚在一起的机会不多。“

徐婻正轻轻“嗯“了一声,目光依然盯着窗外。

“徐道长家里...?“西门汶泗试探性地问道。

“我没有家。“徐婻正的声音平静得像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父母离异,母亲四海为家,父亲...很久没联系了。“

西门汶泗愣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窗外的雨声填补了两人之间的沉默。

“对不起,我不该问这个。“他最终说道。

徐婻正摇摇头:“没什么。习惯了。“

西门汶泗看着她平静的侧脸,忽然觉得胸口发闷。他想起第一次在茶楼见到她时,那种遗世独立的清冷感,现在想来,或许是长年孤独养成的保护色。

“我爷爷特别有意思。“他故意岔开话题,“上个月非要学年轻人玩直播,结果把手机架在鱼缸前播了一下午金鱼,还纳闷怎么没人打赏。“

徐婻正转过头,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直播?“

“对啊,就是网上实时分享生活。“西门汶泗见她有兴趣,立刻来了精神,“老爷子后来知道了真相,气得要把金鱼炖了喝汤,被我拦住了。“

徐婻正的嘴角又微微上扬:“你们...经常这样闹吗?“

“可不是!“西门汶泗眼睛亮了起来,“上周他非说我那套宋代茶具是假的,要拿去垫花盆,我急得差点跟他打起来。后来才知道他是故意的,就为了看我跳脚。“

说到这里,他模仿爷爷背着手踱步的样子,还故意压低声音学老人说话:“'年轻人啊,要沉得住气。'“

这一次,徐婻正真的笑了。虽然只是浅浅的一个微笑,却像春风吹过冰封的湖面,让那张常年冷淡的脸瞬间生动起来。西门汶泗看得呆住了,一时忘了继续说话。

“雨小了。“徐婻正站起身,笑容已经消失,但眼神柔和了许多,“我该回去了。“

西门汶泗这才回过神来,看向窗外。雨确实小了不少,从倾盆大雨变成了绵绵细雨。

“我送您吧。“他也站起来,“药材不能淋湿。“

徐婻正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多谢。“

西门汶泗惊喜地睁大眼睛,随即转身对柜台后的王叔喊道:“王叔,帮我拿把伞来!再找个防水袋装药材!“

几分钟后,两人共撑一把大黑伞走在雨中。伞不算大,为了不被淋湿,不得不靠得很近。徐婻正能闻到西门汶泗身上淡淡的檀香味,混合着雨水的清新,莫名地令人安心。

“伞往你那边斜一点。“她轻声说,“你右肩都湿了。“

西门汶泗低头看了看,果然右肩已经湿了一片,布料贴在皮肤上。“没事,我体质好,淋点雨不怕。“

徐婻正没说话,只是伸手将伞柄往他那边推了推。这个小小的动作让西门汶泗心头一暖。

转过一个街角,雨突然又大了起来。狂风卷着雨滴扑面而来,伞几乎要被掀翻。

“找个地方躲一下!“西门汶泗护住徐婻正,四下张望,“那边有个茶馆!“

两人小跑着冲进路边一家小茶馆,身上还是淋湿了不少。茶馆里没什么客人,老板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端来热毛巾和姜茶。

“两位来得正好,“老板笑眯眯地说,“刚煮好的老白茶,驱寒最好。“

徐婻正道了谢,用毛巾擦拭着脸上的雨水。她的长发有些湿了,几缕贴在脸颊和脖子上,衬得皮肤更加白皙。西门汶泗不自觉地多看了两眼,被她发现后赶紧移开视线,假装对墙上的字画感兴趣。

“你喜欢那个?“徐婻正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笔法不算精湛,但意境悠远。

“还行。“西门汶泗随口应道,随即想起什么,“对了,您会画画吗?道士是不是都要学这个?“

徐婻正摇摇头:“不是必须。我只会画符,不会画山水。“

“画符?“西门汶泗来了兴趣,“就是电影里那种能驱鬼的符?“

“不是。“徐婻正难得地耐心解释,“道教的符箓分很多种,有治病消灾的,有祈福保安的,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

西门汶泗眼睛亮了起来:“能给我看看吗?“

徐婻正犹豫了一下,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几张折成三角形的黄纸,上面用朱砂画着复杂的符号。

“这是平安符,“她轻声说,“我画的。“

西门汶泗小心翼翼地接过,像是捧着什么珍宝:“我能打开看看吗?“

徐婻正点点头。西门汶泗轻轻展开符纸,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红色的符号,排列整齐却不失灵动,像是一种神秘的文字。

“真漂亮。“他由衷赞叹,“这些符号都有含义吗?“

“嗯。“徐婻正指着其中一个,“这是'云篆',模仿天上云气变幻的形状创造的文字。这是'雷文',象征雷霆的力量...“

她讲解时的神情专注而虔诚,眼中闪烁着西门汶泗从未见过的光彩。窗外的雨声、茶馆里的嘈杂仿佛都远去了,他的世界里只剩下她清冷的声音和那些神秘的符号。

“我能请一张吗?“讲解结束后,西门汶泗问道。

徐婻正略显惊讶:“你要这个做什么?“

“保平安啊。“西门汶泗笑着说,“您不是说这是平安符吗?“

徐婻正看了他一眼,似乎在判断他是否在开玩笑,最终点了点头:“可以。但符要随身携带,不能沾水,不能弄脏。“

“一定好好保管。“西门汶泗郑重地将符纸重新折好,放进衬衫口袋里,还轻轻拍了拍,“放在离心最近的地方。“

这句无心之言让徐婻正的耳根又热了起来。她低头喝茶,掩饰自己的不自在。

雨势渐小,两人离开茶馆继续赶路。有了刚才的交谈,气氛不再那么尴尬。西门汶泗说起自己收藏古董的趣事,徐婻正偶尔回应一两句,虽然话不多,但听得很认真。

“到了。“转过最后一个街角,白云观的山门出现在眼前。

西门汶泗有些遗憾地停下脚步:“那...我就送到这儿了。“

“多谢。“徐婻正接过药材,“伞你拿去吧,下次...“

她突然住了口,似乎意识到“下次“这个说法有些不妥。

“下次我去听雪轩还你。“西门汶泗自然地接上话,眼睛笑得弯弯的。

徐婻正点点头,转身走向山门。走出几步,她突然回头:“西门施主。“

“嗯?“

“那张符...“她犹豫了一下,“如果...如果有什么异常,可以来找我。“

西门汶泗愣了一下,随即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一定!“

看着徐婻正的背影消失在观门内,西门汶泗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才转身离去。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在他脚下投下长长的影子。他摸了摸胸口的符纸,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回到观里,徐婻正将药材交给负责煎药的小道士,然后径直回到自己的寮房。关上门,她长舒一口气,靠在门板上闭了闭眼。

桌上摊开着《黄庭经》,是她今早离开前正在研读的。她走过去,本想继续早上的功课,却鬼使神差地拿出了一本素来少用的日记本。

笔尖悬在纸面上方,墨汁滴落,晕开一小片蓝色。徐婻正回过神来,写下今天的日期,然后停顿片刻,继续写道:

“今日遇雨,西门君相送。其人言谈有趣,尤善述家事。其祖父似是个妙人...“

写到这里,她停下笔,眼前浮现出西门汶泗说起爷爷时眉飞色舞的样子,还有他为了保护药材宁愿自己淋湿的肩膀。一滴墨从笔尖落下,在“妙人“二字旁边晕开,像是一滴无声的泪。

她合上日记本,转而取出《黄庭经》,开始默诵。但今天那些熟悉的文字却怎么也进不了心里,脑海中总是回荡着茶馆里西门汶泗那句“放在离心最近的地方“。

与此同时,西门汶泗回到听雪轩,心不在焉地翻看着账本。王叔叫了他三次,他才回过神来。

“少爷,您这是怎么了?“王叔关切地问,“从白云观回来就一直走神。“

西门汶泗摇摇头:“没事。对了,王叔,咱们库房里是不是有套《道藏》?“

“有是有,但那可是镇店之宝啊。“王叔惊讶地说,“少爷要那个做什么?“

“研究研究。“西门汶泗轻描淡写地说,“明天取出来给我看看。“

王叔狐疑地看着他,还是点头答应了。西门汶泗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白云观,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符纸。

三天后,白云观举行一年一度的祈福法会。观内张灯结彩,香客络绎不绝。徐婻正身着法衣,手持玉简,站在经师的位置上诵经。她的声音清亮悦耳,诵经时抑扬顿挫,与平日说话时的冷淡截然不同。

法会进行到一半时,她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西门汶泗穿着素色中式立领衬衫,安静地站在角落,神情专注地听着诵经。阳光透过大殿的窗棂,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衬得那张本就俊秀的脸更加立体。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徐婻正迅速移开视线,但心跳却不受控制地加快了。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专注于经文。

法会结束后,信众排队上前捐香油钱。徐婻正负责记录名册,当她看到“西门汶泗“这个名字时,笔尖微微一顿。更让她惊讶的是后面跟着的数字——他捐的数额足以修缮整个偏殿。

“西门施主太破费了。“她忍不住低声说。

西门汶泗笑了笑:“祈福嘛,心诚则灵。“他顿了顿,“徐道长今天诵经的声音真好听。“

徐婻正耳根一热,低头继续记录,没有接话。西门汶泗也不在意,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去。走出几步,他回头看了一眼,正好撞上徐婻正偷偷抬头的目光。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各自移开视线。

当晚,徐婻正在寮房里打坐,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脑海中总是浮现西门汶泗站在阳光中的样子,还有他说“心诚则灵“时认真的表情。

“无量天尊。“她轻声念诵,试图驱散这些杂念。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洒在庭院里,为一切披上银装。同样的月光也照在西山脚下的庄园里,西门汶泗站在露台上,望着远处的白云观,手中把玩着那张平安符。

“看什么呢,这么入神?“爷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西门汶泗赶紧将符纸收好:“没什么,赏月呢。“

老爷子哼了一声,走到孙子身边:“听说你今天去白云观了?还捐了一大笔钱?“

“您怎么什么都知道...“西门汶泗无奈地说。

“废话,那观里的知客道长是我老部下。“老爷子得意地说,“他特意打电话来谢我,说孙子出息了,知道积德行善。“

西门汶泗哭笑不得:“您就别取笑我了。“

老爷子拍拍孙子的肩膀,忽然正色道:“那姑娘不错,今天诵经的是她吧?声音清亮,举止端庄。“

西门汶泗惊讶地看着爷爷:“您去了?“

“去了,躲在最后面。“老爷子眨眨眼,“总得看看是什么人把我孙子迷得神魂颠倒不是?“

西门汶泗的耳朵红了起来:“爷爷!“

“行了,不逗你了。“老爷子转身往屋里走,到门口又回头说了一句,“不过啊,全真派的规矩你是知道的。有些事,强求不得。“

西门汶泗没有回答。等爷爷的脚步声远去,他再次掏出那张符纸,在月光下细细端详。朱砂画的符号在月色中呈现出暗红色,像是凝固的血,又像是...一颗跳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