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经济时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
- 高佳
- 6388字
- 2025-02-18 02:20:40
五 研究方法
自从比较教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以来,其研究方法问题就成为该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与成熟也伴随着其方法论的发展与成熟。方法是进行研究的手段、途径及方式,方法论则是研究正确运用方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或要求。离开了方法论的进步,学科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115]比较教育学在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研究方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零散、单一到综合、系统、多元的演变过程。[116]研究问题决定对研究方法的选择,本书作为一项以国别研究为主的比较教育研究,必须综合多种研究方法对论题进行深入理解。同时一个研究问题存在不同的侧面,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可以采用数种方法,在每一种方法内又可选取不同的角度,没有一套规则或科学方法能够告诉研究者如何开展对于一个具体问题的研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教育方法论论争中的活跃人物、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阿特巴赫教授在会见中国一位教育学者时谈到,比较教育没有方法。[117]言下之意,比较教育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方法,可以有赖于问题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问题,本书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在搜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和提炼,得出研究结论。文献研究法是本书的基本方法之一。由于本书立足于对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的研究,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本书研究者系统检索了国内外关于经济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文献,由于国内学者在“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方面积累的研究成果较少,有关翻译的作品也为数不多,因此,本书检索并参考了大量的英文文献,重点检索了美国劳工部网站、美国统计网站、美国教育部等相关网站,研究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展望》《比较教育评论》《比较教育》《教育政策杂志》《学习型组织》《教育质量保障》《教育经济学评论》《人力资源杂志》等重要期刊发表的论文,同时,阅读了大量的中外著作和期刊杂志。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设,本书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归纳和总结,检验研究假设,得出研究结论。
(二)比较研究法
比较既是一种技术性的具体方法,也是一种方法论层面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的其他学科也广泛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文献分析,但与比较教育研究的比较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他教育学科研究的比较,主要是将比较作为一种技术性的具体方法,通过比较的方法获得所需要的资料、数据和结论,这种比较具有强烈的工具性特征。而比较教育研究里的比较研究法,主要是作为一种方法论层面的思维方式,是研究主体基于跨文化整体视野考察研究对象所形成比较的广度和深度,是一种比较视野。这里的比较具有研究主体的性质,比较也由此从技术层面转变为思维方式层面,从工具变为目的。[118]
本书将比较作为一个重要研究维度,将比较作为一种整体取向的比较视野,一种方法论层面的思维方式,亦作为一种技术性的具体方法,全面而详尽地对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进行考察,试图探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素养教育方案和规律。为了更加清楚地认识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寻中国改革的突破口和改革措施,就需要对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素养教育以及不同教育主体实施的经济素养教育展开全方位的比较分析。本书最后一章试图从比较的视角分析中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旨在分析中美两国在经济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与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经济素养教育提供改进建议。
(三)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往往与文献研究法联系在一起,不能分割开来。通过搜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地分析研究,有利于揭示这种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发展历史沿革的梳理,呈现出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培养目标、主要内容、实施途径和评估方案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的整体图景,揭示出支撑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的文化、制度等层面的隐性因素,并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在经济素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以及互动关系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历史性分析,从而为更好地理解和借鉴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提供了明晰思路。
(四)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强调对于教育法规、教育实际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不同因素的分析中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性,揭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素分析法的出现使比较教育从对于现象的描述发展到了对于原因的分析,从描述“是什么”发展到了分析“为什么”。施耐德在1947年出版的《各国国民教育的动力》一书中指出,教育制度是社会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发现各种教育制度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剖析决定并影响教育的现实因素,尤其是内在因素。影响教育的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我们应当从内因与外因、统一性与多样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等各环节的相互关系来系统研究教育的发展动力。与生物界的萌芽、快速发展、开花、停滞一样,教育的发展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本书系统分析了影响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探讨了如何更好协调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搭建更好的经济素养教育平台。
一般可以将从事教育分析的相关人员划分为三大类:教育研究者、教育分析家和教育决策者,即研究者、中间人和决策者。三类人员分析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有各自的定位,分别从自身的视角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者”具有最宽泛的视野,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型的分析;相比较“研究者”,“中间人”的研究视野相对较窄,一般是对于某一具体的教育现象或内容进行技术性的分析;“决策者”的研究视野最为集中,往往是对于某一教育问题进行基础的分析。[119]本书从“研究者”的视角出发,尝试将细节研究与全局研究相结合,力求更为准确、更为清晰地分析影响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发展的因素,以期为中国经济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具价值参考的成果。
[1] 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2] 叶升:《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实践》,《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4期。
[3] 吕波、李娟娟:《再议加强青少年财商教育》,《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4] 周鹏、燕浩珍、张思杰:《奢侈品消费:一种地位排名的竞赛》,《经济研究》2014年第S1期。
[5] 叶菊艳:《苏格兰5—18岁儿童学校经济素养教育实践及其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2期。
[6] 《金融博览》编辑部:《国内孩子财商教育情况调查》,《金融博览(财富)》2013年第6期。
[7] 高佳:《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第19页。
[8] 钱焕琦:《金钱与道德》,《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
[9] 王卫东:《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教育研究》2003年第7期。
[10] 肖红:《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的分歧及发展》,《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7期。
[11] 郭民生:《通向未来的制胜之路——知识产权经济及其竞争优势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58页。
[12] 张卫国:《知识经济与未来发展》,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6页。
[13] 颜咏雪:《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培养创新型人才》,《商业经济》2010年第12期。
[14] Phillip J.Education Van Fossen,“Best practice economic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It is elementary”.Social,No.3,2003,p.31.
[15] 肖红:《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分歧及发展》,《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7期。
[16]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奇炎、陈婧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7] 富兰克林:《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投资理财》2012年第11期。
[18] Sharon Tennyson and Chau Nuyen,“State Curriculum Mandates and Student Knowledge of Personal Finance”,Personal Finance,No.3,2001,p.44.
[19] 秦剑军:《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第64页。
[20] 郭淑英、截万津:《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4页。
[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241页。
[22] UNESCO,“The Plurality of Litera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olicies and.Programmes”,UNESCO Education Sector Position Paper,Paris:UNESCO,2005.
[23] 李宝敏:《儿童网络素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第37页。
[24] [美]尼尔·马丁:《习惯的陷阱》,高彩霞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5] 张景彪:《素养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1页。
[26] 张国辉:《公务员政治素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第21页。
[27] Lucuy Thomas Andrew,“Assessing Character and Technology Conponents of A Financi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Grades K-4:A Multicultual Interpretation”,The University of Memphis EDD,2004,p.53.
[28] 高娟娟:《幼儿经济素养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1年。
[29] 周秋洁、徐新逸:《儿童经济教育内涵之探讨》2008年3月31日(http:study near.educate UploadFlieePathdissertation1017-03_0650.pdf)。
[30] Cohen M.,“Stack.Financial Education:A Win-Win for Clients and MFIs.Microfinance Gateway”,http://www.microfinancegateway.org/fulltexdresults.php?ft keywords=sewa&ft offset=0&FT limit.
[31] Jeanne M.,“Financi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mproving Financial Literac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osted by the Russian G8 Presidency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OECD,2006,No.11,p.33.
[32] 沈研:《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第28页。
[33] [美]柯南特:《教育学文集——改进公立中等教育的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4] Schug,Mark,“Economic Education across the Curriculum”,Indiana: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Bloomington,1982.
[35] Donald R.Wentworth,Mack C.Schug,“Fate VS Choice. what economic reasoning can contribute to social studies”,Social Studies,1993,No.1-2,p.23.
[36] Jeanne Allen,“Bush urged to take lead in combating U.S.illiteracy”,Education,1991,pp.304-322.
[37] [美]纳什·艾格尼:《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之“生计教育:是为了谋生还是为了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8]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39] Blair Aolsin,Career quotient,《商业周刊》2006年第6期。
[40] 哈佛委员会:《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之“论中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1] Anita Forsyyth,“Being enterprising and economically literate:essential ingredients for active citizenship”,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CCE extended PD units,2000,pp.10-19.
[42] Chris Arthur,“Consumers or Critical Citizens Financial Literacy Education and Freedom”Critical Education.Institute for Critical Education Studies,2012,No.7,pp.1-25.
[43] Karin Sprow,“Educating for financial literacy: A case study with a socioculture lens”,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Harrisburg,Middletown,PA,USA,2012,pp.215-235.
[44] “A review of economic education in Kentucky's public schools Research Memorandum No.495”,Legislative ResearchCommision Frankfort,Kentucky, 2002,No.7,p.76.
[45] 龚秀敏:《借鉴美国经验发展中国经济教育》,《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年第9期。
[46] 张红岩:《中美经济学教育的比较与启示》,《财会月刊》2010年第3期。
[47] 晏琨:《美国小学经济学教育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8] 钱焕:《国外中小学的经济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年第4期。
[49] 鲁明易:《美国中学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1期。
[50] 乔晓丽:《国外中小学校的理财教育及其启示》,《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10期。
[51] 马艳英:《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财教育理念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宁夏大学,2014年。
[52] 高佳:《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53] 高佳:《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54] 高佳:《美国中小学的理财素养教育》,《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第5期。
[55] 丁玲玲:《中国青少年财商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56] 沈丽:《整合〈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彰显财商教育价值》,《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23期。
[57] 王卫东:《财商教育的人文价值》,《中国德育》2013年第3期。
[58] 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
[59] 李安:《美式学校教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6页。
[60] 严行方:《富孩子穷孩子》,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95页。
[61] 童言:《孩子一生的理财计划》,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第37页。
[62] 赵飞:《富爸爸财商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3页。
[63] 郭徽:《美国卓越经济教育规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1年,第24页。
[64] 龚秀敏:《借鉴美国经验,发展中国经济教育》,《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65] 路军:《为什么送孩子到美国读书》,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66] 彭申明:《知识经济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67] 涂文涛、方行明:《知识经济的人才战略》,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68] [英]罗斯玛丽·哈里森、[荷]约瑟夫·凯瑟尔:《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周金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69] 葛新权、李富强:《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66页。
[70] 丁溪:《知识经济》,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71] 现代管理领域知识更新教材编写委员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页。
[72] 陈彬:《知识经济与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73] 刘久成:《知识经济与大学生素质论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页。
[74] 朱莉琪、皇甫刚:《儿童经济学认知的发展》,《心理学动态》2001年第3期。
[75] Douglas R.,“Thompson and Robert S.Segal.Buy low,sell high:the development of an informal theory of economics”,Child Development,2000,71(3),p.669.
[76] Kourilsky,M.,“The kinder-economy:A case study of kindergarten pupils' acquisition of economic concepts”,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77,p.77.
[77] Kourilsky,M.,“Children's Learning of Economics:The Imperative and the Hurdles”,Theory Into Practice,1987.
[78] Phillip Saunders and June Gilliard,“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Basic Economic Concepts:With Scope and Sequence Guidelines,K-12”,http://www.educ.uidaho.edu/bustech/Economics/frmk.pdf 2010-03-22.
[79]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Expectation of Excellence: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1994.
[80] NCEE,“Voluntary National Content Standard in Economics”,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1997.
[81] National Curriculum in K-12 Personal Finance Education,The Jump Start Coalition for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http://wwwjumpstartcoalition.org/.
[82] Donald H.,Jerry M.,“Even sky,and Gerald S.Edmonds.Teaching College Economics in the High Schools:The Role of Concurrent Enrollment Programs”,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6,pp.477-482.
[83] Cheryl A.,Mimbs-Johnson,Angela Radford Lewis,“ Consumer Economics and Family Resources:Importance of Financial Literacy”,Family Consumer Sciences Education,2009(27).
[84] [美]科南特:《科南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85] Harlan R.Day,Johnetta Dolon,Maryann Foltz,“Teaching Economics Using Children's Literature”,NCEE,1997.
[86] [美]帕米拉·J.法丽丝:《中小学社会科教学实践》,张谊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248页。
[87] [美]琼·R.蔡平:《中学社会科学课程实用指南》,朱墨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页。
[88] Richard B.McKenzie,“Where is the Economics in Economic Education”,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1977,pp.5-13.
[89] Education Department Data Shows Huge Racial Gap in Economic Literacy Filed in Research &Studies on May 2,2013,http://www.jbhe.com/2013/05/education-department-data-shows-huge-racial-gap-in-economic-literacy/,2013.5.2.
[90] Dennis Gilliland,“Quantitative literacy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2:connection to financial literacy”,Advancing education in quantitative literacy,2011,No.4,p.2.
[91] Manuel H.Buitrago,“Developing Economic Literacy Utilizing Multiple Economic Theories”,Black history bulletin 1938,pp.217-219.
[92] Carlo de Bassa,“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behavior among young adults: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Advancing education in quantitative literacy,2013,No.6,p.2.
[93] [美]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94] Kathy Parkison,Margo Sorgman,“Enhancing Economic Literacy of Classroom Teachers”,Forty-Fourth International Atlantic Economic Society Conference in Philadelphia,1997,pp.418-427.
[95] Paul.W.Grimes,Meghan.J.Millea,M.Kathleen Thomas,“Testing the economic literacy of K-12 teachers:A state-wide basing analysis”,American second Amy education,2010,pp.4-19.
[96] James G.,Hauwiller,“Redesigning economic education workshops”,Education,2001,p.383-386.
[97] Jane S.Lopus.“Do Additional Expenditures increase Achievement in the high School Economics Ciass”,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1990,pp.277-286.
[98] [美]约翰·丘伯、泰力·默:《政治、市场和学校》,蒋衡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9] Lorna Saboe-Wounded Head,“Influences on Native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financial knowledge and behavior”,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facul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2010,p.9.
[100] Elizabeth J.Tisdell,Edward W.Taylor,“Community-based financial literacy education in a cultural context:a study of teacher beliefs and pedagogical practice”,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Harrisburg,Middletown,PA,USA,2013,pp.338-356.
[101] [美]艾尔格:《穷孩子富孩子》,陈俊群译,漓江出版社2004年版。
[102] [美]雷蒙德·E.卡拉汉:《教育与效率崇拜》,马焕灵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3] Manuel H.Buitrago,“Developing Economic Literacy Utilizing Multiple Economic Theories”,Black History Bulletin,2010,pp.217-219.
[104] William C.Wood and Joanne M.Doyle,“Economic Literacy Among Corporate Employees”,Research in Economic Education,2002,pp.195-205.
[105] Rick Allen,“Financial Literacy-An Imperative in Economic Hard Times”,Education Update,2009,pp.3-5.
[106] John Hope Bryant,“Economic Growth and Sustainability Rooted in Financial Literacy”.Practicing Sustainability,2013,pp.96-99.
[107] Andrew M.Gill and Chiara Gratton-Lavoie,“Retention of High School Economics Knowledge and the Effect of the California State Mandate”,Economic education,2011,pp.319-337.
[108] Roger B.Butters and Carlos J.Asarta,“A Survey of Economic Understanding in U.S.High Schools”,Economic education,2011,pp.200-205.
[109] Donna L.,“Cellante.Basic Business/Economics:A Graduation Requirement for All Students”,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2011,pp.21-24.
[110] Mary Frances Agnello and Thomas A.Lucy,“Toward A Critical Economic Literacy:Preparing K-12 Learners To Be Economically Literate Adults”,Doing Democracy:Striving for political literacy and social justice,2008,pp.247-265.
[111] Alan Greenspan,“Financial literacy:A Tool for Economic Progress”,The Futurist,2002,pp.37-41.
[112] 周华薇:《美国人的少儿经济素养教育》,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113] Paul A.,“Level of economic understanding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Ohi o”,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1,pp.60-63.
[114] Julie A.Nelson and Steven M.Sheffrin,“Economic Literacy or economic ideology”,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1,pp.157-165.
[115] 卢晓中:《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116] 冯增俊、陈时见、项贤明:《当代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71页。
[117] 蒋凯:《劳动力市场视角的当代美国高等教育变革》,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4年。
[118] 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119] 周琴:《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政策》,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