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二)出府

太元十七年

掀开墨绿的流苏帘子,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莲池,池子中间的亭子里一位穿着淡蓝色衣裳的女子正煮着茶,桌子边上放着一本还没看完的游记。

微风拂过带起了她额间的几捋碎发,一眼看过去便能让人不自主的想到风华绝代四个字,尤其是那双让人移不开目光的眸子,十分的清澈,可却不知为何有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藏在眸子深处,让人看起来清冷淡漠不易亲近。

邵熙站在亭子对面的桥头上,远远看着苏若姻抬了抬手示意身后的丫头和嬷嬷不要跟过来,自己则慢慢往亭子走去。

苏若姻这时候也正好煮了茶正给自己倒茶,抬起头便看见了邵熙进了亭子,放下手中的紫砂茶壶,起身欠身行礼道:“母亲。”

邵熙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扶住她的手问道:“姻儿今日在看什么书?”

苏若姻嘴角带上浅浅的笑意:“大哥给我找的游记,说是有趣的很,不过女儿还未看完。”随后接着说道:“女儿刚煮了茶,母亲尝尝。”说着便扶着邵熙坐下,给她倒了杯茶。

邵熙坐下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她是知道自己的女儿十分喜欢喝茶的,茶她喝过太多,可至今都觉得自己女儿的茶最为回甘。

邵熙点点头:“嗯,入口清甜回甘,甚好。”

两人说了会儿话邵熙便将手中被锦帕包着的莲子拿了出来,唤来了站在亭子外的丫头:“放小姐屋里去。”

丫头接过莲子微微低着头恭敬开口:“是。”

邵熙看着天色不早了,便对苏若殷说道:“走吧,母亲给你盘发。”

苏若姻脸色有一丝的讶异,随后想到了什么,开口说道:“母亲,唤个丫头就行,不用母亲亲自为女儿盘发。”

邵熙拉起了苏若姻的手说道:“这两年来你是头一次出府,当然得由母亲给你盘发,母亲得让邵阳城的小姐们知道,我们苏家女儿是何等的风华绝貌。”

苏若姻听后嘴角噙着笑摇了摇头:“母亲这是在夸自己吧,我若是风华绝貌那母亲就是仙女下凡才是。”

邵熙跟着笑了起来点了点苏若姻的鼻头:“你呀你,跟着你兄长待的久了,愈发的会哄我开心。”

不容苏若姻的反驳,邵熙执意要给苏若姻盘发,发髻盘好后,又将苏若姻的衣裳找了个遍:“姻儿,你的衣裳颜色太清淡了。”

苏若姻坐在铜镜前为自己描着眉,听到了苏母的话劝道:“母亲,女儿只是去吃个饭,不必太繁琐。”

邵熙温柔的看着自己的女儿,是啊,她的女儿哪儿用大红大绿的配饰装点呢,光站在那儿便是艳压群芳了。

说起这头一次出府,倒不是苏若姻在自己院子待了十七年一次都没有出去过,而是早年间苏若姻失踪七年。当然,这走丢的七年只有苏家和帝后两人知晓,除此再无他人。

皇室和相府也因着迟沐自小就和荀王府的小王爷定了亲,哪怕是改名换姓也不想再改动这门由迟晋和荀老王爷亲自定下的婚事。所以在苏若姻回到苏家后,皇帝就下了赐婚的旨。这次出府也是眼看着她谈婚论嫁的年纪到了,苏若姻自从回来后又一直没有出门走动过,外面的传闻越来越甚,苏家的人都替苏若姻有些发愁了,正好这次百官宴便被苏母下了最后的通牒,怎么都得出门走一趟。

苏若姻正由着苏母盘着头发,丫头荷沁进来通传道:“夫人,小姐。马车已经备好了,相爷和少爷让管家来通传一声。”

苏若姻听着没搭话,苏母将一支玉簪插入她的发髻中端详着,看着铜镜中的苏若姻满意的点点头一边回道:“嗯,让管家去前厅说一声,马上就好了。”

荷沁恭敬应答:“是,婢子这就去。”接着低头退了三步才转过身子步子沉稳的出了苏若姻的屋子。

看着小丫头哪怕是苏若姻也不得不说她的母亲挑人的眼光真是毒辣,荷沁是唯一一个她能让近身伺候的侍女。不是别的不够好,而是荷沁对主子的恭敬和分寸,还有她的聪敏。

正想着,苏母就把坐着的苏若姻拉了起来,再仔细端详了一遍才放心点头说道:“嗯,不错。不愧是我们苏家的女儿。”

苏若姻也跟着笑了起来:“那可不是,毕竟咱们苏家有母亲这么一位仙女。”看了看天色又道:“好了,母亲。再不走就真的来不及了。”

苏母邵熙也看了看天色:“是不早了,走吧。你父亲和你大哥肯定眼巴巴的等咱俩母女呢。”

两人说笑着来到了苏家前厅,正厅的苏戎和苏若允没等多久便看见邵熙和苏若姻的出现。

看着两人有说有笑,不免嘴角也都带着笑意。苏若姻见了两人自然的欠身行礼:“父亲,大哥。”

苏戎点头,刚想说些什么,就被大儿子苏若允打断了话头“阿姻,今日一定跟紧母亲,小心那些千金小姐…”

话还没说完,又被苏母打断:“你小子,你妹妹今日就是得和这些小姐们说说话的,不然你阿妹天天在莲苑不得闷坏了。”

看到儿子又要跳起来说些什么旋即又说道:“放心,有母亲在,没人能欺负你阿妹的。”

苏戎这时候也走上前对一双儿女道:“是啊,姻儿确实该交些朋友了,有你母亲,你放心吧。”

苏若姻这会儿被自己家人谈论着,心中微动,眼睛带着笑意说道:“父亲,母亲,哥哥,你们不用担心我。我闷不坏的,也不会让人欺负了去。”

三人这时候明显不相信,却也没有说出来。苏若姻见状也不再多作解释,只道:“不早了,咱们先进皇城吧。”

几人上了马车,只有苏若允骑着马。不少人觉着奇怪,苏戎一个文官,竟也生出了一个武将儿子,苏家人竟然也会同意苏若允这个独生子参军上战场,偏偏苏若允还十分的争气五年来驻守边北门关,同羌国还有襄国对峙打了数仗,生生逼退了两国退军且签署了五年不犯的条约,也自此有了个凶悍之名被宣皇封了正二品镇北将军。

苏若姻和苏母坐在同一马车,苏母在车上给她讲着皇城中的规矩和地方。苏若姻也静静听着,这时候车窗被人敲了两下,苏若姻拉开了帘子。苏若允看着妹妹:“阿姻,记得不要让人欺负了去啊,万事找母亲,你可不能忘了,父亲是丞相,母亲是长公主,还有你哥哥我…”

苏若姻看着这个刚回来没半年的哥哥,不知道为何就一定把她当做一个不敢出门,害怕生人的女孩儿。心里不觉得唠叨但是嘴上却道:“知道了大哥,你可真唠叨。”

苏若允没理会苏若姻这句真唠叨,又对苏母说道:“母亲,你可不能让咱们阿姻没人欺负了啊。”

邵熙也笑了:“你啊,母亲自然知道。你放心和你父亲去见陛下。”

苏若允这才点头:“儿子知道了。”

接着又看着自己的妹妹,突然从怀里掏出了一些用油纸包着的荷花酥,递给了苏若姻:“阿姻,先垫垫肚子,否则一会儿宴会上你不能放开了吃,别饿着了。”

苏若允这一举动让苏母和苏若姻都乐到了,不过苏若姻的笑总是不达眼底,这让苏家人担心不已。说到底相府冷清了好几年。苏若姻七年前不慎走丢,这两年才回到相府,没了活泼开朗的样子,取而代之的是清冷淡漠,做什么都规规矩矩虽偶尔也会说笑几句,但性子比起幼时的确可以说的上是性情大变。

苏若姻接过荷花酥轻轻一笑:“谢谢大哥。”

几人这一路说说笑笑的到了皇城的振宇门,也在这里分了路,父子两人去了瑞安殿,母女二人去了御花园。

此时的御花园里,各家小姐都纷纷入座,细声讨论着今日闺房之事,其中不乏便有丞相府多年不曾出府的小姐今日也会进宫。

正讨论着,便听见了太监福利通报:“长公主,均安郡主到。”

听了这一句,便见坐着的一众妇人小姐起身看向苏若姻和长公主先行了礼:“见过长公主,郡主。”

邵熙微微一笑:“不必多礼,大家随意就好。”

“是。”

大家重新坐下后,才打量起了正往闺中的小姐席走去的苏若姻。她们一直认为常年不曾出府的苏若姻会是蹑手蹑脚或是胆子很小有些小家子气,却不曾想到会是这么一位行为得体落落大方的女子。

这样一来各家夫人们自然是要夸赞苏若姻一番的,苏母也一一收下,毕竟这个女儿可是比儿子更拿的出手些。

而深闺小姐们对苏若姻却没有善意,一个赵家小姐,赵婉儿就能让她们记恨了,如今又来了个容貌更胜一筹的均安郡主丞相府二小姐。女人们就是这样,你明明什么都没做,她们就能把你视为头号仇人。

可碍于苏若姻的父亲和母亲再者还有个哥哥,她们却也不敢太过于的展现出来。再者就是,苏若姻太过于淡漠甚至没看她们一眼,不知怎的,虽是记恨,可却没有一人愿意上前当这个头一炮。

没过多久,皇后也来了,众人又行了礼,便开始了闲聊趣谈。

皇后看着苏若姻对邵熙道:“皇妹,那就是姻儿吧。”

长公主也看向苏若姻:“皇嫂,这正是姻儿。”

皇后点头:“不愧是我皇室的小郡主,不光是这样貌,周身的气度都是百里挑一的。”

皇后的话无疑又是为苏若姻撑腰,可众位夫人只能随之附和,苏家权重,再加上有个手握兵权的儿子,本就是权臣了,偏偏还是皇亲国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