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日本新华侨华人
第二节 研究思路:日本华文文学三十年
第三节 研究方法:跨文化叙事
上编 初始期:越境的文学与文学的越境(第一个十年:1990—2000年)
导言
第一章 从“崛起”到“漂流”
第一节 “朦胧诗”脐带的断与不断
第二节 “边缘化”“私我化”“精细化”
第三节 异文化与陌生化
第二章 留学生报刊的诞生与使命
第一节 《荒岛》:第一份留学生文学杂志
第二节 《新华侨》:为一代人命名
第三节 《蓝》:海洋文化的激情与深情
第三章 “之间”诗人登场的意义
第一节 双乡之间:原乡与异乡的放逐美学
第二节 双文之间:风骨与物哀的交错美学
第三节 双语之间:母语与日语的变异美学
第四章 华人叙事的边缘“性”
第一节 东京没有爱情
第二节 日本第一印象
第三节 上海—东京“双城记”
第五章 战争遗孤身份认同的焦虑
第一节 国家的“他者”
第二节 文化的“他者”
第三节 他者的“他者”
第六章 复杂的“故乡”与独特的“乡愁”
第一节 为何彷徨日本
第二节 “之间”的痛
第三节 人类共同的乡愁
中编 成长期:“跨”世纪的日本性体验(第二个十年:2000—2010年)
导言
第七章 俯拾日本文明符号
第一节 华纯的随笔日本
第二节 物哀式的“京味深深”
第三节 “风骨”与“物哀”
第八章 小说日本“性”体验
第一节 日本性与性日本
第二节 性体验与性叙事
第三节 作为方法的“性”
第九章 女性叙事与“私小说”的受容
第一节 樱花情人
第二节 女性的“私心理”
第三节 “私小说”的受容
第十章 “东洋镜”媒体:以东洋为镜,以镜照东洋
第一节 “反日”与“哈日”冲突的焦迫感
第二节 “归而不化”无根的漂流感
第三节 独特的幽默与自由感
第十一章 华文叙事与日本“物语”
第一节 中日之间的“红娘”
第二节 “罗生门”与女性之门
第三节 渗透时光的中华“物语”
下编 丰富期:“放题”于中日之间(第三个十年:2010—2020年)
导言
第十二章 贯穿三十年的知日随笔
第一节 “知日派”的文化姿态
第二节 调侃中生产的“短语日本”
第三节 随笔日本“大家”写
第十三章 日本“美意识”与“汉字力”
第一节 对日本“美意识”的剖析
第二节 发现日本的“汉字力”
第三节 汉字热带来的冷思考
第十四章 走出家/国的“女性身体”
第一节 身体·性·忏悔
第二节 地域是精神概念
第三节 现代性的困境与焦虑
第十五章 双重美学熔铸的“金戒指”
第一节 永住者笔下的日本形象
第二节 “暧昧日本”与“间性”美学
第三节 故乡与他乡之间
第十六章 日本新华侨华人母女作家的别样登场
第一节 从“无性”到“性无”
第二节 “无性”的遭遇与质疑日本“性”
第三节 日本“私小说”与华文自述体
第十七章 “非虚构”物语与人性的救赎
第一节 三部物语共通的主题:救赎
第二节 三部物语三种救赎方式
第三节 混血的“第四类写作”与救赎
第十八章 知日小说与“被囚禁的果实”
第一节 知日的“切入口”
第二节 生死之间的“浮世绘”
第三节 中日之间的“禁果”
结语 在“风骨”与“物哀”之间
参考文献
附录 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大事年表
后记
更新时间:2025-04-27 16:42:26